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教学的立足“点”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要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必须以生为本,把关注学情作为立足点。教师要善于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思维特点和学习细节等,从而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学情;教学;立足点
  笔者曾经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舟山名师倪燕儿老师执教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深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教师,博得大家的掌声。课后好评如潮: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流程和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笔者觉得这堂课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关注学情,以学生生活为本开展教学。下面结合倪老师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案例,从困惑点、着眼点、核心点、发展点等几个“点”谈谈对学情的分析与关注。
  一、发现困惑点——关注旧知,激发求证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初期的理解对概念和信息的整合具有重大影响。有时候这些理解是正确的,提供了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但有时又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的困惑呈现出来。[1]
  倪老师在本课导入环节便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仪上有经纬网、地轴,那么地球上有这些地理事物吗?请学生实事求是回答:手掌张开表示有,握紧拳头表示没有。(笔者进行课堂观察发现居然有好些学生认为是有的)
  (2)在学习经线和纬线时,教师出示了地球仪。事先在经线上标注数字1、纬线上标注数字2,然后问学生:你认为1和2哪条是经线,哪条是纬线?请学生举手,经线用手指数1表示 ,纬线用手指数2表示。(笔者进行课堂观察发现有学生就认为1是纬线、2是经线)
  (3)如何切出最长的纬线,它是什么形状?你能切出多少条纬线?学生回答有的说6条、有的说12条、有的说无数条。老师请学生一一说明理由。
  倪老师设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低端,也是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应该已经知道没有必要再问的问题,但上述问题的设计恰恰避免了许多教师在学情分析中常犯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倪老师通过调查,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期理解,并让学生呈现了自己错误的理解和解释,呈现了学生之间有矛盾和冲突的观点。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求证的强烈欲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从被动变成主动,并且由于呈现过自己的错误,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错,对知识的掌握就更加清晰深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D.Ausubel) 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认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就忽略学生的感受,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即使有时看来是非常粗浅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问题,教师也一定要蹲下身来,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以真实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
  二、抓住着眼点——关注生活,水到渠成
  历史与社会教学应该着眼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体验,学生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接知如接枝”, 就是对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精辟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精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对解决疑难困惑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突出体现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切西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多见的生活情境。在学习纬线这一概念时,倪老师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哪种切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以此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得出纬线的概念。
  
  图1(√) 图2 (√) 图 3(×)
  同样,在学习经线这一概念时,教师也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哪种切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得出经线的概念。
  图1(√) 图2(×) 图 3(×)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使经线和緯线的概念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再来开展北极点、南极点、北纬和南纬度数分布规律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相应的知识,理解“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这些本来教学上的难点,使教学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化往往能使教学更有效。
  三、把握核心点——关注思维,整合创新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的源泉。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才是有厚度的教学,使学习者怦然心动。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其理性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中。
其他文献
摘 要: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活动、讨论活动、讲述活动、表演活动和展示活动,让整节课构成一条活动彩线,就能绘出一节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美妙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线;美妙课堂  美妙课堂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美好体验、奇妙感受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享受课堂乐趣、感受知识奥妙、体验教学过程美好的课堂。怎样才能打造出这样的美妙课堂?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整节课构成一条活
摘 要:传统的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往往是在共同听课基础上专家评、参会教师听,教师参与度不高,收获不大;即便是教师自由发言的评课,也常由于缺乏主题而出现评价内容空洞无物,观点大众化,缺乏个人的真知灼见。我们借鉴近年来兴起的参与式培训,开展确定主题的参与式听评课研讨活动,扩大了参与面,让评课教师围绕既定的主题,谈对课堂的真实感受、深层次认识,学到真优点,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建议,实现深度参与,共同提升
自2004年江苏高考语文独立命题以来,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写人叙事类文言文是命题者考查的重点题材。我们不妨以表格形式梳理一下文类文言文阅读的考情,以便探究发现出选文的基本规律。  年份取材范围人物主要事迹人物精神品质文本特色  2004《宋史·徐勣传》修筑海堤;力陈茶盐法的弊端;建议合理生财、理财、用财;为逃避服役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明辨是
初见吴又存老师,是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第一眼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在诸多的盛赞声中,我甚至还有点儿小“逆反”,他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吗?  坐在吴老师的正对面,我不禁细细打量起来:白皙的皮肤、天庭饱满、笑容不假、眼神不躲……我兀自“相”起了面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我的脑子在嗖嗖地“走神”。吴又存,很有文化的名字,“无为有处
摘 要:高品质教学才能让课堂深度变革,才能让学生深度思考。所以,高品质教学应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锻造高品质教学,需要提高课堂的知识颜值、问题颜值、实践颜值、政治颜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颜值;教学品质  新时代呼唤高品质教学,高品质教学需要提升课堂颜值。我们的教师应与时代对接,行动起来,在提升课堂颜值上下功夫,改变那种沉闷枯燥毫无观赏性的课堂,那种教师“一言堂”毫无思维性的课堂,那
摘 要: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影响教学实施的重要媒介。当前对教学模式的功利化趋向使很多教师弱化了对教材的研究,如何与教材对话应成为教师思考的重要话题。针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走向教材、走近教材、走入教材、走出教材四个层面谈教师与教材对话的一些策略,以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话;策略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學习的
图形的对称关系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数学之美.函数的对称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种数学问题之中,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利用函数对称性可以简化数学运算,函数的对称关系主要有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函数的奇偶性就是函数的对称性的特例.本文从函数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等方面来探讨函数的对称性及相关的应用问题.  一、求函数值   例1已知函数f(x)=(x-1)3 1,  则f(-5) f(-4) …
一  生命是什么?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什么,当然谁也不可能了解真正的生命,即使一个长期研究生命的科学家也不会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命就是“小树的成长”,请欣赏冰心先生的《谈生命》。  谈生命  文/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
1977年,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終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同年,国家制定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特级教师这个与改革开放同龄的荣誉制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修炼——百位特级教师谈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是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对40年来上海特级教师这一群体专业成
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 、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因缘 错综复杂 寻根究底  B.因缘 错综复杂 追本溯源  C.姻缘 参差不齐 追本溯源  D.姻缘 参差不齐 寻根究底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