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运用品管圈活动方式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方法由6人组成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为活动主题,分析97例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开展品管圈后PICC置管率统计。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拒绝PICC置管率由76%降至31%,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利用品管圈对肿瘤患者进行管理,提高了PICC置管率,及早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道,有效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并发症。
【关键词】 品管圈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导管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途径,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2]。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PICC置管率,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QCC小组
品管圈小组以6名护士组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2人,平均护龄7年。设圈长1名,负责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由QCC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最后确立“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为本期活动主题。
1.2 实施方法
1.2.1 现状把握
对2016年1—4月入科的其中97位肿瘤患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98.9%。用柏拉图(见图1)分析,依据80:20原则,柏拉图前四项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40.63%认为费用昂贵;22.92%担心出院后导管维护麻烦;14.65%不了解化疗药物及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严重性;12.2%影响日常生活;9.6%护士宣教不清。
1.2.2 制定目标
依据圈能力74%,得出: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76%-50.1%(76%×90.4%×73%)
=25.9%
肿瘤患者拒绝PICC置管率由76%降至25.9%,改善幅度65.92%。
1.2.3 原因分析
进行因果分析,绘制鱼骨图,从3个方面查找原因。①护理人员:忙于完成临床治疗工作,未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对静脉输液工具的选用向患者告知不全;少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PICC导管②患者:不了解化疗及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严重性;费用昂贵,担心自费;担心置管后维护麻烦及影响日常生活③其他:家庭成员及社会支持不足 ,通过原因分析,找出4个主要因素,即费用昂贵、维护麻烦、影响日常生活、不了解化疗。对上述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
1.2.4 对策实施
(1)2016年4月科内开展两次培训(医护、护护),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的认识,与不同患者沟通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培训。
(2)费用昂贵:我科部分患者来自于农村,经济压力大,目前,在普及全民医保的大好形势下,应告知患者PICC导管已纳入医保范围,根据医保类型有不同的报销比例;为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导管供其选择;并告知患者,目前输注化疗药物时,最低标准输液工具为静脉留置针,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评估整个治疗周期所使用的留置针及冲封管费用,与PICC导管费用相比较,使其明白置管在整个治疗周期中的重要性。
(3)维护麻烦:我院建立PICC门诊,方便本市带管患者维护;逐步建立各县级医院维护点,建立网络平台(如微信、QQ),便于交流指导;介绍置管病友认识,增强信心;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4)影响日常生活:给予详细的指导及宣教,告知患者患者带管不影响日常生活,可进行一般性活动:如进食、做饭、刷牙、洗脸、扫地等,手臂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伸展、弯曲,避免提重物、在置管侧量血压、俯卧撑等过过度运动;指导患者使用宽松丝袜套保护置管外漏部分。
(5)不了解化疗: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宣教,客观说明治疗方案、周期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各种输液工具进行选择。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QCC成员一起讨论,提高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促进了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于2016年5月至7月肿瘤患者PICC置管统计,拒绝置管率由进行QCC活动前的76%降至31%。
2.2 无形成果
QCC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这种由QCC小组成员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对自己约束及管理的方法,并由我们去执行及评价,能有效挖掘个人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进[2]。在此活动中,护士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分阶段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是个体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主人公精神,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3]。
3 小结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的接受度有所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明显。通过努力,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和护理主动服务意识,对不同个性、文化层次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4],使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旺君, 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07,7(5):55—56.
[2]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A):5-9.
[3]黄华,龙兰兰.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陪护率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2013,13(3):75—77.
[4]包丽芬.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64-65.
作者简介:吕文娟,本科,护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小翠,专科,护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关键词】 品管圈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导管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途径,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2]。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PICC置管率,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QCC小组
品管圈小组以6名护士组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2人,平均护龄7年。设圈长1名,负责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由QCC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最后确立“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为本期活动主题。
1.2 实施方法
1.2.1 现状把握
对2016年1—4月入科的其中97位肿瘤患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98.9%。用柏拉图(见图1)分析,依据80:20原则,柏拉图前四项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40.63%认为费用昂贵;22.92%担心出院后导管维护麻烦;14.65%不了解化疗药物及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严重性;12.2%影响日常生活;9.6%护士宣教不清。
1.2.2 制定目标
依据圈能力74%,得出: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76%-50.1%(76%×90.4%×73%)
=25.9%
肿瘤患者拒绝PICC置管率由76%降至25.9%,改善幅度65.92%。
1.2.3 原因分析
进行因果分析,绘制鱼骨图,从3个方面查找原因。①护理人员:忙于完成临床治疗工作,未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对静脉输液工具的选用向患者告知不全;少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PICC导管②患者:不了解化疗及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严重性;费用昂贵,担心自费;担心置管后维护麻烦及影响日常生活③其他:家庭成员及社会支持不足 ,通过原因分析,找出4个主要因素,即费用昂贵、维护麻烦、影响日常生活、不了解化疗。对上述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
1.2.4 对策实施
(1)2016年4月科内开展两次培训(医护、护护),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的认识,与不同患者沟通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培训。
(2)费用昂贵:我科部分患者来自于农村,经济压力大,目前,在普及全民医保的大好形势下,应告知患者PICC导管已纳入医保范围,根据医保类型有不同的报销比例;为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导管供其选择;并告知患者,目前输注化疗药物时,最低标准输液工具为静脉留置针,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评估整个治疗周期所使用的留置针及冲封管费用,与PICC导管费用相比较,使其明白置管在整个治疗周期中的重要性。
(3)维护麻烦:我院建立PICC门诊,方便本市带管患者维护;逐步建立各县级医院维护点,建立网络平台(如微信、QQ),便于交流指导;介绍置管病友认识,增强信心;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4)影响日常生活:给予详细的指导及宣教,告知患者患者带管不影响日常生活,可进行一般性活动:如进食、做饭、刷牙、洗脸、扫地等,手臂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伸展、弯曲,避免提重物、在置管侧量血压、俯卧撑等过过度运动;指导患者使用宽松丝袜套保护置管外漏部分。
(5)不了解化疗: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宣教,客观说明治疗方案、周期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各种输液工具进行选择。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QCC成员一起讨论,提高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促进了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于2016年5月至7月肿瘤患者PICC置管统计,拒绝置管率由进行QCC活动前的76%降至31%。
2.2 无形成果
QCC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这种由QCC小组成员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对自己约束及管理的方法,并由我们去执行及评价,能有效挖掘个人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进[2]。在此活动中,护士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分阶段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是个体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主人公精神,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3]。
3 小结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的接受度有所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明显。通过努力,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和护理主动服务意识,对不同个性、文化层次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4],使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旺君, 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07,7(5):55—56.
[2]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A):5-9.
[3]黄华,龙兰兰.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陪护率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2013,13(3):75—77.
[4]包丽芬.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64-65.
作者简介:吕文娟,本科,护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小翠,专科,护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