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堂上教师灌输式讲解,学生被动式听读。要改革阅读教学,还主体地位给学生,关键是应重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施行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明确学生自主阅读在前,教师相机引导跟上,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5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首先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教为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一、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所谓主体性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能力、人格作为双重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核心,通过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情境,设置适当的教学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模式。”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要改革阅读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应该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把出发点、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主体性阅读教学。
二、中学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主动性原则。
先进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把活动性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给学生创造积极活动的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一般情况,一节课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训练等。这一活动既要有浅层次参与活动,用以调动差生学习积极性,又要有深层次参与活动,用以培养优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主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感知、理解、吸收的过程,正是“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读有助于培养语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密切读与写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
(四)精讲原则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明王守仁《教约》)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重在引导启发,切忌满堂灌,力主少讲、精讲,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初读感知到深入地理解探究、审美评价,最后到迁移运用,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阅读过程,合乎阅读学习的规律和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摸索出开展主体性阅读教学的一套操作程序,主要分五步进行:自主质疑——定向探究——讨论点拨——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主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第二步,在教师引导梳理下,归纳、分类、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做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比较切合课堂预设目标的问题就作为探讨的重点。如果学生的问题一直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在他们所提相关问题上巧妙引导,抓住整合的切入点,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筛选后的问题自主定向阅读课文,切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步,围绕这些问题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自读情况,教师引导下全班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尚未理解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解疑,即“精讲”。
第四、五步,通过“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到的东西,做到“精练”,从而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主体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触类旁通法
由一点出发,通过联想、追忆、点击,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加以巩固强化的一种教学法。将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使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同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欲明显增强。
(二)一线穿珠法
此法的核心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引导学生在通读、熟读的基础上学会牵“牛鼻子”,抓住统帅全文的灵魂、“文眼”或焦点。
(三)比读法
使用比读法,就是把一篇文章和另外的文章、把前面的和后面的、把新课和旧课有意识地组合在一起作扩展阅读。通过比读,可以把前后学过的知识汇聚起来,融会贯通,从而体味同一文体的不同风格。
(四)互动法
以学生为中心,以相互激励为动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双向教学法。多在互动上下工夫,尽量将课型设计为讨论型,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内在张力的“话场”,多让学生说说,教师从旁点拨。互动形式不拘,要把单项灌输变为双边互动,把个别的积极性变为大家的积极性。
(五)媒介法
借助各种大众传媒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语文教学达到非常美妙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努力培养学生个性化、主体性的阅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课堂阅读效果。
【作者简介】王萍,女,1973年4月出生,任职于焦作市第十七中学,国家创新作文优秀辅导员,市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5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首先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教为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一、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所谓主体性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能力、人格作为双重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核心,通过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情境,设置适当的教学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模式。”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要改革阅读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应该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把出发点、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主体性阅读教学。
二、中学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主动性原则。
先进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把活动性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给学生创造积极活动的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一般情况,一节课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训练等。这一活动既要有浅层次参与活动,用以调动差生学习积极性,又要有深层次参与活动,用以培养优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主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感知、理解、吸收的过程,正是“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读有助于培养语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密切读与写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
(四)精讲原则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明王守仁《教约》)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重在引导启发,切忌满堂灌,力主少讲、精讲,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初读感知到深入地理解探究、审美评价,最后到迁移运用,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阅读过程,合乎阅读学习的规律和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摸索出开展主体性阅读教学的一套操作程序,主要分五步进行:自主质疑——定向探究——讨论点拨——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主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第二步,在教师引导梳理下,归纳、分类、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做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比较切合课堂预设目标的问题就作为探讨的重点。如果学生的问题一直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在他们所提相关问题上巧妙引导,抓住整合的切入点,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筛选后的问题自主定向阅读课文,切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步,围绕这些问题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自读情况,教师引导下全班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尚未理解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解疑,即“精讲”。
第四、五步,通过“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到的东西,做到“精练”,从而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主体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触类旁通法
由一点出发,通过联想、追忆、点击,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加以巩固强化的一种教学法。将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使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同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欲明显增强。
(二)一线穿珠法
此法的核心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引导学生在通读、熟读的基础上学会牵“牛鼻子”,抓住统帅全文的灵魂、“文眼”或焦点。
(三)比读法
使用比读法,就是把一篇文章和另外的文章、把前面的和后面的、把新课和旧课有意识地组合在一起作扩展阅读。通过比读,可以把前后学过的知识汇聚起来,融会贯通,从而体味同一文体的不同风格。
(四)互动法
以学生为中心,以相互激励为动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双向教学法。多在互动上下工夫,尽量将课型设计为讨论型,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内在张力的“话场”,多让学生说说,教师从旁点拨。互动形式不拘,要把单项灌输变为双边互动,把个别的积极性变为大家的积极性。
(五)媒介法
借助各种大众传媒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语文教学达到非常美妙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努力培养学生个性化、主体性的阅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课堂阅读效果。
【作者简介】王萍,女,1973年4月出生,任职于焦作市第十七中学,国家创新作文优秀辅导员,市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