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4-031-01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躁动期,情绪最容易冲动。往往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铸成大错,甚至酿成惨剧,给自己,给家庭,给别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悲痛。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正确处理学生矛盾纠纷,耐心说服教育学生,妥善处置善后事宜,做到化干戈为玉帛。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解决同学纠纷呢?我结合多年带班经历,谈几点看法。
1、理智避让。冲动是魔鬼。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冷静地分析问题,不要冲动,“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免激起更大的矛盾冲突。其实,矛盾的诱因都很简单,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某事互相争执或中伤,或为某利益与别人一较高下,或为某个自己喜欢的女(男)生争风吃醋,看不惯别人或别人看不惯自己,意外的语言、肢体冲突或损害等等。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一句对不起、一次沉默、一个微笑,也许就能使矛盾烟消云散。
2、倾听沟通。当学生发生纠纷后,班主任应该冷静沉着,耐心细致地倾听,不要大发雷霆,更不要粗暴地批评指责,简单地评判,草率地处理。班主任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理解学生受委屈的心理感受,疏导学生此时激愤的情绪,关心学生身心受伤害的情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只有学生心态平静了,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3、换位思考。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学生都会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或证据,思考问题的角度永远站在利己的一边,甚至提出一些幼稚或过分的要求,让事情陷入僵局。此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互相替对方考虑,探讨事情的是非曲直;也可以进行师生间的角色换位:假如是老师处在当时的情况,老师会怎么做;假如你们现在是老师,你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以老师的表率给学生以启示,以学生的参与来疏导管理。这样,就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口服心服。
4、反思追错。学生在叙述事情经过时,总会强调自己有理、吃亏,指责对方。有时,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强词夺理,抵赖狡辩,拒不认错。此时,班主任如果顺着学生的逻辑去调解,那可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不妨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追错,不再听取他们唠唠叨叨的诉辩,要求学生在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等各阶段,从为人处事的行为态度、方式方法等角度去认真反思,深刻反省,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最后加以总结点评,水到渠成地提出解决方案。
5、激将攻心。如今,中学生容易受到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的影响,错误理解侠义精神,崇尚暴力。一旦和同学有摩擦,就会发生群殴械斗,危害极大。他们讲究哥们义气,个性张扬,宁受责罚不输面子,得理不饶人。对此,班主任可以利用他们的自尊心或逆反心理,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激起他们不服输的情绪,发挥其潜能。例如:对情如兄弟的同学大打出手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就在人格、学习上一争高低;打架找帮手是一种懦弱,有本事就单挑“武松”,虽败犹荣,群殴 “林黛玉”,受人耻笑;炫耀武力是一种浅薄,我们欣赏“诸葛亮”的智慧,鄙视“牛二”的横暴;男子汉敢作敢当,知错改错,能屈能伸……针对特殊学生,把握心理承压限度,采取激将攻心法,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6、家校协调。学生有了矛盾,有时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协商解决。只要双方学生家长本着以教育孩子为目的,不纵容,不溺爱,坦诚相见,勇于承担责任,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家庭和学校要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合作的舞台,优化育人环境。我们相信,无论双方当时多么激动、怨愤、痛恨,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大家都会理解,最终冰释前嫌,孩子们可能会握手言和,甚至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若干年后,提起这段往事,也许会成为中学时代的趣谈。
安全在于防范,友谊促进和谐。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变化,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妥善化解学生矛盾,有效地抑制校园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平安是福,让师生共同携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理智避让。冲动是魔鬼。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冷静地分析问题,不要冲动,“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免激起更大的矛盾冲突。其实,矛盾的诱因都很简单,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某事互相争执或中伤,或为某利益与别人一较高下,或为某个自己喜欢的女(男)生争风吃醋,看不惯别人或别人看不惯自己,意外的语言、肢体冲突或损害等等。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一句对不起、一次沉默、一个微笑,也许就能使矛盾烟消云散。
2、倾听沟通。当学生发生纠纷后,班主任应该冷静沉着,耐心细致地倾听,不要大发雷霆,更不要粗暴地批评指责,简单地评判,草率地处理。班主任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理解学生受委屈的心理感受,疏导学生此时激愤的情绪,关心学生身心受伤害的情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只有学生心态平静了,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3、换位思考。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学生都会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或证据,思考问题的角度永远站在利己的一边,甚至提出一些幼稚或过分的要求,让事情陷入僵局。此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互相替对方考虑,探讨事情的是非曲直;也可以进行师生间的角色换位:假如是老师处在当时的情况,老师会怎么做;假如你们现在是老师,你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以老师的表率给学生以启示,以学生的参与来疏导管理。这样,就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口服心服。
4、反思追错。学生在叙述事情经过时,总会强调自己有理、吃亏,指责对方。有时,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强词夺理,抵赖狡辩,拒不认错。此时,班主任如果顺着学生的逻辑去调解,那可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不妨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追错,不再听取他们唠唠叨叨的诉辩,要求学生在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等各阶段,从为人处事的行为态度、方式方法等角度去认真反思,深刻反省,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最后加以总结点评,水到渠成地提出解决方案。
5、激将攻心。如今,中学生容易受到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的影响,错误理解侠义精神,崇尚暴力。一旦和同学有摩擦,就会发生群殴械斗,危害极大。他们讲究哥们义气,个性张扬,宁受责罚不输面子,得理不饶人。对此,班主任可以利用他们的自尊心或逆反心理,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激起他们不服输的情绪,发挥其潜能。例如:对情如兄弟的同学大打出手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就在人格、学习上一争高低;打架找帮手是一种懦弱,有本事就单挑“武松”,虽败犹荣,群殴 “林黛玉”,受人耻笑;炫耀武力是一种浅薄,我们欣赏“诸葛亮”的智慧,鄙视“牛二”的横暴;男子汉敢作敢当,知错改错,能屈能伸……针对特殊学生,把握心理承压限度,采取激将攻心法,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6、家校协调。学生有了矛盾,有时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协商解决。只要双方学生家长本着以教育孩子为目的,不纵容,不溺爱,坦诚相见,勇于承担责任,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家庭和学校要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合作的舞台,优化育人环境。我们相信,无论双方当时多么激动、怨愤、痛恨,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大家都会理解,最终冰释前嫌,孩子们可能会握手言和,甚至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若干年后,提起这段往事,也许会成为中学时代的趣谈。
安全在于防范,友谊促进和谐。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变化,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妥善化解学生矛盾,有效地抑制校园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平安是福,让师生共同携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