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邻居让我帮他家上初三的孩子补习语文,主要是帮他解决阅读理解中的困惑,顺便指导他练钢笔字。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还有一年就要面临中考了,所以很想把语文科补上。他让我讲解的是练习册上的课外记叙文,因为他不明白应该怎样去解读文章。于是我就和他一起看文章,然后让他在读懂的基础上去归纳段落层次和主要内容,最后让他根据文章后的习题在文中找到答案。很快他就会做了,我又给他讲了一些其他文体的一般解读方法。
其实我给他讲的思路和内容,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只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业者”取向教学方式,而没有顾及到对他鉴赏和感悟能力方面的培养。由于我所学的都是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实践中的课堂了解还不是很多,我就问他平时语文课老师是怎样讲的。他说平时老师就不怎么分析这样的现代文,一个单元讲一篇就不错了,都是让自己看。他还说老师说过学三年语文课还不如练写三年的字。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这个孩子的情况反映了新课改下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至少是这个孩子和他的语文老师都存在着问题。从孩子的层面说他的语文基础知识有着很大的欠缺,从他的老师层面来说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问题。
我不知道他的老师说“学三年语文课还不如练写三年的字”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中,我也不知道他让学生们自己解读现代文是出于怎样的动机,但我宁愿相信他不是态度上的对语文教学的懈怠。这句话表面上反映了他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但更深处或许反映了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无奈。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因对教学结果的失望而困惑在课堂中应该教什么样的内容给学生。确实从学习结果上来看,练三年字会有质的变化,虽然可能达不到专业的水准但在字的外部结构上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而学习三年的语文,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成绩不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其他的层面的变化更不会有外显的变化。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学习语文课的结果不会得到即刻的放映,而正是这一点很容易挫伤语文老师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或者说学习语文的结果是一个需要长期逐渐显现的过程,它的周期是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的。
十年前我同这个孩子这样大时,我也是在读初三,只不过是他在县里的私立学校读而我在镇上的公立学校读。我的语文老师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很少注重理论上的创新思想。虽然那时正值世纪末语文大讨论,但对于我们那个小小的村镇来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老师们该怎样讲还是怎样讲,而我们也不会怀疑老师的讲法。讲现代文时,老师会将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五大表达方式——抒情、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四大文学样式——小说、戏曲、散文、诗歌等界定清楚。检查字词后依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依次展开课文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时会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在老师巡视时或课后自己问。最后就是布置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多是背诵课文或是抄写课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我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与当下流行的许多教育理念也是格格不入。但我们当时却挺喜欢学语文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蛮高涨的。不知是当时的我们太傻还是现在的孩子太精明,为什么现在的语文老师越来越难当。
不可否认今天的语文老师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的语文老师所面临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给广大老师带来便利的时候,也让许多老师产生了困惑。十年前我的老师给我讲课时不会去考虑他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解读文本时也不会考虑是作者中心、文本中心还是学生中心,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权;在备课前更不会考虑要发展学生的语感还是文感,哪些才是语识……新的时代里语文教学中课程标准、学生主体、课程评价系统等都发生了变化,许多语文老师一下子不知道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教了。特别是一些农村的语文教师,他们面临的处境更加严峻,怎样处理好他们习惯的教学方式和新课改的要求是一个不好把握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新课改就是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就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而这种参与仅仅是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他们也想将新课改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入到教学中,也想使自己的教学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包括进去。可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就会出现了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下降,课堂上学生自己解读文章的现象。
王鹏伟在《语文教育呼唤简约主义》一文中指出:“什么是语文教育,无非是:写一笔好字,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语文教育并不复杂,是复杂的阐释遮蔽了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我想他们应该放下包袱,不要为了“课改”而课改。他们以前教学中的许多经验是值得保留的,他们对农村孩子学习特点的把握也是准确的。传统的一些方法本身没有错误,而是看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去运用,怎样去启发学生。如果一味求新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表面学生热热闹闹的讨论,在课程资源还不是很公平的情况下,农村的学生们在语文课中学到的东西会更少。
我很感谢我中学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们教会了我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他们没有扼杀我的语文好奇心,他们也让我得以应付各种语文考试。虽然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应该含有哪些理论和观点,他们只是很用心的在教好自己的学生。现在我已经忘了老师当年分析的那些课文内容是否正确,但我记得老师讲过的哪些作品是我没有读过的、哪些作家是我不知道的,正是这些未知的存在引导着我去探寻语文的奥秘。
(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中心语文教学论专业09级研究生)
其实我给他讲的思路和内容,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只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业者”取向教学方式,而没有顾及到对他鉴赏和感悟能力方面的培养。由于我所学的都是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实践中的课堂了解还不是很多,我就问他平时语文课老师是怎样讲的。他说平时老师就不怎么分析这样的现代文,一个单元讲一篇就不错了,都是让自己看。他还说老师说过学三年语文课还不如练写三年的字。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这个孩子的情况反映了新课改下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至少是这个孩子和他的语文老师都存在着问题。从孩子的层面说他的语文基础知识有着很大的欠缺,从他的老师层面来说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问题。
我不知道他的老师说“学三年语文课还不如练写三年的字”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中,我也不知道他让学生们自己解读现代文是出于怎样的动机,但我宁愿相信他不是态度上的对语文教学的懈怠。这句话表面上反映了他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但更深处或许反映了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无奈。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因对教学结果的失望而困惑在课堂中应该教什么样的内容给学生。确实从学习结果上来看,练三年字会有质的变化,虽然可能达不到专业的水准但在字的外部结构上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而学习三年的语文,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成绩不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其他的层面的变化更不会有外显的变化。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学习语文课的结果不会得到即刻的放映,而正是这一点很容易挫伤语文老师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或者说学习语文的结果是一个需要长期逐渐显现的过程,它的周期是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的。
十年前我同这个孩子这样大时,我也是在读初三,只不过是他在县里的私立学校读而我在镇上的公立学校读。我的语文老师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很少注重理论上的创新思想。虽然那时正值世纪末语文大讨论,但对于我们那个小小的村镇来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老师们该怎样讲还是怎样讲,而我们也不会怀疑老师的讲法。讲现代文时,老师会将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五大表达方式——抒情、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四大文学样式——小说、戏曲、散文、诗歌等界定清楚。检查字词后依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依次展开课文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时会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在老师巡视时或课后自己问。最后就是布置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多是背诵课文或是抄写课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我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与当下流行的许多教育理念也是格格不入。但我们当时却挺喜欢学语文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蛮高涨的。不知是当时的我们太傻还是现在的孩子太精明,为什么现在的语文老师越来越难当。
不可否认今天的语文老师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的语文老师所面临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给广大老师带来便利的时候,也让许多老师产生了困惑。十年前我的老师给我讲课时不会去考虑他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解读文本时也不会考虑是作者中心、文本中心还是学生中心,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权;在备课前更不会考虑要发展学生的语感还是文感,哪些才是语识……新的时代里语文教学中课程标准、学生主体、课程评价系统等都发生了变化,许多语文老师一下子不知道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教了。特别是一些农村的语文教师,他们面临的处境更加严峻,怎样处理好他们习惯的教学方式和新课改的要求是一个不好把握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新课改就是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就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而这种参与仅仅是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他们也想将新课改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入到教学中,也想使自己的教学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包括进去。可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就会出现了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下降,课堂上学生自己解读文章的现象。
王鹏伟在《语文教育呼唤简约主义》一文中指出:“什么是语文教育,无非是:写一笔好字,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语文教育并不复杂,是复杂的阐释遮蔽了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我想他们应该放下包袱,不要为了“课改”而课改。他们以前教学中的许多经验是值得保留的,他们对农村孩子学习特点的把握也是准确的。传统的一些方法本身没有错误,而是看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去运用,怎样去启发学生。如果一味求新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表面学生热热闹闹的讨论,在课程资源还不是很公平的情况下,农村的学生们在语文课中学到的东西会更少。
我很感谢我中学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们教会了我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他们没有扼杀我的语文好奇心,他们也让我得以应付各种语文考试。虽然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应该含有哪些理论和观点,他们只是很用心的在教好自己的学生。现在我已经忘了老师当年分析的那些课文内容是否正确,但我记得老师讲过的哪些作品是我没有读过的、哪些作家是我不知道的,正是这些未知的存在引导着我去探寻语文的奥秘。
(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中心语文教学论专业0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