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闪亮相:
大家好,我叫王清晨,今年12岁。我是早上出生的,所以爸妈给我取名清晨。我是个爱看书的小女孩,家里有个小小的书柜。这个书柜可是我的宝贝,里面尽是爸妈给我买的书,我特别喜欢这些书,因为这里面有我珍藏的四大名著的图画绘本,它们可是我童年时期的快乐源泉啊!
喜欢读书是我的爱好,但是我也喜欢帮助身边的同学做手工。每次同学们都会找我剪纸和编贴花,我经常还被同学们称为“手工达人”。看,我是不是特别厉害。
当然,作为一个小女孩,我也是爱美的。每天上学前,我都精心打扮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作为学生,我一直努力上进,按时完成作业,不给老师逮住训我的机会。
这就是我,一个爱好读书、努力向上的好学生。
盛夏的窗外,蝉声一片。
翻开《西游记》,又是一难。先是师徒误喝女儿国河水,被告知竟会产子,一时天昏地暗,不知所措;再是,唐玄奘受女儿国国王倾心,国王欲以王位相许,与其双宿双飞,盛情难却之下,玄奘法师内心些许荡漾,却也只是微风拂过,空留涟漪;后面还有琵琶精的奸诈令师徒四人精力疲顿。
一场本习以为常的通关之行却变得如此复杂,实乃不易。
读到这一节时,我不禁感慨:唐玄奘师徒的这条西天取经路,一路走来真假难辨,诱惑太多。
既有来自白骨精的狡诈难辨,又有来自团队内部的不和,遇事慌乱的八戒,处事暴躁的悟空,唯命是从的沙僧,更重要的是,唐玄奘有时的固执己见导致整个团队趋于瓦解,当然也有来自蜘蛛精等妖精的诱惑。
其实,这些都能度过,真正度不过的是尘世的心。
当年唐玄奘应唐太宗要求,以“御弟”身份前往西天求真经,漫漫求经路,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我们都有一颗不怕吃苦的心,任凭岁月拷打,寒风袭面,可当自己喜欢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或许改变的不仅仅是最初的初心,更是意志的考量。
女儿国之行,仅仅只是唐僧师徒团队的一站,却也考量四人的意志是否堅定,目标是否一致。这个尤为关键。
试想,假如唐玄奘留在了女儿国,与女王在一起,其余徒弟各回各家,西天取经之路就此终结。这样的一位圣僧将不配称僧,原因有三:一、背离唐太宗的嘱托和期许,为了面子,盛唐定会派兵攻打女儿国,那么战火将会摧毁这个美丽的小国。二、有违观音菩萨的深情厚谊,同属佛家弟子的同行必会对唐玄奘的行为不齿,唐玄奘自然无颜面对佛门中人,而盛唐是佛教的鼎盛时期,几乎一出门就会遇到佛门中人。三、师徒以取经为最终目的,取回真经既是对唐太宗和观音菩萨的许诺,也是做人起码的原则——重信守诺。
这留在女儿国看似简单,却能折射出这么多的祸端,作为圣僧的唐玄奘自不会踩这条红线,只是苦了女儿国国王的一片深情。
想到这里,我不禁合上书,奈何尘世的心却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惋惜,我甚至幻想:如果唐玄奘只是个探险旅游的,或许能和女儿国国王成就一段佳话。
而这也只是我个人的幻想。
此时的窗外,蝉声依旧。
(指导老师:邓洪波)
老师点评: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将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升华成独特的见解实属不易。在“女儿国”这一难中,普通人看到的可能是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遗憾,王同学却能从历史角度升华自己的感悟,这一点让人耳目一新,增加了阅读的兴趣。在情节安排上,作者是从“蝉声”入手,让人进入她的读书环境中去,进而顺着她的思路慢慢进入文本中去体会唐僧的无奈和女儿国国王的痴情。总的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学生对故事的反思和历史的认识,都是不可多得的。(邓洪波)
大家好,我叫王清晨,今年12岁。我是早上出生的,所以爸妈给我取名清晨。我是个爱看书的小女孩,家里有个小小的书柜。这个书柜可是我的宝贝,里面尽是爸妈给我买的书,我特别喜欢这些书,因为这里面有我珍藏的四大名著的图画绘本,它们可是我童年时期的快乐源泉啊!
喜欢读书是我的爱好,但是我也喜欢帮助身边的同学做手工。每次同学们都会找我剪纸和编贴花,我经常还被同学们称为“手工达人”。看,我是不是特别厉害。
当然,作为一个小女孩,我也是爱美的。每天上学前,我都精心打扮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作为学生,我一直努力上进,按时完成作业,不给老师逮住训我的机会。
这就是我,一个爱好读书、努力向上的好学生。
盛夏的窗外,蝉声一片。
翻开《西游记》,又是一难。先是师徒误喝女儿国河水,被告知竟会产子,一时天昏地暗,不知所措;再是,唐玄奘受女儿国国王倾心,国王欲以王位相许,与其双宿双飞,盛情难却之下,玄奘法师内心些许荡漾,却也只是微风拂过,空留涟漪;后面还有琵琶精的奸诈令师徒四人精力疲顿。
一场本习以为常的通关之行却变得如此复杂,实乃不易。
读到这一节时,我不禁感慨:唐玄奘师徒的这条西天取经路,一路走来真假难辨,诱惑太多。
既有来自白骨精的狡诈难辨,又有来自团队内部的不和,遇事慌乱的八戒,处事暴躁的悟空,唯命是从的沙僧,更重要的是,唐玄奘有时的固执己见导致整个团队趋于瓦解,当然也有来自蜘蛛精等妖精的诱惑。
其实,这些都能度过,真正度不过的是尘世的心。
当年唐玄奘应唐太宗要求,以“御弟”身份前往西天求真经,漫漫求经路,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我们都有一颗不怕吃苦的心,任凭岁月拷打,寒风袭面,可当自己喜欢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或许改变的不仅仅是最初的初心,更是意志的考量。
女儿国之行,仅仅只是唐僧师徒团队的一站,却也考量四人的意志是否堅定,目标是否一致。这个尤为关键。
试想,假如唐玄奘留在了女儿国,与女王在一起,其余徒弟各回各家,西天取经之路就此终结。这样的一位圣僧将不配称僧,原因有三:一、背离唐太宗的嘱托和期许,为了面子,盛唐定会派兵攻打女儿国,那么战火将会摧毁这个美丽的小国。二、有违观音菩萨的深情厚谊,同属佛家弟子的同行必会对唐玄奘的行为不齿,唐玄奘自然无颜面对佛门中人,而盛唐是佛教的鼎盛时期,几乎一出门就会遇到佛门中人。三、师徒以取经为最终目的,取回真经既是对唐太宗和观音菩萨的许诺,也是做人起码的原则——重信守诺。
这留在女儿国看似简单,却能折射出这么多的祸端,作为圣僧的唐玄奘自不会踩这条红线,只是苦了女儿国国王的一片深情。
想到这里,我不禁合上书,奈何尘世的心却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惋惜,我甚至幻想:如果唐玄奘只是个探险旅游的,或许能和女儿国国王成就一段佳话。
而这也只是我个人的幻想。
此时的窗外,蝉声依旧。
(指导老师:邓洪波)
老师点评: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将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升华成独特的见解实属不易。在“女儿国”这一难中,普通人看到的可能是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遗憾,王同学却能从历史角度升华自己的感悟,这一点让人耳目一新,增加了阅读的兴趣。在情节安排上,作者是从“蝉声”入手,让人进入她的读书环境中去,进而顺着她的思路慢慢进入文本中去体会唐僧的无奈和女儿国国王的痴情。总的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学生对故事的反思和历史的认识,都是不可多得的。(邓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