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wboy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围绕机器人应用中对应的夹具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并基于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所以本门课程教学,首先应思考如何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完成更有效的教学;其次,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任务式教学,将教学重点融于各个设计任务中;最后,以智能制造产线的数字孪生技术为依托,实现虚实结合的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几点进行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研究。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数字孪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72-02
   一、引言
   机器人夹具设计是在行业需求分析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而设置的一门大量应用软件的实践类课程。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改变以往“集中实施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课程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项目中开发创新思维,完成课程重难点的学习及掌握,并应用理论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从而实现专业综合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探索新方式,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1]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使学生可在各个设计任务中完成机器人夹具产品设计、计算、装配及仿真调试。
   本文将以校内智能制造产线中机器人工作任务所对应的不同夹具需求为课程任务,以智能制造产线的数字孪生技术[2]为依托,以线上数字化资源为平台,对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二、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目前,常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多仅是技术上的叠加使用,如课本资源上传至线上,作业也编辑为线上习题等,没有真正意义上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彻底改变授课进程,使得学生可得到个性化、独一无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应用好现代数据计算能力及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的匹配。另外,数字孪生是实现机电产品虚实同步的一种技术,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值得研究。本文借鉴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成功应用[3-5],研究其如何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教学中。
   (一)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1.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拟采用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可将每次课的导言、课前小测、随堂习题等内容在线上进行,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数据统计功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学质量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授课难度及进度。
   2.任务驱动式教学[6]
   对应智能制造产线中机器人夹具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对知识与技能要求,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单元。如图1所示,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工业机器人夹具认知,包含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定义、发展现状与趋势,和不同功能种类的机器人应用,把学生应对工业机器人夹具所具有的一些基础认知知识点都设计为一项任务,对应不同的任务点或者问题,而不是没有目的地对认知性的知识点进行大致地浏览;第二至四个任务则分别为机电结合式、气压式、吸附式机器人夹具的设计及装配,包含不同结构形式的机器人夹具的结构功能认知、夹紧力计算、动力源的选择、夹具零部件的设计及选型等初步设计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夹具零件的三维设计及装配,对装配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或三次改进设计,最后完成机器人夹具的总体设计及总体三维装配图;第五个任务为机器人夹具的仿真调试,实际上这个任务也是针对任务二至任务四所设计的三种不同结构的机器人夹具,将之前设计的三种类型的机器人夹具依次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仿真调试,从而进行功能验证,在虚拟调试成功的前提下,再在数字孪生的环境中完成虚实结合的调试,再一次证实所设计的机器人夹具的可用性。
   从第一个认知任务,到中间三个机器人夹具的设计及装配任务,到最后的仿真调试任务,任务单元前后紧密联系、层层递进,虚实结合,依次完成对工业机器人夹具的认知、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夹具的设计、装配和仿真调试运行,实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了解、掌握、应用及拓展。
   (二)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教学
   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起源于美国,最早应用在虚拟空间建立机电产品模型中,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机电产品真实状态完全同步,实现机电产品的同步开发、调试与维修。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联,因数字孪生技术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方式——虚实共生。数字孪生技术由于其孪生对象互相一一映射的特性,极大地解决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空间问题,如远距离教学的实践操作问题、设备设施套数不够等教学痛点。目前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的案例还十分少见,我校正積极开展智能制造基地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
   本课程的数字孪生平台是学生进行设计、装配、调试的虚实结合的一套学习系统,它包含虚实两套教学设备环境。现实环境为智能制造产线实训基地中的机器人或是桌面式机器人,虚拟环境则为学习系统中的孪生机器人,孪生机器人与现实环境中的设备一一对应,且可以使用信息交换完成虚实映射,即数据传输[7]。所以,学生的学习设备可以从现实环境转化到虚拟环境中的孪生机器人上,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信号控制,都是完全等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智能制造产线实训基地中一样真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改革设计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校内的智能制造基地及数字孪生技术,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教学改革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将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引入,可在线上给出新任务要求;第二部分为线上的课前小测,教师可通过简单的线上小测结果,及时进行授课难度及进度的调整;第三部分为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发布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的具体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字孪生环境中,以虚拟对象的形式展示其设计内容,并进行设计思路及细节的讨论,同时采取奖励措施:设计优秀的学生可优先进行虚实结合的机器人夹具调试运行,以激励学生完成夹具设计任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第四部分为课后测试,这是教师为巩固教学效果最传统、常用的方式;最后一部分为总结,教师在课堂上结束时总结教学知识点,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下次课的引入方法等,以提高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在整个教学周期内的教学质量。
   通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可较好地解决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的以下几个教学问题:通过各种线上资源如视频、习题及线上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课程的教学质量;采用任务式教学、学生展示、增加课堂讨论等多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整个设计过程在数字孪生环境中进行,这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四、总结
   全新的数字孪生学习环境结合线上资源的教学,可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中结合运用任务驱動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要模式进行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为高职智慧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韦柳丝,谭永平,唐贻发.基于高职教学特点的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3):103-106.
   [2]陶飞,马昕.数字孪生标准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25(10):2405-2418.
   [3]孙萌萌.飞机总装配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4]郭亮,张煜.数字孪生在制造中的应用进展综述[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7):1-12.
   [5]陶飞,戚庆林.面向服务的智能制造[J].机械工程学报,2018,54(16):11-23.
   [6]张强,于洪.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4):24-26.
   [7]常广晖,郭朝有,刘永葆.数字孪生在“舰船动力控制原理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17(2):29-32.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评估模式被引入中职课堂。该评估以分组量化模式为研究基准,旨在充分发挥量化和分组两者对教学效果的共同积极影响。从量化的意义、量化的现状、分组的优势、分组量化的具体实施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量化评估;分组;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以高阶认知、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要素,以教学设计作为关键环节的深度学习是把握教学本质的一种积极尝试。基于此,精选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引导,以完成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为任务,设计了“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一课,为中职微生物检测课程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案例。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 解决问题是小学數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内容的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几何直观指的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因此,在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利用画图等直观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表征,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运用几何直观理解题意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并处理好阶段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关系。  [关
期刊
[摘 要] 英语阅读能力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研究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开展课堂教學实践,积累和收集成功的案例,摸索出一套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英语;存在问题;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对时代的冲击力越来越大。现代社会逐渐变成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统一结合体。由于网络时代逐步发展,发达的信息网络覆盖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同的信息以快速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导致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模式合理化改进有更明确的信息技术支持。并且信息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育人的任务,就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用优秀传统文化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本,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从崧泽古文化和水文化的启示中探寻青藤学校文化根脉本源,深植文化基因,以藤之品性打造学校文化,构建文化共同体,在“以藤铸魂育匠心”的学校新行动中引领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 化工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较差的技校生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差。新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比较明显,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模块化、现实化,提高了技校教学的实际成效,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期刊
[摘 要] 钢琴专业课“课程思政”有德育、美育的先天优势。通过总结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思政”路径发现,要课前、课中、课后三点相结合。课前利用音乐鉴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作曲家、音乐风格、曲目入手,系统讲授。课中练习挖掘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之间的共同点指导教学。课后则运用小组互助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钢琴专业课“课程思政”还要注意教师团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学习,另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职定向培养士官生的人才培养思政目标,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实施载体,确定该课程的五个思政建设目标,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结合点,并通过案例实证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最后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士官生;高职;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其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与理化测试专业合作的“焊接接头无损检测”课程为例,阐明了将工匠精神应用于课程思政改革的四个着力点,包括职业理想的树立、严谨态度的培养、工匠品质的弘扬以及科学评价的激励。就如何打破思政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并将立德树人贯穿到高职课堂的各个方面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