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各种思维形式综合的结果,常借助于灵感、想象、联想等因素,其结果是提出新的观点和概念,创造性是其本质的特点。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巴维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忽视。美术课和其它课程一样,常常被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课程,学生依样画葫芦。其实,学生绘画要有新意,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重复。在绘画过程和结果中所表达的任何一点创新,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因此,老师在上美术课,不单是一种美术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巴维呢?
一、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当大多数学生拘泥于一般的绘画原则和方法时,有些学生却能运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取得满意的效果。
笔者在教《图案、满地纹样》时,首先介绍了基础知识,然后讲述掌握绘制这种图案的技法,并且示范印制了这种纹样。在学生作业之前,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与我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绘制满地纹样?”从而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求得与教师不同的方法和解答。结果,不少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在绘制过程中有所创新:有的用乱线头,有的用丝瓜筋,有的用山芋头,有的用破抹布。就是用布头的学生也别出心裁地将它折成一定的几何纹样,沾上青莲、橙黄、苹果绿等各种颜料,绘制出各种风格、色彩和布局的纹样,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二、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非常灵活流畅。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当按照一般常规难以解决时,它能灵活地改变方向,突破原有的思路和格局,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
笔者在指导学生素描时,先给学生提供了几只苹果、一种玻璃杯和各种颜色的液体,以及冷暖色调和色彩纹样不一的背景布。然后笔者选择了一块背景布铺在桌子上,在背景布的前面放上茶杯,倒入彩色液体,杯边再放几只大小、色彩不—样的苹果,这就形成了一种素描构图。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些道具变换出各种色彩和调子的构图。学生在启发下,变换光线、角度、背景布、液体的颜色、苹果的位置等,结果就产生出各种各样效果的构图。学生既练了形体和素描技能,又培养了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三、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求异性,所以又称为求异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往往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是追求探索未知领域,爱好标新立异。
在讲授形体结構、明暗调子、色彩调子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也十分注意求异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构图知识时,笔者按照教材在着重讲了三角形构图的同时,列举了诸如林风眠等画家所用的各种奇特的构图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构图训练中的求异。同时引导学生力图在艺术上有所求异,如用各种纸张表达不同的绘画效果;用煤油、竹头、布料作工具等。当然,这种求异不是反常的去寻找奇特,也不是荒唐的、漫无目的和违反艺术根本规则的。
四、培养思维的顿悟性。创造性思维必须借助于直觉、想象、联想,而且常常借助于灵感和顿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即艺术上的灵感。这种灵感和顿悟,是创造力进发的催化剂和触发剂。
笔者在教《山(中国画)》这一课时,先讲述了画山的重要性,然后陈述画山的步聚和技法,再示范,然后布置作业。当学生按要求画好后,笔者又灵机一动,提出每个学生在这幅画上再添一两样东西,加上签名印章,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国画。
学生在笔者的要求下,也灵机一动,有的添上了远山和雾,有的在山脚下画了个小亭子,有的描了几个小人物,有的画上曲折的溪水和瀑布等,使枯燥的技法训练变成了启发灵感和顿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巴维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忽视。美术课和其它课程一样,常常被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课程,学生依样画葫芦。其实,学生绘画要有新意,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重复。在绘画过程和结果中所表达的任何一点创新,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因此,老师在上美术课,不单是一种美术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巴维呢?
一、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当大多数学生拘泥于一般的绘画原则和方法时,有些学生却能运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取得满意的效果。
笔者在教《图案、满地纹样》时,首先介绍了基础知识,然后讲述掌握绘制这种图案的技法,并且示范印制了这种纹样。在学生作业之前,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与我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绘制满地纹样?”从而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求得与教师不同的方法和解答。结果,不少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在绘制过程中有所创新:有的用乱线头,有的用丝瓜筋,有的用山芋头,有的用破抹布。就是用布头的学生也别出心裁地将它折成一定的几何纹样,沾上青莲、橙黄、苹果绿等各种颜料,绘制出各种风格、色彩和布局的纹样,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二、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非常灵活流畅。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当按照一般常规难以解决时,它能灵活地改变方向,突破原有的思路和格局,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
笔者在指导学生素描时,先给学生提供了几只苹果、一种玻璃杯和各种颜色的液体,以及冷暖色调和色彩纹样不一的背景布。然后笔者选择了一块背景布铺在桌子上,在背景布的前面放上茶杯,倒入彩色液体,杯边再放几只大小、色彩不—样的苹果,这就形成了一种素描构图。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些道具变换出各种色彩和调子的构图。学生在启发下,变换光线、角度、背景布、液体的颜色、苹果的位置等,结果就产生出各种各样效果的构图。学生既练了形体和素描技能,又培养了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三、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求异性,所以又称为求异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往往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是追求探索未知领域,爱好标新立异。
在讲授形体结構、明暗调子、色彩调子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也十分注意求异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构图知识时,笔者按照教材在着重讲了三角形构图的同时,列举了诸如林风眠等画家所用的各种奇特的构图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构图训练中的求异。同时引导学生力图在艺术上有所求异,如用各种纸张表达不同的绘画效果;用煤油、竹头、布料作工具等。当然,这种求异不是反常的去寻找奇特,也不是荒唐的、漫无目的和违反艺术根本规则的。
四、培养思维的顿悟性。创造性思维必须借助于直觉、想象、联想,而且常常借助于灵感和顿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即艺术上的灵感。这种灵感和顿悟,是创造力进发的催化剂和触发剂。
笔者在教《山(中国画)》这一课时,先讲述了画山的重要性,然后陈述画山的步聚和技法,再示范,然后布置作业。当学生按要求画好后,笔者又灵机一动,提出每个学生在这幅画上再添一两样东西,加上签名印章,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国画。
学生在笔者的要求下,也灵机一动,有的添上了远山和雾,有的在山脚下画了个小亭子,有的描了几个小人物,有的画上曲折的溪水和瀑布等,使枯燥的技法训练变成了启发灵感和顿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