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珍:茅屋虽寒亲情暖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到关岭县永宁镇小学门口的深巷尽头,拐角处一间窄窄的茅屋出现在众人眼前,这间茅屋在小楼林立的小街显得尤为“突出”,106岁的宋德珍老人就生活在这里。虽然屋里的黑暗在白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但老人却过着阳光般的生活。
  
  
  走到关岭县永宁镇小学门口的深巷尽头,拐角处一间窄窄的茅屋出现在众人眼前,这间茅屋在小楼林立的小街显得尤为“突出”,106岁的宋德珍老人就生活在这里。虽然屋里的黑暗在白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但老人却过着阳光般的生活。
  
  70多岁还当老保姆
  
  认识宋德珍的人都知道,老人一辈子不容易。老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衣服穿,就扯块麻布当围裙,仅仅只为了遮羞;因为她没地盖房,只好租借房子避风雨;她70多岁仍然在镇上当保姆,带大了镇上一个又一个孩子,却依旧只够勉强糊口。
  生活的艰难,让宋德珍的百年人生充满了太多的辛酸。但是,106岁的她却从未生过大病,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
  问她为什么如此长寿,老人伸出双手,抖动着指了指女婿、外孙、外孙媳妇,还摸了摸身边重外孙的头。县老龄办陈和兴主任解释道,这是个孝顺之家,从女婿的坚守到外孙媳妇的照顾,还有宁可自己困难也要让老人吃好的“家规”,是老人长寿的原因所在。老人深知家人的悉心照料,所以用手指着家人,感谢家人让她70余年的艰苦生活在人生暮年得到了彻底改变。
  
   女婿撑起一片天
  
  1973年,女婿伍光洪进入了这个贫困人家,当时宋德珍已经70岁了,仍然在镇上当着保姆。不嫌家贫却不忍心看着岳母受苦,年轻力壮的他毅然担起了这个贫苦人家的重担。
  “家里穷啊,没办法,岳母是从盘县过来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即使有了户口,还是没田没地,连饭都吃不饱,只能靠着在镇上打工来贴补家用。”这个只有两个女儿的贫困家庭让伍光洪这个“上门女婿”吃尽了苦。靠着给公社开拖拉机,给人家当泥水工挣钱,伍光洪终于给老人和家里买了块修房的地,虽然只能修两间茅草屋,却结束了一家老小租房度日的流浪生活。
  1984年,伍光洪的妻子忍受不了家里的贫困,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按理说,没有了妻子,伍光洪对一家老小的责任也算是尽到了头。让周围邻居吃惊的是,这位“上门女婿”居然没有离开这个贫困之家,仍旧靠打零工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
  对老人几十年的照顾,伍光洪的执著吸引了众多乡邻上门提亲,可望着年迈的岳母和年幼的儿子,他的心里不是滋味,毅然放弃了多次相亲的机会,继续坚守在这个“茅屋”里。“我也曾经想找个伴,介绍的人也很多,可是,我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媳妇娶进门对老人和孩子不好怎么办,让老人受气怎么办,一想到这些,我就打消了再婚的念头。”
  他这一守,竟然是整整25年。伍光洪看着岳母健康长寿,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毫不后悔。
  
  茅屋中的“宝贝”
  
  外孙伍明富从小就感受着父亲对外婆的照顾与关心,体会了失去妻子后的父亲对外婆的加倍关爱,所以从小便懂得孝敬外婆。家里可用的屋子只有三间,一间用来生火做饭,一间是哥哥一家人居住,剩下唯一的一间,便是外婆宋德珍的住处,木板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和被子。伍光洪就睡在楼板上,伍明富则和妻子在茅屋外面搭个小偏棚,勉强应对风雨。
  外孙媳妇进门10年,就照顾了宋德珍10年。每日三餐一顿都不少,肉末粉、排骨汤都是老人喜欢的食物。每次喝汤时,老人总会问家里人:“你们为什么不喝啊?”外孙回答:“家里就这么个条件,只要您老人家健康,我们吃什么都高兴。”虽然,简陋的茅屋只能遮风挡雨,但茅屋里面,和睦相处的一家人,让人感到很温暖。
  
  寿星档案
  姓 名 宋德珍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生 日 1903年
  住 址 关岭县永宁镇永宁小学旁
  文化程度 文盲
  职 业 农民
  病 史 无
   无
   喜欢喝骨头汤,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脾 气 温顺善良
  喜爱活动 晒太阳
  长寿秘诀 心态好、勤劳能干
其他文献
编者按:常言道:“家有一小,如有一宝”。现在又流行起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如果这一老一小两个“宝贝”凑在一起,家里可热闹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为人父母者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育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称之为隔代教育。那么,您是一个合格的“隔代家长”吗?    隔代教育7优势    优势1 自己有
期刊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第22个老年节到来之际,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庆祝活动,以欢乐祥和的方式祝愿全省老年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在第一届温暖贵州·福利彩票敬老爱老助老楷模表彰暨庆祝老年节文艺演出上,敬老助学的好媳妇、好儿女、优秀志愿者、十佳敬老院的代表们共同登上舞台,以他们感人的事迹和敬老助老的真情接受表彰。黔东南的老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共唱苗歌侗歌,欢度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期刊
妙用中老年的特点    说到运动能力,我想到了九段棋手内藤国雄过了40岁还学会游泳的事。据说他自小体弱,成为棋手后又光用脑,很少运动,因此他的身体总处于不知何时住院的状态。人,不论是谁都有这种倾向,即孩提时代不擅长的小物,长大后就会神经过敏似地敬而远之。但足,内藤却说:“年轻时懒得做或小去做的事,上了年纪后,如果想干,就会比年轻时干得得要好得多。  就足说,年轻时不行的事,如果以积累的中老年的“经
期刊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东部,北盘江沿县境西北往东南绕流而下,宛如慈母之手缓缓托起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让它跃身成为一颗闪耀在北盘江畔的明珠。  今天的贞丰葱郁美丽。踏上这片土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您除了惊叹大自然赋予了这1511平方公里土地太多的神奇瑰丽、物华天宝外,更会感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34万各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和勤劳。    园地制宜,打造和谐自然环境    金秋十月,走进贞丰
期刊
目前,都匀市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5062人,占全市总人口492713人的13.20%,其中100岁以上老年人有37人。这些数据反映了都匀市在关注人口老龄化和积极开展为老服务上所做出的努力。  把办好高龄老人补贴作为重要工作。为95岁以上老人共发放高龄补贴18120元;在7个乡镇开展了特困高龄老人的救助工作,为20个特困高龄老人每人送去慰问金200元,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  长
期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6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世界上腾空崛起。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百折不饶的斗志,无不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世人。  今日的辉煌来自昨日的辛劳,全国人民会为明天的辉煌继续努力,而那些逝去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将永远铭记在心。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
期刊
读《往事回顾》有感  李冀峰(贵州 贵阳)    往事回顾感念多,征途坎坷其奈何。  毕生奋斗忠于党,正气一身足高歌。  注:《往事回顾》是云南省级离休老干部王镜如同志写的回忆录。镜如同志七十多年革命生涯,历经坎坷,不仅为革命和党的事业奋斗一生,更可贵的是在九十余岁写出史料丰富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喜可贺!读后深有感受,即兴赋诗一首。    同窗聚会借大观楼联释怀  刘彻东(贵州贵
期刊
日前,贵阳一家报纸刊载了一篇题为《贵阳市两百余名违规公交司机受罚》的新闻。据报道,从今年9月21日对公交车实施“严管”以来,贵阳市公交公司共检查公交车16000台(次),查处违规司机213名。  看罢报道,记者不禁为有关部门重拳整治部分公交司机违规驾驶的行为鼓掌叫好。但是,记者不久前在贵阳市河滨公园某公交车站见到的一幕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当天傍晚,该车站一开往某郊区的公交车前已排起了百米长队,大
期刊
石阡,素有“泉都”之称,古称山国,有史料可查的历史已有2226年。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2009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近年来,石阡县在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坚持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突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为主题,不断开拓创新,在石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要将石阡近几年的建设成就反映在具体
期刊
杨忠华与胡小妹,一个103岁,一个105岁,他们从幼年开始携手并肩,如今已共同走过了100年的风雨人生;100岁的黄忠清,如今还能畅谈“犁铧人生”的苦与乐;100岁的田春莲,如今还能回忆起苦难的人生经历;……  谈到长寿的原因,四位老人都阐明了同一个道理:今天的国家稳定,社会太平,生活保障,精神愉悦。据介绍,玉屏侗族自治县现生活着8位百岁老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五点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