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解读误区;应对策略;故事;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60—0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人教材,这还是第一次。
这篇课文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三味书屋生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带着问题兴味盎然地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做了圈点批注。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都认识到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很有趣。语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不必说初到书屋时对书屋陈设充满着新奇感;也不必说师生唱读“人声鼎沸”的乐趣,单是学习间隙到后园戏耍以及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就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鲁迅在三味书屋可谓是如鱼得水、怡然自得。学生从这一部分也可充分体味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就在我为学生的精彩解读暗暗叫好时,班上一位男生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从课文中看,鲁迅在上学时也不是什么好学生,整天不务正业,不是和同学溜到后院去玩,就是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玩游戏画画,他后来怎么能成为一代文豪呢?”很显然,这是对文本的一种错误解读,如果不能巧妙地化解这一疑问,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求学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这种善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的精神。接着我又趁势提出:鲁迅真的是一个坏学生吗?有谁知道鲁迅在三味书屋发生的其他小故事?有学生讲述了关于“早”字的小故事: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我又补充了三个小故事:
1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在书签上签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2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3 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双头蛇、三脚蟾、六耳猴、八脚虫、九头鸟、百足虫,真是五花八门,但寿先生都不满意。鲁迅一直不做声,在认真地动脑筋。他想起了《尔雅》一书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师:“比目鱼。”寿先生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说:“好,对得好!‘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词,却有‘双’的意思。
通过交流,学生们认识到:在三味书屋求学时,鲁迅是一个聪慧勤奋、才思敏捷、严于自律的好学生。正因为他如此的勤奋好学、自立自强,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日后才能成为一位蜚声中外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三个小故事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无裨益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因势利导,趁机诱发:刚才这几个小故事多有教育意义啊?鲁迅为什么不把它写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去呢?……学生一时无语,我提醒学生联系《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来认识。鲁迅写作这本书时正是他生活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的都是作者童年的一些趣事乐事,抒写的是童真童趣。不把上面几个小故事写入课文是因为它与表现文章的主题无关。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记住:写作必须围绕主题选材。感谢XXX同学,是他的善于发问,使我们能对幼时的鲁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感谢鲁迅先生,因为他的这段童年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同学们受益无穷。
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思维一直处于深度思考中;教师也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不但巧妙地让学生走出了对文本的解读误区,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石二鸟。
责任编辑 牛宾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60—0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人教材,这还是第一次。
这篇课文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三味书屋生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带着问题兴味盎然地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做了圈点批注。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都认识到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很有趣。语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不必说初到书屋时对书屋陈设充满着新奇感;也不必说师生唱读“人声鼎沸”的乐趣,单是学习间隙到后园戏耍以及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就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鲁迅在三味书屋可谓是如鱼得水、怡然自得。学生从这一部分也可充分体味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就在我为学生的精彩解读暗暗叫好时,班上一位男生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从课文中看,鲁迅在上学时也不是什么好学生,整天不务正业,不是和同学溜到后院去玩,就是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玩游戏画画,他后来怎么能成为一代文豪呢?”很显然,这是对文本的一种错误解读,如果不能巧妙地化解这一疑问,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求学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这种善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的精神。接着我又趁势提出:鲁迅真的是一个坏学生吗?有谁知道鲁迅在三味书屋发生的其他小故事?有学生讲述了关于“早”字的小故事: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我又补充了三个小故事:
1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在书签上签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2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3 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双头蛇、三脚蟾、六耳猴、八脚虫、九头鸟、百足虫,真是五花八门,但寿先生都不满意。鲁迅一直不做声,在认真地动脑筋。他想起了《尔雅》一书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师:“比目鱼。”寿先生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说:“好,对得好!‘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词,却有‘双’的意思。
通过交流,学生们认识到:在三味书屋求学时,鲁迅是一个聪慧勤奋、才思敏捷、严于自律的好学生。正因为他如此的勤奋好学、自立自强,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日后才能成为一位蜚声中外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三个小故事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无裨益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因势利导,趁机诱发:刚才这几个小故事多有教育意义啊?鲁迅为什么不把它写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去呢?……学生一时无语,我提醒学生联系《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来认识。鲁迅写作这本书时正是他生活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的都是作者童年的一些趣事乐事,抒写的是童真童趣。不把上面几个小故事写入课文是因为它与表现文章的主题无关。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记住:写作必须围绕主题选材。感谢XXX同学,是他的善于发问,使我们能对幼时的鲁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感谢鲁迅先生,因为他的这段童年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同学们受益无穷。
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思维一直处于深度思考中;教师也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不但巧妙地让学生走出了对文本的解读误区,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石二鸟。
责任编辑 牛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