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部腺瘤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在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外围肌上皮细胞多见。结论:本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內乳头状瘤及乳腺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关键词 乳腺乳头部腺瘤 病理
材料和方法
1例乳腺乳头部腺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8例为我院病理证实例为外院病理会诊证实。
方法:所有标本取材后经1%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成um厚薄切片做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单克隆抗体包括: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所有试剂均为即用型。
结 果
临床分析:本组1例均为女性年龄5~51岁平均岁病程长短不一.5~年。发病部位:乳头9例乳晕1例;左乳7例右乳例均为单侧。临床表现:乳头溢液7例乳头肿块6例乳头糜烂例乳晕肿物1例。
术前诊断:乳头肿块待查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例乳头湿疹样癌1例乳头纤维腺瘤1例。
大体检查:本组肿块7例大小.~1.5cm质中等边界不清切面灰白例未见明显肿块仅乳头皮下组织增厚。
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镜下特征将乳头腺瘤分为型。①乳头状瘤病型本组5例表现为导管上皮增生以乳头状瘤病的图像为主部分上皮高度增生呈实性或筛状细胞大小一致核异型性不明显上皮外可见肌上皮细胞部分区域有大汗腺化生部分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间质不伴硬化。②乳头状瘤病硬化型本组1例以乳头状增生为主伴导管内乳头状瘤样改变间质明显纤维化。③腺瘤型:本组例导管上皮腺瘤样增生腺管密集且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上皮呈假浸润图像。④混合型:本组例镜下以上各型混合存在。
免疫组织化学:上皮外肌上皮细胞均表达SMA、S-1。
讨 论
乳头部腺瘤是源于乳头导管或输乳窦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临床上易与湿疹样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混淆病理需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鉴别。①湿疹样癌又称乳头Paget:乳头和乳晕的表皮内有Paget细胞细胞圆形卵圆形胞浆丰富、透亮核大、深染核仁清楚常合并有导管内癌。且乳头糜烂、破溃常累及整个乳头及乳晕区甚至可侵犯乳晕周围的表皮;乳头部腺瘤是导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腺管状及巢状外层有肌上皮细胞表皮内无Paget细胞。②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常有乳头溢液易与乳头部腺瘤相似但前者发生于大导管基本形态为导管内上皮乳头状增生形成复杂分支乳头内有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覆以腺上皮及肌上皮细胞乳头部腺瘤源于乳头部导管肿块一般局限于乳头及乳晕等特殊部位。③浸润性导管癌:乳头部腺瘤腺瘤型间质纤维化明显时挤压腺体及上皮呈巢状假浸润图像组织学诊断易误诊为癌诊断困难时可借助免疫组化加以鉴别。本瘤腺管上皮形态规则外周有完整肌上皮但是冰冻切片中对假浸润难判断。④乳头汗腺瘤样腺瘤:该瘤发生部位与乳头部腺瘤相同但前者不出现乳头糜烂与乳头溢液现象而在泌乳样导管之间有浸润性导管结构导管衬以两排细胞其间为丰富纤维性间质;乳头部腺瘤局部可出现小腺管增生以乳头部导管的乳头样增生为主。有人发现此瘤尚具有家族性如Mandelbaum在一个家庭里发现母(5岁)女(6岁)两人乳头都患有此瘤。因此ynch等提出本瘤的家族遗传因素在鉴别诊断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瘤癌变极为罕见目前认为乳头部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比较密切文献报道例乳头部腺瘤中有7例合并乳腺癌(16.5%)并提示男性乳头部腺瘤为癌前病变;而女性乳头部腺瘤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则小。由于乳头部腺瘤的上皮增生十分显著,有时出现中心性坏死及核分裂像此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依据只有出现肯定的浸润或伴Paget病或转移时才可考虑恶性。
乳头部腺瘤只需要包括乳头乳晕下导管的局部切除即可大约1%的病例伴同或继发癌癌可能发生在乳腺的任何部位故在手术前应作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后常无复发切除不干净易致复发建议术后随访观察。
关键词 乳腺乳头部腺瘤 病理
材料和方法
1例乳腺乳头部腺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8例为我院病理证实例为外院病理会诊证实。
方法:所有标本取材后经1%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成um厚薄切片做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单克隆抗体包括: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所有试剂均为即用型。
结 果
临床分析:本组1例均为女性年龄5~51岁平均岁病程长短不一.5~年。发病部位:乳头9例乳晕1例;左乳7例右乳例均为单侧。临床表现:乳头溢液7例乳头肿块6例乳头糜烂例乳晕肿物1例。
术前诊断:乳头肿块待查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例乳头湿疹样癌1例乳头纤维腺瘤1例。
大体检查:本组肿块7例大小.~1.5cm质中等边界不清切面灰白例未见明显肿块仅乳头皮下组织增厚。
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镜下特征将乳头腺瘤分为型。①乳头状瘤病型本组5例表现为导管上皮增生以乳头状瘤病的图像为主部分上皮高度增生呈实性或筛状细胞大小一致核异型性不明显上皮外可见肌上皮细胞部分区域有大汗腺化生部分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间质不伴硬化。②乳头状瘤病硬化型本组1例以乳头状增生为主伴导管内乳头状瘤样改变间质明显纤维化。③腺瘤型:本组例导管上皮腺瘤样增生腺管密集且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上皮呈假浸润图像。④混合型:本组例镜下以上各型混合存在。
免疫组织化学:上皮外肌上皮细胞均表达SMA、S-1。
讨 论
乳头部腺瘤是源于乳头导管或输乳窦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临床上易与湿疹样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混淆病理需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鉴别。①湿疹样癌又称乳头Paget:乳头和乳晕的表皮内有Paget细胞细胞圆形卵圆形胞浆丰富、透亮核大、深染核仁清楚常合并有导管内癌。且乳头糜烂、破溃常累及整个乳头及乳晕区甚至可侵犯乳晕周围的表皮;乳头部腺瘤是导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腺管状及巢状外层有肌上皮细胞表皮内无Paget细胞。②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常有乳头溢液易与乳头部腺瘤相似但前者发生于大导管基本形态为导管内上皮乳头状增生形成复杂分支乳头内有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覆以腺上皮及肌上皮细胞乳头部腺瘤源于乳头部导管肿块一般局限于乳头及乳晕等特殊部位。③浸润性导管癌:乳头部腺瘤腺瘤型间质纤维化明显时挤压腺体及上皮呈巢状假浸润图像组织学诊断易误诊为癌诊断困难时可借助免疫组化加以鉴别。本瘤腺管上皮形态规则外周有完整肌上皮但是冰冻切片中对假浸润难判断。④乳头汗腺瘤样腺瘤:该瘤发生部位与乳头部腺瘤相同但前者不出现乳头糜烂与乳头溢液现象而在泌乳样导管之间有浸润性导管结构导管衬以两排细胞其间为丰富纤维性间质;乳头部腺瘤局部可出现小腺管增生以乳头部导管的乳头样增生为主。有人发现此瘤尚具有家族性如Mandelbaum在一个家庭里发现母(5岁)女(6岁)两人乳头都患有此瘤。因此ynch等提出本瘤的家族遗传因素在鉴别诊断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瘤癌变极为罕见目前认为乳头部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比较密切文献报道例乳头部腺瘤中有7例合并乳腺癌(16.5%)并提示男性乳头部腺瘤为癌前病变;而女性乳头部腺瘤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则小。由于乳头部腺瘤的上皮增生十分显著,有时出现中心性坏死及核分裂像此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依据只有出现肯定的浸润或伴Paget病或转移时才可考虑恶性。
乳头部腺瘤只需要包括乳头乳晕下导管的局部切除即可大约1%的病例伴同或继发癌癌可能发生在乳腺的任何部位故在手术前应作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后常无复发切除不干净易致复发建议术后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