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土家族为个案

来源 :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从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区域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原则及保护存续空间、优化传承机制和增效社会价值的路径模式。
其他文献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轧制油中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DDE)分子的反应活性,建立DDE-铜表面稳定吸附构型;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辊轧机分别考察DDE对轧制油摩擦学性能和润
随着2009年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在全国开展,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当地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选择民族村寨旅游作为转变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以黔江区土家十三寨为个案,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十三寨的文化变迁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的概况,提出本文的研究缘由、意义、方法,并对土家十三寨的基本概况进行简要介绍。正文第一章简要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学理论内核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法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物质条件对法的最终决定性和法的相对独立性;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基于深刻阐释法的本质及现实中指导革命
新中国60多年来的腐败呈现出潜伏、发生、发展、衰减的周期性特征。1949—1979年这30年,腐败处于潜伏期;1979—1989年这10年,腐败处于发生期;1990—2010年这20年处于腐败的发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是统编本教材追求的目标。我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下文简称“备课组”)在命制七下期中测试卷时,就从统编本教材理念出发,着力凸显语文
通过介绍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民用建筑实例中的应用,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我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多维的,我国利益集团对群体性事件的的影响是诸多原因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基于这种认识,依据我国现有的利益集团对群体性事件的作用,厘定了
从设计方法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市场现有手机,纵向比较,浅析了外观设计的创新方法在手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手机设计中利用先进技术的方法。
膜这种产品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加工生产、包装、运输与安装应制定和遵守的相应技术规程。简述了膜产品的生产准备、加工、成品检验及膜包装和运输应做好的工作,应遵守的
结合汉语外宣语篇的特点,从逻辑连贯的角度探讨外宣翻译。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结合译文读者的心理,对外宣语篇中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信息表述方式进行添加、删减或重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