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其独创的“斜卧”作为经典图式受到后世无数艺术家的追捧,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传世。本文从威尼斯画派的风格、“斜卧”的历史地位、没有宗教色彩的人物绘制、无可超越的完美构图及明亮的色彩生命这些方面,对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视觉平衡 倾斜 动态 构图 色彩
  《沉睡的维纳期》是乔尔乔内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作品在威尼斯画派也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自此开创了“斜卧”式作品的先河,引后世众多画家虔诚追随。
  一 威尼斯画派及乔尔乔内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在威尼斯得到了快速发展,因其商业繁荣及临海的优越位置,画家们以欢乐、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新世界,他们的绘画素材虽然仍没脱离宗教,但是宗教人物已经在文艺复兴的大环境下,摒弃了原有的冷漠以及高高在上,变成了人性的复苏。威尼斯画派繁荣了整个意大利的艺术,贝利尼兄弟是较早有成就的知名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成为画派的奠基人,丁托莱托和威罗内塞等卓有才华的艺术家全力促成了威尼斯画派风格的形成。
  威尼斯画派的主要成就,一是从绘制技法上完善了油画的创作。前代画家的蛋彩画的创作困境是干燥速度快,不易达到细腻渲染的效果,威尼斯画家对技法进行了改进和利用,探索出今天油画的绘制方法,用薄油调和颜料来多层晕染,这是有突破性的技法进步。二是在作品题材上融入了世俗性,不但是宗教绘画中的人物以平民的姿态出现,更绘制了贵族、富商、平民的生活状态,并且真实还原了丰富复杂的现实场景。三是画派的装饰性特点。当时威尼斯与中国、印度、波斯等国有着文化及物质上的交流,很多时代建筑及内外墙壁都有各种装饰,明亮的色彩也有极强的装饰趣味,并对后世的巴洛克着深远的影响。
  乔尔乔内作为威尼斯画派伟大的创始人之一,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代表画家,他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又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他的作品开创了风景人物画的新格局,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众多精美的传世佳作,其作品风格对另一位画派大师提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开创了“斜卧”图式的先河
  作为文艺复兴时代威尼斯画派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所创造的裸女卧姿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典范,后代画家们不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重新诠释。提香的《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就与《沉睡的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两幅作品相隔三十年,其主角都是裸体侧卧,只是乔尔乔内的作品,主角是在户外,山静树密,诗意的自然景色与完美的人体融为一体,而提香的作品是绘制了室内的贵妇,豪华陈设,直视的双目充满了情感与情欲的交流。这幅作品也被视为提香对同时代伟大画家的经典作品的致敬。
  此后,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戈雅的《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都以相同的构图,展示了现实人体的美。马奈的《奥林匹亚》、高更的《有芒果的女人》人物构图同样采取经典的乔尔乔内卧姿,对其经典的卧式进行演绎。甚至在现代艺术中,也有画家不断在以各种形式对这一经典图式进行模仿。随着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这种卧姿,也在表现“色情”、“情欲”、“欲望”等象征意义中不断转换,作为一种纯粹的经典构图制式,以能够接受美学审视的姿态一直被不断借鉴和再创造,也使乔尔乔内的这幅名作引领众多艺术家继续创新。
  三 主角人物的“入世”
  作品是一件划时代的惊人之作,在作品中,中世纪的禁欲思想已经完全消失,乔尔乔内笔下的维纳斯实现了肉体与灵魂的完美结合。
  虽然古希腊已经产生了《米洛斯的维纳斯》等艺术杰作,但古典时期女性身体的理想美早已开始被冷落,在中世纪成为宗教和道德的责难对象。文艺复兴时期因透视法的发明,人文精神得到极快的发展。此外,人物画作品与以住的人像绘制相比较,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关注自然。云彩、远山、树木、村庄,这些自然风光的起伏都与人体的曲线节奏相呼应。
  画面上的维纳斯,是一位面对观者的熟睡的少女裸卧于室外风景中,这也是文艺复兴反禁欲主义精神的基本表现。他们在宗教题材中表现了同时代同城的普通人形象。维纳斯是古希腊中的爱神与美神,但在本作品中,却只有一位酣睡的、安静的少女,户外恬静的田园风光图。维纳斯侧卧的姿态温柔而优美,睡梦中那安祥平静的神态,微扬的嘴角,略带羞涩蜷缩的右腿,伸张的左脚,倘仰在梦一般的意大利风景中,大自然的空旷悠远体现在起伏的山丘、远处的乡村房舍、落日的余晖,一切安静祥和、静谧,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
  维纳斯是绘画的中心,基本的视觉逻辑要求把主体安排在几何中心,可以让它显得更清晰、牢靠而有力。女神作为画面的绝对中心,被放置在画面的中下部,且以一种极富张力的倾斜卧姿出现。欣赏作品,从画面左上方女神安静温柔的面孔开始,枕于脑下丰腴的手臂同时向画面之外伸张,这一个弯曲手臂形成的三角形,以其稳固的形式为头部提供了支撑的基础。女神坚挺的乳房、拘谨着放在小腹部的手以及蜷缩的右腿,都传达了一种无关情欲的、羞涩的人性美。伸直的左腿,成为切割画面的流畅的生命之线。
  四 无可超越的完美构图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如果想使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这些,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这种独创并流传的“斜卧”姿势,是画家艺术天赋及多年绘画经验的积累,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特别的绘画空间表现吸引着众多画家。
  1 倾斜的平衡与动感
  视觉平衡的特征是视觉判断,以参考性、动态性和超越性来完整体现。作品的图式得到历代艺术家的传承模仿,与其独特的倾斜式平衡与动感有关。斜卧的身躯轮廓,全裸的维纳斯躺在画面的下半区域,独特的倾斜位置呈现了对角状,画面虽然静止,但是她的右手臂和左脚均延伸到画面的边缘,优美的姿态极富旋转运动的韵律美感,她微侧的身躯,像一朵花蕾,整个造型吸收了希腊雕塑的造型特点,柔顺、圆浑,这也是美术史极少能见到如此幽雅、高洁的女性裸体形象。平衡的风光静穆永恒,是女神身后的岩石,两株老树,远山农舍,散落铺地的布料,这些场景,仿佛一切都已经静止,时间也有了坚实的质感和厚重的体积感,这种视觉的层层叠加,是一种古典房屋的美。动感的,是在画面中不断圆转的线条轮廓,优美的人体,伸展的树叶,翻腾的云团,这些不断“动”的元素,打破了时间的节奏和秩序,将倾斜的生命张力,汇聚在稳固平衡的构图之中。   2 视觉平衡的美学对比
  画面因独创的“倾斜”制式,而使视觉的各种美学对比,如重力与平衡、方向与平衡、动静与平衡、透视与平衡,在画面中通过单纯而丰富的调和达到完美统一的高度。多种、多重的对比,把一种恬静而热烈的艺术表现逐层展示。女神单纯的身体曲线与身下褶皱复杂的布纹,形成距离观者最近的形态对比;女神金色明亮的卷发和身下红色的衬布,远方纯净的蓝色山峰和褐色及深绿的树木,蜿蜒的小路和飘落的云朵,这些视知觉动力的有机配置,都得到了融合。
  3 生命轴线的动态旋律
  再来分析那条贯穿女神倾斜身姿形状的中心轴线。如同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分析安格尔的名作《泉》一样,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身体两端的轴线较短,中心部分的轴线较长。头部到胸部的轴线由短到长递增,腹部的轴线最长,从脚到小腿再到腹部,也是一种由短到长逐渐增加的状态。被遮盖住的手臂和同样被遮住的右腿明显是一种对称,在深度方向发生的这种运动随着身体各部分长度的增减而起伏,画面引导我们最终将视线停留在那自然蜷缩放于腹部的手。
  五 明亮的色彩生命
  法国评论家丹纳曾说:“威尼斯画派,一方面是大量的光线,或是调和或是对立的色调,构成一种快乐健康的和谐,色彩的光泽极富肉感;另一方面是华丽的装饰,豪华放纵的生活,刚强有力或高贵威严的面部表情,丰满诱人的肉体,一组组人物都潇洒活泼,到处是快乐的气氛,这两方面也是统一的。”(《艺术哲学》)。
  乔尔乔内兼具诗人和长笛演奏家身份,在他的作品中,线条和色彩都极具音乐感。女神安然酣睡于大自然的场景,这是一种非现实的意境,色彩也通过平衡的变化、对比,使意大利典型的乡村景色赋予了观者和平宁静的感受。
  1 画面的光影色调和谐统一
  中世纪因宗教绘画的盛行,“光”的重要性被绘制体现宗教的神圣性,但手法质朴,色彩的光影效果也比较单一。文艺复兴时期,当众多艺术家仍将精力投入在对人体和大自然的造型研究时,乔尔乔内已经在画面中更加关注色彩及“光影”的表现。《沉睡的维纳斯》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通过明暗关系来表现空间,画面用尖锐对比的色彩画出了丰富、微妙、明暗强烈对照的调子,不仅是关注光影的亮部,对画面的暗部也有了丰富的围绕“造型”的各种细腻变化,自然风光与人体美的虚实把握和处理运用成熟,由光与色构成了典雅而淳朴的氛围,使得画面在宁静的气息中,展现了静谧的意大利户外风光,柔和的光线使画面的背景宁静的如同时间已经静止,又仿佛在安静中可以听到一位睡姿安祥、体态匀称的女神在梦中的微微喘息。
  整个画面被统一在淡金的黄色调里,落日余晖映照着女神丰腴圆润的身体,圆润的裸体与繁密褶纹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强烈对比,色彩统一而又细腻真实,光线、色彩如一支优美的曲子,敏锐而独到地展示着这种色彩交响的和谐,圣洁而高雅。
  2 鲜活亮丽的色彩具有了生命力
  威尼斯画派的风格之一就是明亮的色彩,鲜艳明快,以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绘画感情去感动观者。画家艾中信1956年在欣赏完原作后曾撰文指出:“只有在陈列和照明的条件完全符合原作在画室制作中的环境和情况下,才能真正显示出作品在艺术上的‘庐山真面目’。”乔尔乔内的名字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这也正是他艺术生涯的代表。本作品的艺术神采、色彩语言,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画面的上半部分远景,从其头部所倚的暗色,到天空从蓝色到绿色、黄色的过度,以及人体正上方清澈明亮的天空,这些鲜明又微妙得不易捕捉的柔顺色彩转化,组成了流畅的色彩交响围绕在女神的周围,而女神那丰腴圆润的身体闪耀着玛瑙般的光泽、象牙般的明净,充满着连耳朵也能听得到的色彩和线条的音乐感,这种令观者似能感触到她的生命气息、脉搏跃动的青春活力,透过色彩,传递着圣洁的清白。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贾涛:《艺术美学》,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
  [3] 宁海林:《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艾中信:《读〈沉睡的维纳斯〉浮想》,《世界美术》,1981年第4期。
  [5] 封加樑:《乔内乔尔卧女图式的创意生成与历史演绎》,《艺术百家》,2005年第6期。
  [6] 常雷:《固定的图式——维纳斯“斜卧”姿势的研究》,《艺苑》,2005年第Z1期。
  (程永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教授)
其他文献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她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著名批评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E character name translation in literary works by compar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 names with the English counterparts.Based on a discus
2012年11月5—7日,“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博物馆举办。本次研讨会分上、下两场举行。上午主旨发言由上海博物馆单国霖主持,台湾中国美术
法国学者 Vinay和Darbelnet于20世纪中期首次提出了显化概念——“对于在目标语中对原语隐含的,但可以从语境或情境中推断出的信息加以明示的过程”。此后,西方的翻译研究不断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印度之行》被公认为是福斯特最成功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更复杂,更为广阔。虽然福斯特一直
(四)暗示暗示是一种语言的技巧。不直接道出,通过旁敲侧击能让听者明白并没有说出的意思。其实最具暗示功能的不是语言,而是形象。一个眼神,也许能让对方心领神会,这是视觉艺
该文首先回顾了普通心理学和外语学习领域中已有的动机研究.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另一个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这些研究的文化背景和
Lexical underspecifica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relatively general meaning of a lexeme may be specified in a certain context.This phenomenon is see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朱耷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其观念与绘画言语的自由转换,在画中蕴藏丰富的儒释道精神,开启了传统文人画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