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教育领域不论从理念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和提升。近年来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培养和要求也更富多样化。虽然教育领域的进步和效果有目共睹,但是在现阶段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思维僵化,无法脱离传统思维,不能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方式,造成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影响教学效果。就非常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和富有新意、生動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68-01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实践性和探究性都很强,因此,它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是,传统的思品教学方法根生蒂固,使得思品课程的教学比较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在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经常采取“灌输式”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以及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就来谈一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一、出示学案,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教师在设计初中思想品德学案的时候,要严格地按照细化的“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才会比较系统和全面。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预习,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板书教学目标,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之后,要让其在双重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教师的学案中也要清晰地阐明教学重难点,以此引导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立足文本,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初中思品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和知识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将思品教材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究自身生活中的情景,回顾那些“勇而有谋”的案例,分析中华文化中“智慧”的文化内涵;再通过回顾一些“善事父母”的案例,分析传统文化中“孝”的中华内涵,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运用这种将生活融入思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对思品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传授了思品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通过思品教学本身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并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使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出问题,活跃思维,激发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和发展,问题教学在学案导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对此,思品教师在教学前则要认真理解和掌握思品教材,并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此促使自己能够在学案中设计出科学合理且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帮助的问题。这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据设计好的学案提出问题,“我们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吗?公民的责任感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定要多加运用问题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四、分组教学,明确分工,激发兴趣
  科学、合理的小组分设不仅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快乐学习,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如何进行科学分组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前,首先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保证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层次性,学生性格具有多样性,这样活泼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就能够有效带动小组讨论问题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还有利于学生们取长补短。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各个小组明确每位组员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课程时,各组就要明晰谁查阅‘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谁找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措施’,最后又由哪位组员进行归纳和总述。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还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整体水平。
  五、网络教学,发散思维,激发兴趣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成熟的时候,初中思品课堂的教学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散发他们的思维及其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思品教育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主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如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长征》、《建国大业》等红色影片,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增强知识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再通过相关政党问题的提问,让学生探究和讨论如何爱国,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创新思考,以此丰富接受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其他的教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散发,兴趣的培养。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六、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五条方法和策略。
  笔者认为,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思想品德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多加应用以上的‘出示学案,明确目标;立足文本,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活跃思维;分组教学,明确分工以及网络教学,发散思维’这五种具体的方法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且长此以往,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教师的思品教学也一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NR)基因的SNP与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以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
【摘 要】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愈来愈引起家长与社会的重视。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无邪最易被影响的敏感里程,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可以说事半功倍。正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德育教育。而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即备课时,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既要结合数学知识展现数学的特点和魅力,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摘 要】函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这也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难的知识点。初中数学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奠基阶段,并且初中一次函数也是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知识,所以初中一次函数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函数学习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做相应探讨,对初中一次函数的教学提出参考策略,以便快速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次函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兔离体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肠肌试验,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比较血根碱对正常肠肌及工具药乙酰胆碱、酚妥拉明、氯化钡作用
【目的】探讨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共同亲本,分别与掖478和齐319杂交,构建两套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缩写为Y/H和Q/H),在20
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唯有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相互促进,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绘本是学生最为熟悉且喜爱的读物。从绘本的影响来看,绘本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趋向一致,因此,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现实依据,可行性比较大。本文分析了绘本的内涵与特征,并就如何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教学;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58-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的文化课程之一,其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加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之“道”,就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
黄土高原地区“以耕为主”的农牧业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置换农牧主辅关系,将“以耕为主”调整成“以牧为主”;通过农林草灌耦合重新配置农牧业资源,以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意义;面临问题;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59-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