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江苏徐州民间的发展与现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戏曲不断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更是国家重点推广对象。江苏徐州作为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塞,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在社会不断夸大传统戏曲所面临的困难下,需要对民间传统戏曲进行实际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京剧 民间 发展 现状
  京剧艺术源于民间,兼收并取,将汉调、昆曲、秦腔、乱弹、梆子腔等融会贯通,被视为中国国粹,更是国家重点推广对象。江苏徐州作为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塞,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京剧发展也一直较为活跃,它与徐州其他地方剧种共同构成了徐州的戏曲生态。随着京剧爱好者不断老龄化、地区化,其民间生态也是京剧界与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京剧研究现状
  学者们对京剧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京剧的历史进程、表演特征、流派、主要演员、声腔、剧种等,对京剧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解读相对较多。涉及京剧在民间的研讨较少,主要也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京剧艺术与民间的情结。目前,学界未关注到江苏徐州民间京剧的发展。
  (一)京剧史
  京剧作为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戏曲艺术,它的历程必然需要整理。《中国京剧史》[1]分上、中、下三卷,全书从徽班进京写至1996年,较详细、完整地记录了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过程以及改良成果。还包含了京剧的音乐成就、舞台美术、生行演员等。余从《弘扬民族戏剧文化的巨著——〈中国京剧史〉评介》[2]一文的标题已明确讲明了《中国京剧史》的文学价值。文中还提到此书不仅是为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也是为振兴京剧。
  王钟陵《中国京剧史略论》[3]将中国京剧史划分为五个时期,按照时间的纵向发展描述了京剧的形成与上演情况,并用部分篇幅探讨了话剧对京剧的影响以及京剧小剧场的生存状况。结尾处对京剧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表述,作者认为京剧面临的困境也不会将它推向“死亡,”京剧会在很长的时期中不会被替代。
  学界对京剧历史的研究一直颇为关注,著作与论文的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学者们对事物的历史发展描述细致,但对理论的整合似乎总是有些欠缺,导致观点总是在理论之前出现。
  (二)京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就非常关注京剧现状与未来走向。李宁《京剧与当代青年——在北京、苏州两地青年中调查京剧现状的报告》[4]一文选取了北京的146位青年和苏州的265位青年进行了文学、电影和戏剧爱好的调查,通过表格展现青年人对于戏剧的选择最少。提出京剧需要自身改革、提高质量,扩大宣传的建议。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首先就文章含金量不作评判,但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不久,学者就开始关注京剧的发展,提出保护京剧的方法。笔者下文中的调查方法与其相同,但重点有所不同。笔者调查针对京剧这一具体剧种展开,对民众的年龄没有区分。
  孙冬虎《历史地看待京剧的现状与未来》[5]阐释了京剧的萎缩现状,提出了京剧未来的发展应当不断创新,需客观鉴赏京剧现代戏,并强调京剧需要政府的帮扶。这也正是笔者在下文调查中得出的结论,京剧现代戏的上演并没有想象的乐观。
  管如松《江苏京剧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6]主要从五个方面解读了江苏京剧院团遇到的困境,对江苏京剧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思考:除了京剧自身的创新外,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刺激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这篇文章来自于江苏省艺术研究院,江苏的戏曲种类丰富,而江苏对京剧的重视仍未减弱。
  目前戏曲界与学界一部分学者较悲观,认为京剧已成为“衰落的艺术”,而大部分仍坚持京剧的群众基础,上个世纪末已经集中探索了如何“振兴京剧”,得出的结论:依靠京剧自身改革,政府支持,需要市场的微观调控与国家宏观调控刺激京剧商业与艺术价值。
  (三)京剧在民间的研究
  京剧发展最为集中的城市莫过于北京、湖北、上海。而现在京剧在这些城市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马博敏《对上海京剧现状和发展的几点思考》[7]明确表明京剧在上海的艰辛,并提出要找準京剧的地位,加深对京剧本体规律的认识,强调京剧名角的重要性以及要转换运营的机制,加强市场的调动,以此改善京剧在上海的发展困境。
  刘章俊《湖北京剧的发展历程与朱世慧的艺术成就》[8]介绍了京剧在湖北由盛转衰再重新焕发的发展历程,以及朱世慧对湖北京剧的改良与创新。
  《徐州民间文化集·风土人情》[9]书中提到徐州于1992年在段庄一小,建立了全国首批“少儿京剧团”。这个京剧团一直延续到现在,“少儿京剧团”也成为了段庄一小独有的特色。所以在人们一再否认京剧受众太少的时候,应存有一些质疑,喜欢京剧的人肯定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京剧艺术所具备的群众基础仍相对广泛。
  学界对京剧在地方的发展往往结合某位出众的京剧演员,或者某种创新展开评析。对于京剧在民间的受众情况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学界对京剧的历史、声腔、剧种、演员行当、舞台艺术以及京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等方面都有详尽的钻探,而对京剧在民间地区的实际调查关注较少。
  2017年,江苏省艺术研究院对江苏省现有的三家京剧剧团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设想。江苏的京剧剧院(团)如今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京剧逐渐沦为了“福利文化”,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徐州京剧艺术的民间生态,能确切地反映京剧在徐州的受众和活跃程度。
  笔者通过问卷剖析了江苏徐州民众对于京剧的熟悉程度,有效数据共198份。就“看过的戏曲剧种”这一问题的填写,有91位填写了京剧,其次是黄梅戏、昆曲等。可以看出,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民众对京剧还是有所了解的。而对于“身边有没有京剧爱好者”的选项,具体情况如下:
  问卷没有将具体年龄细化,原因在于问卷针对的是徐州地区京剧爱好者的情况,年龄不是重点。根据表一可以看出,选择“有,年龄较长的长辈们”这一选项最多,而身边没有京剧爱好者仅49人。图一饼图更为直观地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民众表明身边没有京剧爱好者。换言之,有四分之三的民众身边有京剧爱好者和学习者,可见京剧的群众基础依旧广泛。   二.京剧在徐州民间发展趋势
  徐州传统地方戏曲梆子戏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梆子剧院有限公司(前身江苏省梆子剧团),现已实行企业化管理。梆子戏在徐州、河北地区目前仍继续上演,有一批固定观众。
  徐州金山桥艺术团仍在不间断地上演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刑场斗争》。团里演员较年长,观众也大多是年长的京剧爱好者。上演的京剧往往都是行头简单,便于舞台表演的片段。舞台布局朴素,演员妆容、服饰简单。
  戏曲进校园活动-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在徐州各大高校上演。涉及京剧、昆曲、扬剧等不同剧种。其中京剧样板戏《向农》,贴近生活,宣扬正能量。经调查现场共有258位观众,观众多为音乐学院、文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较年长的戏曲爱好者。中途离场的观众较多,坚持看完整场表演的观众仅一半左右。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或多或少的带动了一部分人对戏曲的关注。为了挽回流失的观众,戏曲坚持创新与改变,为了符合今人的审美,作品不断贴近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除了演员功底与剧本创新外,更重要的是抓准观众的兴趣点。
  朱俊玲《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初探》[10]一文对中国戏曲学院对京剧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简单总结:(1)基本保持原型,改动甚微的经典剧目;(2)融入新时代特色,改动较大的传统剧目;(3)贴近现代生活,完全新创的剧目。以上三类也是目前京剧剧目的创作现状。对于经典剧目与新创剧目,笔者就徐州民众对于京剧现代剧与传统剧的喜好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198份。其中有149位民众选择传统京剧,可见人们更偏爱经典故事。
  剧本创作作为京剧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知行合一固然重要,但不可矫枉过正。就目前而言,许多新剧本质量与经典剧目尚有差距,这也是造成京剧观众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同“只有抱持理性态度,回到京剧的本源去,厘清京剧的真正价值、京剧的力量之所在,才能走出当代京剧急功近利的‘创新’歧途,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11]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人们更在意自己是否能够看懂剧情。京剧最开始被群众喜爱,就是它较之昆曲更加通俗易懂[12]。这里还涉及京剧文学性的问题,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京剧文学性应该是雅俗共赏的。总而言之,京剧剧本的创新需要继续打磨,但对经典剧目的传承更不容忽视。青春版《牡丹亭》就是在传统剧本上再创作较为成功的例子。
  通过问卷调查与京剧上演情况可以看出,京剧在徐州地区仍有许多戏迷。而徐州地区的京剧爱好者呈老龄化(见图一),与戏曲目前存在的问题一致。除了剧团商演会上演京剧外,高校也有京剧巡演,而以“少儿京剧团”为特色的段庄一小仍在坚持发展京剧团。同时京剧戏迷也会在社区、公园等地演唱传统的经典京剧选段。
  保护传统戏曲,自新世纪以来一直是戏曲界与学界关注的重点。徐州地区也不例外,在政府扶持下,将剧团转型,加强培养管理人才。京剧现代剧便于上演,剧情贴近生活,是徐州戏曲舞台上的常客。但就调查得知,民众更倾向观看经典故事。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都是经过无数人情感的检阅才流传至今的,民众自然更偏爱些。因此,在推广戏曲名作的时候,应多安排质量高、剧情佳、观众易懂的传统京剧。
  在戏曲界与学界一味担忧京剧未来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潜力。理性地判断京剧的现状,提倡合理的保护方式。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保护京剧,却未收到同等的回报。原因在于快节奏的时代,与需要细细品味的艺术不匹配的矛盾尚未解决。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不断扩大受众,争取得到全民的支持,才能让戏曲继续绽放光彩。保护京剧应是一项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社会、国家、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13]乐观地是,京剧作为平民艺术,拥有相对广泛的群众基础,耳濡目染也会留住一些戏迷。笔者认为京剧在徐州仍會继续上演,而经典的剧目,优秀的演员,精致的班底依旧会吸引大批票友。
  注 释
  [1]马少波、章力辉等:《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1990年.
  [2]余从:《弘扬民族戏剧文化的巨著——〈中国京剧史〉评介》,《中国戏剧》,1990年第三辑,第18-19页.
  [3]王钟陵:《中国京剧史略论》,《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23卷.
  [4]李宁:《京剧与当代青年——在北京、苏州两地青年中调查京剧现状的报告》,《中国戏剧》,1984年第1期.
  [5]孙冬虎:《历史地看待京剧的现状与未来》,《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6]管如松:《江苏京剧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剧影月刊》,2017年第2期.
  [7]马博敏:《对上海京剧现状和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戏剧》,1997年第5期.
  [8]刘章俊:《湖北京剧的发展历程与朱世慧的艺术成就》,《戏曲研究》,2007年第1期.
  [9]殷召义、姚克明、周伯之:《徐州民间文化集·风土人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117页.
  [10]朱俊玲:《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初探》,《戏曲艺术》,2013年第34期第2卷,第116-119页.
  [11]胡叠:《京剧的创新传统与当代立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第三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曲学院,2009年,第7页.
  [12]胡金兆:《从京剧发展的历史经验观照今日之振兴》,《中国戏剧》,1991年第9期,第43-45页.
  [13]廖奔:《冷静看待京剧振兴》,《科学之友》,2007年第9期,第86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从高职体育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新时期高职体育篮球教学的四项策略,对高职体育篮球教学体系的优化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体育 篮球教学 特征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14-02  一、引言  传统高职体育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设置较为简单、缺乏针对性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
近年来,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大克星.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中枢退行性疾病,因其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使对其预防和治疗一直存在
病房感染对小儿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危险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儿内科病房案例即:2008年5月1年到2011年5月1日,共8323例.结果:每年的感染率分别为:2.3%、1.82%、1.42%.讨论:小儿
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余毒至今都严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这一影响的存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问题的表现.我们党清
在福特基金会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共同出资对相关的生殖健康咨询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构建之后采用流行病与社会医学方法,完成了大量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培训和研究.对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人们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后进生转化工作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在解决后进生转化教育问题上,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措施,我认为要解决后进生
邻避效应是各种建筑设施所有负面效应的总称,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了新的公众利益矛盾点.邻避效应是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鉴于其环境影响问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体系重要教学内容,必然与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有效的创新,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