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误区分析及对策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笔者参加一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组织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误区,现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有识者斧正。
  一、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目的性不强,教师引导不到位,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不能就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提出来,有时会做一些无用功。学生虽在自主探究,但或浅尝辄止,或离题千里。
  如一位教师引导的《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就“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展开了讨论,讨论细节的真实严谨,俨然成了一节历史课。而教师也引导学生就刘和珍遇害前和遇害后的历史情况作了大段的不必要的评介,乃至提到了刘和珍的男友,又用朱自清的文章作印证,以此说明刘和珍的伟大。课堂上只留15分钟的时间讨论探究鲁迅先生选择刘和珍生平事迹的点点滴滴,以此引出对刘和珍的怀念、敬意。显然,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探讨的目的偏离了教学的重点,课文的写作目的和技巧完全湮没在这“轰轰烈烈”的课堂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应明确,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探究过程中应得到何种体验、得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能力、获取哪些方法等要心中有数。这节课首先应让学生找寻探究鲁迅先生简洁记述刘和珍的五个生活片断,然后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共同品味,展开讨论,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课堂气氛表面上活跃、热烈,实则给人一种就虚避实之感,教师的引导、点拨呈现出随意而无序的状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得到真正所需的知识。
  如高中语文课讲到诗歌的意象、意境时,有位教师上了一节《诗歌中的鸟的意象》的课。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上的各种鸟类:中国的鸟、外国的鸟、热带的鸟、寒带的乌、美丽的鸟、丑陋的鸟、娇小的鸟、硕大的鸟……可以说无鸟不包,让人大饱眼福,简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乌的王国,让听课者不得不佩服这位教师的备课功力。学生随着画面的展示而惊呼、赞叹,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课堂上形成了第一个高潮。之后,教师根据鸟的外形、姿态、色彩和鸣叫的优劣进行分类,让学生探究这些特征。学生积极发言评价,或模拟鸟的飞翔姿势,或描绘鸟的动人色彩,有的竟然学起了鸟的鸣叫,课堂气氛活跃到极致,又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播放千啭不绝、嘤嘤成韵的鸟鸣。学生们兴趣极浓,教师喜形于色,于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我国诗歌中关于鸟的诗句。5分钟后,学生举手发言,各自表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形成了第三个高潮。因时间不多,活动嘎然而止,教师总结归纳: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纵观全课虽气氛热烈,却头重脚轻,给人以轻浮之感。除了解了一些关于鸟的常识之外,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仍懵懵懂懂。所以说,上课不能看热闹,要讲效果、看质量。其实这一课应首先创设百鸟鸣唱的情境,引导学生的联想、想象,再导入不同的鸟在我国诗歌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如鸳鸯象征“痴情”,永不分离,终身相守,杜鹃象征“悲愁”,鸣声凄恻,悲切至极;鸿、雁、青鸟多传递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象征“信使”;鹤象征“高洁、清雅”;鹊象征“吉祥”……之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吟出不同作者、不同风格关于鸟的诗歌,归纳这些鸟的形象异同点,上升到意象的理论境界,从而完成意象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一节课不能单独强调其形式上的多样而热烈,应注重内容上的实在、有序和气氛活跃、生动的统一。
  三、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与风格,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张扬,是我们教学中强调的一个环节,而有的教师一味地和学生演戏,表演的成分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在表演各种技能,而是应和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一节高中语文课《我与地坛》,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教师简直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答案是那样地不谋而合,学生的行为举止是那么地整齐划一。当教师用地坛的画面导入新课,问学生对地坛了解多少时,学生全都举起了手,而且学生的发言如私塾老先生背诵古诗文般流畅,听课者均惊讶于这些大都没去北京、没去过地坛的学生对地坛的这般了解。余下的课时可想而知,教师问题的设计是呆板的,学生的回答空前一致,没有波澜、没有高潮,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引伸,教师没有否定,学生没有争论,师生在皆大欢喜中结束了这一节课的学习。当然,师生在展示课之前的演练是必要的,但为了一节课反复演示,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填”同样的知识,以至学生成为了教师的代言人、传声筒,课堂上没有悬念,没有学生的机智质疑,也没有教师的巧妙解答,更没有师生的共同研讨,的确值得商榷与反思。怎么能让人看到课堂的瞬息万变、风雨惊雷,怎么能体现教师不凡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呢?其实,教学过程中强调地坛与“我”的关系,“我”与地坛的关系以及地坛引出“我”与母亲的关系,就可以操作自如、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节奏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探究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节好课不在于表演多少,而在于你让学生共同探究多少,学生得到多少。
  四、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教学已深入人心,如情境创设、动画绘制、课堂演示、课件制作等,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因其过程再现形象直观、生动具有情趣,所以不少教师每节课必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中几乎都用,不分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不分课题或课型,一味追求直观形象。岂不知滥用之后,导致学生不是用脑子来听课、思考问题,而是用眼睛来观课、不想问题,导致学生不喜欢看书,淡化教材的现象出现。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而定,不能一概都用。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只是起到了替代黑板,减少书写板书麻烦的作用,如高中语文《胡同文化》一文,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了以下教学要点:写作背景、重点词语、胡同由来、层次结构、立意主旨,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结果在黑板上仅仅留下一个课题,而无任何其他内容。其实这课的学习开始应运用多媒体展现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现代北京高楼大厦的影像,通过强烈的反差给学生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导入北京人的各种生活习俗以及形成的文化内涵,再引出作者对胡同文化衰落的情感。多媒体制作重在启发、诱导、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正确认识旧事物的感情,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恰当而精要。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我们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材施教,强调人本主义思想,而且要走出上述的几个误区,使探究性学习在向学科渗透的过程中健康发展,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实质,摸索出一条新的教学路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虹旗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烟草行业正在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县级烟草专卖局在新的形势下正在由“增长型”向“成长型”的发展过程中。在构建和谐烟草的新形势下,要发挥思想政治
一、课题背景“淮河十年治污一场空”。2004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镜头中乌黑发臭的河水,一个个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绝症病人
微机保护作为现在选煤厂变电所高压保护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保护,已经彻底地淘汰了继电器保护。文章分析了选煤厂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提出了选煤厂变电所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要点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检验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开设时间不长,高层次学历检验专业毕业生尚步,就全国检验队伍现状看.其学历层次
文章阐述了围岩分类的发展历程,对其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围岩稳定性分类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仪器分析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缘合性学科。随着各种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
(二)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课堂教学大多以师生交互、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开展。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存在的直线式管理、缺乏弹性等问题,将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环境管理领域,提出适应性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
基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其成绩评定有许多特殊性,只有全面考查学员的平时情况、操作水平及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此,应用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