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变革与坚守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渗透,需要有“以静制动”的定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有“以动制动”的应变能力,努力探索何以通过教育实践改善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途径、方式、方法、功能与价值,匡正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之道.
其他文献
黄药眠长期从事民主运动和革命文化工作,是拿起文学武器的文艺旗手.他是中国学界较早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文艺与生活复杂关系的文艺理论家.他长期躬耕杏坛,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探求真理,教书育人,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人工智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战略是关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与教育人才.要探索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共育人才,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沟通与写作”新课程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突出“为沟通而表达”核心理念,努力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课程将修德养心与沟通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符合新文科“新思想新目标、传承创新、跨学科融合”的目标要求.
张太雷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张太雷同志生平及主要贡献入手,阐述了张太雷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指明了张太雷革命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的希望,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培养爱国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培养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突破点:明确以高水平大学为核心开发点,突出一流高校的主导地位;发挥我国在数字技术积累和政策布局上的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抓住“分类”关键词,以全民为服务主体.
高等院校培养年轻干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突发事件中提升能力、要在解决国家重大科研问题中提升能力、要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能力,不断强化政治历练、务实信仰基础、提升能力素质,站稳人民立场、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新师范”教育形态,构建并实施融通“一流专业教育+一流教师教育+一流智能教育”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全面提高未来教师的核心教学素养为目标,基于智能时代背景进行融通式顶层设计,创建贯穿全程、层级递进的培养体系.
学校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百年立德树人在服务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不断实现传承与创新.认真总结党的教育方针的百年历史演变,对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双一流”建设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立足国情,鼓励创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研究国情和国策,结合学校特色,着重学校和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关注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