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记承天寺夜游》课例比较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重要载体,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学价值。然而囿于考试需要,大部分语文老师过于注重文章的翻译讲解,忽视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难以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对王崧舟、赵谦翔和余映潮三位语文名师所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研究,以发现名师教学简短文言文的独特艺术,为语文教师教学简短文言文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核心素养 课例比较
  新时代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因为缺少古文的语言环境,对于接受和理解文言文存在一定困难。而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言词汇,学习文言句式,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感知文章内容,进而领悟到文章深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经典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苏轼贬官黄州后,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有感而发创作的一篇短文。文章简练朴素,共84字,写人不着一声,写景不着一情,却将情景物巧妙融为一体,在静谧月色的描写中暗藏了苏轼“闲”的复杂情愫以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该文以其经典特色多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对初中生思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解释和理解,轻视文章内容和意境的感悟领会,无法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本文选取特级教师王崧舟、赵谦翔和余映潮三位名师教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为语文教师的简短文言文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三位名师教学课例呈现分析
  针对《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简短的只有84字的文言文教学,本文选取了王崧舟、赵谦翔、余映潮三位语文特级名师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这三位名师的课堂各有风格与特色,在语文教学界备受教师们的喜爱和借鉴。王崧舟老师主张“诗意语文”,注重在文本解读中挖掘其深蕴的诗意之美。赵谦翔老师主张“绿色语文”,反对条分缕析解构课文,注重学生本身生命意义的发展。余映潮老师的特色是“板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密切关联的几个板块,使教学层次清楚而内涵丰富。《记承天寺夜游》这一文言文教学,也充分体现着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本研究首先从他们的教学落点入手,分析三位名师如何对这一简短文言文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一)课堂教学落点的安排
  由表可知,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最为充实详细,课内与课外的巧妙融合,使整个教学展现出“诗意语文”的精神,给人以充实的美的享受。六个教学落点的安排,分别通过激趣导入、玩味字词、理清结构、探讨文眼和名句、体悟情感来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赵谦翔老师的课堂则凝练意远,共四个教学落点,着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启发和引导;其次也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余映潮老师的教学体现其“板块式教学”的特点,课堂安排清晰简练,共四部分,落点清楚明白,条理有序,使教师教学步骤明晰,学生也能做到心中有数,紧跟课堂节奏。
  二、三位名师教学课例个性比较
  (一)王崧舟:文本多维解读,加强审美体验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添加的教学资料与课文内容环环相扣,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又充分加深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王崧舟老师抓住了本文描写的主要意象——月,在课堂导入部分便引入苏轼借月抒怀的其他名句,增加学生对苏轼了解的同时也令学生体会到苏轼作品中“月”构成的意境美。而后王老师独辟蹊径,引出了“天上知己”与“人间知己”这两条线索,既与前文课程导入巧妙呼应,又为后文品味苏轼旷达心境做好了铺垫。这样别致的角度,使课堂本身自然成为艺术,前后呼应,主次清晰。艺术化的文本解读,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苏轼心境之美,又自然地加深了自身的审美和情感体验。王崧舟老师在《精神重建:文言启蒙课程构想》一文中说:“文言启蒙课程不应以掌握实际知识、训练各种技能为根本,而应以文化的陶冶与传承为根本,这是文言启蒙教学有别于普通教学的根本所在。”正是如此,王崧舟老师才会深入地分析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文本內容的独特之处,以简驭繁,内容丰富又翔实,立足于语文,又超越语文;既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体味到别样的文言韵味。
  (二)赵谦翔:注重文化感悟,陶冶学生性情
  “绿色文言文”一直是赵谦翔老师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不多加灌注,着重学生的自诵自悟,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去感悟文章的精华,从而得到古代人文精神的濡染,传授人生之道。在《记承天寺夜游》课例教学中,赵谦翔老师借鉴传统的文言学习方法,设置诵读和练笔这两大环节,来让学生体会苏轼的“闲人”心境和适然旷达的境界。首先诵读教学,让学生熟读成诵而后精思。接着用将近一半的课堂时间来以写促悟,通过练笔,使学生抒发所学所想。并且赵老师在课堂上就选取个别同学的练笔进行评析,评语既风趣幽默又点明意旨,使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敢想敢言,勇于发表言论,思维碰撞之中吸取奇特思想。除了让学生撰写一言心得,赵老师还会补充自己的思考感悟以及他人的评论,使一篇简短的文章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譬如教学结尾就有赵老师自己的总结展示和一篇古诗创作《读〈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教学内容都充分显现了文言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打破了以往学生学习文言文枯燥的现象。
  “以写促悟”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虽然占用了课堂较多时间,但也正体现了简短文言文的教学特点。学生对简短文言文理解较为容易,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加深自己的文化感悟,使学生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考感悟习惯,通过这一良好习惯逐渐塑造和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志趣,给予学生长足发展以极大的精神力量。   (三)余映潮:教学逻辑清晰,注重思维提升
  余映潮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中,教学环节设计得层次分明,一如他的“板块教学模式”。首先,余老师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自读自讲”“朗读体味”“读背积累”“名句赏析”。这显然是围绕读的环节层层展开的,也符合文言文教学要多诵读涵泳的传统特点。余老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就明确列出设置好的板块教学步骤,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环节,跟上老师的节奏,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清晰的逻辑,即使自学也可以自己有序安排,养成一种有步骤的逻辑思维习惯。余老师清晰明确的教学安排不仅体现在整个课堂板块的设计中,也体现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如“朗读体味”环节又细分为三个步骤,即初读、教读、背诵三部分。先使学生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后教师教读,边教边读,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继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觉进行背诵,在课堂上快速背诵,在脑海中留下关于本文的整体印象。三个小环节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感悟逐步加深,渐次安排的诵读指导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逻辑思维在充实而又循序渐进的课堂安排中得以加强,学生的整体思維品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简短文言文,以此例来论述初中阶段简短文言文的教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初中生学情,初中教材都选取具有趣味性和经典性的精练短小文言文,如《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等。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志士文人的壮志情怀,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滋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价值。因此,教师教学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眼光放得长远,关注语文课程和教育的时代性变化,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在经典性的文言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 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张佳.赵谦翔绿色文言文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 余映潮.说说《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J].语文世界,2013(Z1).
  [7] 柳咏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及评点[J].教学大参考,2010(13).
  [8] 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9] 孙泽华.王崧舟文言启蒙课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0]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 者: 宋慧聪,浙江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空间是充满权力话语的场域,男性通过空间对女性进行规训。《妻妾成群》和《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命运都是悲剧,造成其悲剧的根源是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呈现在空间上则是男权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倾轧。本文基于性别空间的视角,比较《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妻妾成群》中男权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倾轧,探究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妻妾成群》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性别空间 权力  
期刊
摘 要:《伊利亚特》主要围绕男性英雄展开史诗叙事,女性处在文本边缘,并始终以“他者”的身份被男性束缚。但与此同时,作为“他者”的女性又一直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同男性权利中心抗争。本文试以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及的“他者”来分析不同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作为“他者”的女性的抗争,揭示文本背后蕴含的女性抗争精神。  关键词:《伊利亚特》 “他者” 抗争  一、综述  早在17世纪初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区逐渐出现许多问题:“核心家庭”的常态化、单身家庭的普遍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邻里关系淡薄化等。基于以上这些问题,一种新型的空间观念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共享空间。本论文通过分析当代社区居民社交心理的问题,试图通过打破社区的传统认知,将对社交心理的分析研究应用到共享空间中,从而改善人们的精神上与生活上的问题。  关键词:共享空间 社交心理 城市居住区  
期刊
摘 要:海子的诗歌《秋》只有短短六行,五十三个字,却相当晦涩。同一文本下的晦涩和清晰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这股张力使它在三十三年里像“谜”一样被一解再解。诚然,诗歌的创作是一种“灵光乍现”,但其也必然蕴含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本文试从创作阶段的转变和神性空间的召唤来谈谈对《秋》的理解。  关键词:海子 《秋》 神性空间  海子的诗歌《秋》只有短短六行,五十三个字,却相当晦涩。“神”“鹰”“集合”“言语”
期刊
摘 要:当代军旅作家党益民创作的历史小说《石羊里的西夏》,对叙述历史的第一人称“我”进行了独特的处理。运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学名词对小说进行分析,会看到“自我”意识下的叙事主线贯穿全书。小说通过梦境的穿越、梦境与幻觉环环相扣、追忆与预言相结合、用史书还原场景等手法,在“自我”意识中穿插大量“超我”意识,使历史场景画面呈现出扑朔迷离又一以贯之的整体感。“本我”“自我”“超我”协调统一于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城市中产生了一些工业遗址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保护与改造工业遗址地工作逐步兴起。老厂区逐渐破败衰退的同时,城市中心在逐渐扩建,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城市中游憩场所较为单一以及重新利用工业遗址地的问题被提上日程,城市发展的文脉的丢失使得工业遗址向游憩场所转换。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由工业遗址改造成游憩场所的设计进行分析,且昆明桥钢老旧
期刊
摘 要: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是20世纪初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其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受到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其中大多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进行解读。本文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框架,探究了父权制社会中传统女性是如何被规训成为“房中天使”以及新时代女性是如何通过对男性中心意识的反抗来解放自我的,这对男女两性在新时代家庭中
期刊
摘 要:法国19世纪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对中西方现代文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当前国内学界却研究颇少。本文将重译其作《元音》,并结合兰波的人生经历,勾勒出盗火者、炼金者、通灵者的三重形象,以分析诗人提出的诗歌理论和其对立撕裂的双重宿命,进而探寻其诗学理念在人类文学创作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兰波 诗歌 通灵者 言语炼金术 象征主义  当下国内象征主义研究仍以波德莱尔、T.S.
期刊
摘 要:由于游戏设计之初的特定偏向,女性玩家在游戏产业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但是随着女性逐渐开始要求自己在游戏上的主导权,游戏产业中主要针对男性受众进行游戏开发和生产的现象逐渐被打破。女性玩家利用自己的身份特质在游戏世界中通过解构游戏原本的叙事话语,以耽美想象重新改写人物关系的方式构建出区别以男性为主导的非主流叙事话语。这种新的游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男性游戏世界中的主流话语体系,不仅影响了游戏市
期刊
摘 要:作家迟子建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发表作品,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特色。在迟子建的创作生涯中,她一直执着于以自己的節奏进行文学创作,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和突破。在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中,她逐渐突破了以往作品中的“温情”,转而偏向现实人性的书写,并且对于女性命运有了一种新的解读和探索。迟子建于2015年出版的新作《群山之巅》正是她转变风格中的过渡作品,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她在小说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