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士生导师访谈——访胡壮麟教授
【出 处】
: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发表日期】
:
2000年6期
其他文献
远距离教育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目的上与校园教育趋同,另一方面还应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与之互通互鉴。学习中心学说(learning_centrednes)是90年代课堂英语教学和远距离英语教学在各自教学园地和研究领域里不谋而合的新思想。作者认为,依据外语学习认知论,可以把课堂英语教学与远距离英语教学看作本质上相同的过程,即把语言学习的过程看作对语言的认知过程。
从相对要素禀赋的角度,来系统解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着显著“工资溢出”效应,此效应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但外国直接投资不是推动劳动力工资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在发展教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吸引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对于大幅提升各地区的工资收入水平具有重大影响。
汇率脱离之谜是实证检验发现的汇率变化与宏观基本变量变化与汇率理论不符的现象,它特有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汇率理论也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贸易成本、市场定价、价格指数构造以及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等是解释汇率脱离的基本理论线索。对汇率脱离现象用一个统一的表达式描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汇率脱离之谜的各种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国家财政收支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而且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这表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中国经济转轨进程;政府管理成本(行政管理费)急剧增加,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腐败难以根治,等等。因而,我们应该加快政府改革的步伐,实现由经济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外语教学与研究》开设“博士生导师访谈”专栏,刘润清先生邀我谈谈培养博士生的体会。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首先这不仅有助于向广大读者介绍我国外语界博士生培养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广大同仁交流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生。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政府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通货膨胀率对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具有负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法制化程度对于我国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的影响不显著。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
以中国金融制度现况为基础,通过构建中央银行-政府-金融机构-居民四部门的博弈模型,将中央银行宏观独立性、微观独立性、货币稳定政策及金融稳定政策纳入统一框架之下。信息约束使中央银行与虚增流动风险、极力游说的金融机构博弈时微观独立性受挫,货币稳定屈服于金融体系稳定;与偏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强势政府博弈时货币与金融双稳定政策屈服于增长政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风险;居民则被动地为通货膨胀、流动性风险买单。十多年来的货币金融政策操作实践为此提供了佐证,因此,重新设计保证中央银行宏微观独立性的机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