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探索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途径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7月7日,北京市教委组织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启动会”。北京市要通过3年左右的实验,建成一批彰显首都教育特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校长和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完成《北京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规范》,促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逐步推广和实施。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在启动会上的动员讲话,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实验的目标,做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
  
  一、把握发展机遇,充分认识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也是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和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以中小学校为主体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开拓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领域、创设适应个性需求的教育环境、打造促进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服务平台,已成为很多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实践方向。如,美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评估、英国学校电子化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新西兰网络化学习行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本“理想校园”计划的推进,都是重要的探索。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也在纷纷开展校园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江苏、浙江、山东先后提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并陆续在本地开展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深圳市设立了1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并在实验学校中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之,“数字校园”建设正在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一个新的突破点。
    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一直是首都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十五”初期,北京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标准、高质量实现首都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确立了201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提出“教育信息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发展方向。2008年初,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的要求。
  通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8年,全市基本建成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连通的北京市教育信息网,18个区县都建成了区域网络中心,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6.7万台,学生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含流动人员子女),专任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全市配备多媒体29000套,高标准完成了“校校通”工程,绝大多数学校完成了“班班通”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近两年,部分区县及中小学开始从不同角度尝试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建设。朝阳区自2007开始,率先在全区范围开展数字校园试点校建设工作,先后建成了3所数字校园试点学校;西城区于2008年启动了“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东城、门头沟等区在2009年陆续开始了数字校园的研究或建设工作;部分学校也自发地围绕校园信息化从不同层面开展了探索与尝试。
  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实验,就是要在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均衡发展的同时,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注重效益的原则,通过试点,创新模式,做出特色,把握新机遇,占领制高点,提升服务水平,引领教育发展。
  
  二、确立实验目标,明确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任务
  
  当前,北京市正在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数字北京”整体建设规划,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目标,构建高效的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和终身学习,为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我们要建设的数字校园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
   北京市要通过3年左右的实验,建成一批彰显首都教育特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校长和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完成《北京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规范》,促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逐步推广和实施。
  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要进一步巩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加速信息化队伍建设;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要由关注单一建设向资源整合转变;由关注硬件建设向关注教育技术运用转变;由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向关注使用效果转变;由关注外部条件向关注信息化队伍建设转变;由关注一般要求向形成特色和学校发展转变。
  
  三、抓住工作重点,切实做好数字校园实验探索工作
  
  认真做好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要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数字校园建设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要注重对学校核心业务的支撑与引领;要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数字校园建设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标准与特色、安全与便捷、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建立实用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平台,从而保障数字校园的推广应用。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让用户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
  
  3.数字校园建设不是“凭空重建”或“推倒重来”,而是依托现有中小学自身信息化环境与条件,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
  
  4.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其在教育方面的功能,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创设有利的环境,培养广大师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5.数字校园的建设要特别注意创设开放与共享的数字空间,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共享与交流,要避免使学校变成人为的信息孤岛。
  总之,数字校园建设要与均衡发展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对于参加实验的区县和学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各区县教委在政策、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在建设过程中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切实的指导;实验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和管理各项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大胆创新,形成特色,积累经验,为今后我市中小学信息化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到了本世纪初,我们却发现几十年的母语语文教育没有能实现这个最简单的目的,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为此,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人员、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效益。  我在大学中文系工作,接触的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生产出来的直接产品,我自己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试验品,而我的孩子正在经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两办名义出台这个办法,体现了中央对办公用房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rn《
期刊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大省、农民大省,全省共有5000多万农民群众、1800多个乡镇、4.6万多个行政村.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欠账多,发展普遍滞后.基础
期刊
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学习的有效性就越强。教学中,我们强调参与式教学,促使学生得以在思想、行为上能够积极并且愉快地投入学习过程之中,发扬主动精神、自主意识,从而调动起学
设计一套亚临界CO2制冷机组电气自动控制,通过检测各个区域的管段压力、温度、各个部件的目前状态等信号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联动,自动控制压缩机的频率、无级调节中间冷却器节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我国医保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检验医学已发展成为创新较强的学科之一.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该学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临床性够强、缺乏
2006年6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出席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致辞.签约仪式由山西省政府秘书长李政文主持,山西
【摘要】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在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建设及规划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保护生态文明为基础指导路线,在生态建设与发展中谋求城乡的发展与转型。为更加深入探讨当前情势下我国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
资产证券化作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一,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以来,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金融服务的需
仿真方法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研究手段,仿真研究对真实场景的数据采集提出了需求.以无人机为载体、搭载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硬件设备,集成设计了机载点云数据采集平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