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官之关键与为官之根本——论“判”在唐代官吏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及价值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选官的各环节都离不开对“判”的考察。由于考试的内容与选人的切身利益和仕途前程息息相关,所以做判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选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唐代官吏的判词整体写作水平。选官需要试判,为官同样需要习判、练判。习判、练判对官吏吏能的提升帮助甚大,而吏能的强弱又是官吏考课的重要内容,所以,判词的水准又与官吏的考课等第间接相关。受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影响,唐朝官吏多以读书人充任,在判词的写作风格上呈现出“文人判”的特质。文人判中所呈现出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情理观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分析导航电文上行注入调度的要求和约束条件,对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导航电文调度模型,并结合经典一维装箱问题对问题进行说明,结合导航电文上行注入调度的实际约束条件,将
“问”是寻找和探究,也是引领和暗示;是疑问和好奇,也是思维和想象;是智慧和方法,也是艺术和技巧。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习惯和常态,也是教师须臾不可离开的“常规性武器”。“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成功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习思维和激发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调控手段。然而,课堂教学提问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数量多少,而是取决于问题的质量以及提问的技巧。如何优化提问设计让课堂
城市的活力,在于个性。城市虽然都是经济社会集合体,但在功能上却不能是一个模式,特别是同一规模类型中的各个城市,功能上更不能搞相同的“大而全”、“小而全”。目前,位于各大中
人与自然关系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人自然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同追求。在人与自然共生的当代价值坐标中,探讨人自然化教育思想在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
沈德潜在遴选清代前期诗歌时,十分强调“诗中有人,诗外有事”。得到其特别重视的“贰臣”诗人的入选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这些诗人及其作品,也可见清代诗歌创作与时势人
文本感知是学生借助语言进行语文学习的灵魂。学生徜徉在文本内蕴之中,一方面感知曲折动人的情节,一方面体悟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获得的已经不再是纯粹文字的记忆,而是一种独特化的内在省悟。那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呢?就需要既抓核心重点,又抓文本细节,现以《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整体把握认知,在初读中形成初步体验  文本阅读首先应该从文本整体性框架入手,在初读环节中扫
阅读文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学生才能在逐层深入与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纵观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理应让学生经历三级不同层次的阅读:一级阅读,旨在强化学生理解后的审美体验,以整体性感知为目的;二级阅读,就是在理解反思的视野中进行,以深入感知文本内在的丰富内涵为目标;三级阅读,则是在接受的视域下进行,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其实三种层
“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庄子》道论的重要理念。旁礴指的是广泛覆盖、兼容并包,它的这种含义从文字构形上可以找到根据,在《庄子》书中一以贯之,并在先秦两汉及后代的文学作品中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课堂导入的意义以及课堂
波束赋形天线因具有大覆盖范围和高空间分集增益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指向性波束的同步是实现通信的前提,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文中提出基于同步序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