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灵宝玉”到“白头绳”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头绳”“通灵宝玉”分别是祥林嫂、贾宝玉身上的饰物。“白头绳”成了祥林嫂出身贫贱丧夫亡子的象征,而“通灵宝玉”则是贾宝玉荣华富贵身份的标签。拟把两饰物放到作品中进行比较阅读,从文本语言入手,理解饰物的含义。然后走进人物形象,洞察饰物所暗示的人物命运的起伏,分析作品主旨,领悟饰物背后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通灵宝玉;白头绳;贾宝玉;祥林嫂
  《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这两篇经典小说被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多年,笔者每教一次都有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受疫情影响,省级名师已在网课里带领学生学了一遍,开学后,笔者突发奇想,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开展比较阅读。
  教法一变,学法也随之改变,以前没在意的问题都浮出水面。
  学生1:老师,为什么祥林嫂两次外貌描写都强调她“头上扎着白头绳”?
  学生2:老师,为什么祥林嫂最后成了乞丐,却没有写她再扎“白头绳”?
  学生3:老师,贾宝玉为什么要摔那块美玉?而祥林嫂却一直扎着“白头绳”?
  学生4:老师,《红楼梦》的最后,贾宝玉到底把这个通灵宝玉怎么了,是扔了还是一直戴着?
  上面是笔者在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笔者自己以前从没想到过的。看来,教材把这两篇作品放在同一个单元是有深意的。任何作品一旦被选人教科书,它就成了教学文本,从此就不再是仅仅属于作者的作品了,它也属于师生,更属于教材的编者,成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本,学生阅读再创造的学本,同时承担着编者赋予的若干课程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上述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不难回答,在《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三)》里都有详细阐释。但是把这两篇作品联系起来横向比较思考,就有难度了。在教学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慢慢溯本寻源,探求文本背后的深意。
  一、走进文本语言,理解饰物的含义
  在赏析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先比较一下祥林嫂三次肖像的异同。学生发现了“白头绳”这个细节,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头绳自古以来就是女性绾头发的一种饰物,一般有红绿黄蓝等颜色,戴在头上,既实用又美观。但祥林嫂戴白色的头绳就有特定的含义了。笔者提出问题:“她为什么要戴白色的头绳?”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有守孝的含义,因为“祥林嫂是春天没了丈夫的”,按封建礼教的规矩,她要守孝三年。
  出于比较,笔者又接着问:“贾宝玉为什么颈上始终戴着一块美玉?”学生也很快在原文中找到了答案:黛玉第一次见宝玉,只见“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第二次见换了装的宝玉:“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学生在读了几遍后发现贾宝玉脖子上不仅有美玉,还有“项圈”“寄名锁”“护身符”等饰物。学生认为宝玉佩戴的这些饰物“是装饰用的,好看!”“辟邪!”“宝玉是少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笔者顺势为学生补充了玉的相关知识:“玉,象征吉祥如意,用于女子姓名,寓意佳。多为美女名。入女子名,多为俊俏之意。”“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林黛玉的父母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吧?简言之,就是林家的俊俏美女。”
  作者对普通的饰物进行细节描写,实际上是交代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饰物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也不相同。
  二、走進人物形象,洞察饰物暗示的人物命运的起伏
  在分析人物性格时,笔者有意把祥林嫂和贾宝玉的出身进行对比。文中是这样侧面介绍祥林嫂的:“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在学生齐读这一段之后,笔者让学生猜想一下祥林嫂的童年,她为什么会嫁给小她十岁的一个少年?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而且下文是这样介绍她婆婆的:“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婆婆三十多岁,媳妇二十六七,儿子十六七岁,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笔者看学生思考没有头绪,于是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童养媳制度: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童养媳在清代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旧时,童养媳在我国甚为流行。
  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童养媳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或灾区抱养来的,再一个就是从道旁路边拣回来的女弃婴,还有的是从街上插草标卖儿卖女的灾民手中买回的幼女。
  到这里,学生明白了祥林嫂为什么逃婚时不回娘家了,因为她自小就是被婆家抱养来的,她哪有自己的家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两次出来都是戴着“白头绳”,因为她自小就没有自己的家,没有接受过教育,懵懂愚昧,戴“白头绳”一方面是为她丈夫守孝,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家庭生活的留念,毕竟祥林和贺老六使她有了个归宿!为了能活下去,她只能“顺着眼”“安分耐劳”,只能两次站在鲁四老爷家的屋檐下,因为她没有选择。
  接着,笔者让学生看一下贾宝玉的出身,很明显,哥哥贾珠意外去世以后,贾宝玉是正房的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尤其是贾母,对他百般溺爱,贾家未来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取得功名,振兴家业。所以他“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有学生问:“人怎么能衔玉而诞?”笔者让学生讨论,结果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带着神话色彩的想象之笔,是和《红楼梦》整本书相吻合的。小说开头写女娲补天,通灵宝玉转世,而后贾宝玉“衔玉而生”,象征了他天生就是“官二代”“富二代”,不像祥林嫂生下来就是“贫二代”“穷二代”。由于全家人对贾宝玉期望值太高,给他的压力太大,让他苦不堪言,再加上他自小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尤其受到具有平等自由思想启蒙书籍的影响,让他更不愿意成为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于是贾宝玉一气之下把“玉”给摔了,还称呼这美玉为“劳什子”,希望得到解脱。但贾宝玉最后又不得不再戴上他的玉,因为主观上他没有勇气,客观上他没有能力摆脱他自身的阶级,所以只能撒撒气罢了。这种阶级出身是贾宝玉无法改变的,只能顺从。   三、分析作品主旨。领悟饰物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分析两篇作品的主旨时,笔者从两篇文章的结尾人手,引导学生思考:《祝福》中祥林嫂最后成为乞丐后,为什么再也没有戴“白头绳”了?《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否像孙悟空一样,一生都摆脱不了通灵宝玉这个“紧箍咒”?
  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作品的思想主旨就明确了。《祝福》的结尾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显然祥林嫂没有戴“白头绳”了。为什么不戴?学生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一,祥林嫂被鲁四老爷辞退后,成了乞丐,生活无着,贫困交加,吃穿都成问题,无暇梳理头发,当然用不着“白头绳”了;其二,残酷的现实让祥林嫂终于认清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虚伪和反动,她再也不委曲求全了,開始了反抗,所以她彻底丢掉了“白头绳”。接着笔者让学生猜想一下,祥林嫂在除夕之夜是怎么死的?是冻死,饿死,还是自杀?学生议论纷纷,最后从鲁四老爷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推断,她可能是自杀,她故意在全镇人热热闹闹祝福祭祀时死,在这个万家欢度除夕之夜,就是想用这种惨烈的方式向这黑暗丑恶的社会做最后一次反击。笔者播放了一段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祝福》的结尾,祥林嫂捐了门槛后,想参加祭祀活动仍然被四婶拒绝,最后她万念俱灰,拿起一把菜刀冲向村头土地庙,猛砍寺庙的门槛。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结尾更妥当,更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只要说得合理即可。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过:“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中国人分两种:“想做奴隶而不得;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后半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做稳一名奴隶,但封建地主阶级却让她想做奴隶而不得。这样,从戴“白头绳”到不戴,反映了封建政权、夫权、族权、神权一步步把祥林嫂逼上死路。祥林嫂的性格也在顺从、反抗、绝望、自杀中逐渐丰满立体,小说的反封建斗争主题越来越明显。
  而与此类似,《红楼梦》的第九十四回,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失了,遍寻不见;后一和尚将玉送到,但要求宝玉出家。经宝玉和其协商,宝玉在考中举人后,终于了却了尘缘,做了和尚。笔者让学生猜测一下,贾宝玉是有意还是无意把通灵宝玉弄丢的?学生说法不一。于是笔者给学生补充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结局。这个玉就是另一个贾宝玉,是贾宝玉的灵魂,贾宝玉最后丢掉自己的“劳什子”“命根子”,应该是他有意为之,这里有两层象征意义:一是象征了贾宝玉的心已死。特别是林黛玉的死对他打击太大,使他彻底认清了封建家长制的残忍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虚伪,从此宝玉心灰意冷,所以故意装疯卖傻,成了一副行尸走肉。可怜他“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后只得出家。二是象征着贾家真正的衰败已经开始。天生的荣华富贵在宫廷斗争中走到了尽头,贾元春薨逝、贾府被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那块通灵宝玉就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然不需要了。
  一句话,通灵宝玉应该是被贾宝玉主动扔了,他想彻底和生他养他的封建统治阶级决裂。最后他只能装疯卖傻,因为他和荣国府、宁国府在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能学祥林嫂逃婚、抗婚,因为他明白:整个贾府上层都是迫害他和林黛玉的凶手,而他又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也无法背叛他的阶级出身,只能出家,消极反抗,一走了之。
  宝黛爱情以宝玉“衔玉而生”开始,以通灵宝玉被丢结束,曹雪芹用泣血的笔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和虚伪,这是一曲旷世的爱情悲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曹雪芹缺少鲁迅的清醒认识和反抗斗争精神,他只能让宝玉遁出尘世,作消极的逃避抗争。通灵宝玉见证了贾宝玉从宠爱到反抗、叛逆再到最后绝望、决裂的过程,它不仅是宝玉身份的象征,更是他心灵成长蜕变史的见证物。
  曹雪芹用“劳什子”从“摔”到“丢”,表达了其对封建家长制和婚姻制度的谴责和控诉;而鲁迅则通过“白头绳”的“戴”到“无”反映了其对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无情抨击和斗争。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当前军工企业国际民品技术合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军工科研院国际民品技术合作路径。认为军工企业应顺应新形势要求,融入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民品技术国际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重点科技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国际民品;技术合作;军工企业  0 前言  在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军工企业不仅肩负着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的使命,也具有推进国家经济
通过对蓄电池内化成过程中温度和电解液密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富液式蓄电池内化成电解液的密度为1.05 g/cm3、五段式化成充电制度、电解液添加剂Na2SO4的最佳浓度为0
首先,介绍了胶体蓄电池的技术特点;接着,对胶体电池枝晶短路的现象、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然后,进一步对胶体蓄电池枝晶短路现象深入分析,对胶体蓄电池枝晶短路的机理及影
按电池实际尺寸,定制护栏式局部四向进叉托盘,使电池在运输时不会在托盘上产生移动。采用水平捆扎和纵横垂直捆扎并用方式,使每层电池之间结合紧密,避免电池在运输时产生碰撞
摘要:名著阅读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中起着重要作用,語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阅读的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高效的阅读活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以阅读《西游记》为例,谈一谈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在名著阅读中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建构和运用语言,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随着新课改的
摘要:“插图”作为教材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教学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语文教师应巧用“插图”,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领略文本意境、体会文本情感,切实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插图;初中语文;文本教学  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重要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基础知识转向了阅读与写作。中学生的阅读理
对两种国产石墨烯材料设计了不同添加量方案,并以传统炭材料添加量0.3%为对比。探究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单体电池20小时率容量、低温起动能力、充电接受能力、循环寿命等性能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元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个元素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以其为出发点
联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当前学生存在明显的联想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三方向多角度”寻找联结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自觉、更丰富的联想;设
主要研究了分别以3BS与4BS为主要组成的生极板的电池的性能差异。实验中,通过引入4BS成核剂,成功得到了含有不同质量4BS的生极板。经SEM测试发现,3BS铅膏生极板结构紧密,4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