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活力数学建构意义数学彰显价值数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849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
  目标预设:
  1 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会计算的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3 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计算竞赛,设疑引知
  
  1 出示第一组口算题:3×8,20÷4,50 15。
  师:同学们现在是四年级的学生,你们认为自己的计算能力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我算得很快。
  师:那好,咱们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算得又准确又快,果然是很有实力!接下来,进行抢答比赛。
  2 出示第二组口算题:78659 14978,802×426。57734-7628。
  (课堂突然安静下来)
  师:怎么了,有困难吗?
  生1:老师,这三道题的数字太大了,口算有困难。
  生2:老师,这么大数字的计算,如果用计算器就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师:你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吗?有同学刚才提议用计算器帮忙,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以前存生活中哪儿见过计算器?
  生3:我在菜场见过卖菜的阿姨用计算器算价钱。
  生4:我在商场见过售货员用计算器。
  生5:饭店老板也用计算器算账单。
  师:可见,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使用了。
  [评析: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激发学生主体建构的强烈需要,主动建构才能真正实现,课始,教者营造计算竞赛的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两组计算的数字反差较大,使学生感到口算比较困难,从而很自然地产生使用计算器的需求。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计算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尝试探索,自主建构
  
  1 介绍计算器。
  师:现存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个计算器,要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了解计算器的构造。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带着自己的计算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介绍,教师同时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师:不同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关机,,大家试一试计算器的开机和关机。(生操作略)
  师:计算器虽然有各式各样的,但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进行计算。
  2 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师:刚才第二组口算题,同学们觉得有困难,提议用计算器。那么,你们会用计算器吗?
  (学生都齐声地喊“会”)
  师:那行,你们自己试一试。注意:算完一题后把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们开心地用计算器算这三道题)
  师:每一题结果是多少7谁来算一遍?
  (指名学生拿着计算器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计算过程)
  师:不用老师教,大家都自己算出来了。那么,同学们有哪些体会?
  生6:“我觉得用计算器算这三道题很快!
  生7:用计算器计算又快又准确!但要注意不能把键按错了。
  师:大家都会用计算器计算了。接下来,咱们再练习一下。
  出示题目:2800-1798,816÷68×27,2300-39×21。
  (学生逐题用计算器计算)
  师:第一题结果是多少?
  生:1002。
  师:第二题呢?你是怎么算的?
  生8:我先按816÷68等于12,再按12×27等于324。
  生9:我和他按的方法不同,我直接按照算式的顺序计算得到324。
  师:他是按照算式连续按键算出的。刚才没有用这种方法的同学现在试一试,比比那一种方法更好。
  生10:我认为连续按键的方法快,而分步按键计算还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师:第三题你又是怎么算的?
  生11:我先算39×21=819,再算2300-819=1481。
  生12:我是按照算式的顺序连续按键得到1481。
  生13:老师,可是我刚才连续按键算得的结果是47481。
  师:你们想一想,他的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生14:计算器一定是先算减法,后算乘法,才得到这么大的一个结果。
  师:奇怪,同样都是计算器,怎么有的计算器连续按键计算可以算出正确结果,而有的却不行呢?
  生15:我认为可能是计算器的功能不同吧!
  生16:老师,我知道。功能一般的计算器不能识别运算顺序,而一些功能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计算器分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两种,科学计算器只要按算式顺序输入。它能自己识别运算顺序算出结果,而普通计算器却不能。所以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计算器是哪一种类型的。
  师:算完了这一组题目,你们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生12:我觉得用计算器算大数目的计算很方便!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分层设计了两组计算题,并放手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的方便,以及科学计算器和普通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不同使用方法,这些感受都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在尝试探索中学生主动获取的,正是因为教者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知识的建构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自然生成。]
  
  三、了解历史,感受发展
  
  师: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人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现在咱们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评析:通过介绍各种计算工具,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感受计算工具的作用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探索规律,体验价值
  
  出示: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师:第一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生:1。
  师:需要用计算器吗?
  生18:不需要,直接口算即可。
  师:第二道呢?
  生:121。
  师:怎么算的?
  生19:口算的。
  生20:用计算器算的。
  师:第三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怎么算的?
  生23:结果是12321,用计算器算的。   生22:第四道算式的结果是1234321。
  (在有学生接着用计算器算第五道算式的结果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把答案报出来了:123454321)
  师:这么大的数字计算,怎么有同学脱口就能报出答案呢?其他同学想一想,难道这里有什么诀窍吗?
  生23:我发现1个1乘1个1等于1;2个1乘2个1等于121,结果从1到2再到1;3个1乘3个1等于12321,结果从1按顺序写到3,再倒过来写到1;4个1乘4个1的结果是从1按顺序写到4,再倒过来写到1;所以5个1乘5个1的结果就从1写到5再倒过来写到1,即123454321,
  师:既然存在着这样的规律,那8个1乘8个1等于多少?
  生(异口同声地报出):123456787654321。
  师:做完这一题,你有什么体会呢?
  生24:我认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要注意观察,看题目有没有特点。
  [评析:本环节,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者准确地把握了课标对计算器教学的要求,使计算器成为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并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师生共同小结。
  总评:
  纵观全课,教者能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活动形式、深刻的自主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实效,为我们提供了一节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合理开发教材,呈现有活力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教者能合理开发教材,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具体体现在:(1)创设蕴含认知冲突的两组计算竞赛题,使“用计算器”在学生认知需求中自然产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2)用活教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教者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例题的内容重新处理、选择、组建,设计有思维层次的三道计算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体验、交流、建构,
  2 开放教学过程,建构有意义的数学。
  本节课,教者着力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真切地体验到:“为什么要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正是教者开放了教学过程,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建构了新知,而且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 发展数学思考,彰显有价值的数学。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因此,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本节课,学生在最后一组探索规律中,经历了观察、操作、分析、反思等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但计算器仅仅是为我们服务的工具,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善于分析与思考。这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与学习,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其他文献
伊桑是所有人眼中的“问题儿童”,在学校时经常受到同学甚至老师的嘲笑。一次上课时,老师让伊桑读单词,他说:“这些字母都在跳舞,我看不清。”最后考试每门功课伊桑都是零分。  校方请来伊桑的父母,声称伊桑智商有问题,还总扰乱课堂纪律,不适合学习,让他退学。伊桑的父亲不认同校方的说法,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不认真学习导致的,因此狠狠地训斥了伊桑。生气的父亲将伊桑送去寄宿学校,这让伊桑十分不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高有许多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强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他又谆谆教导:“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在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彰显其引导者的角色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的一则案例,谈淡自己的一管之见。  案例:    一、凸显错误    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在让学生观察直尺说出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时,学生出现了以下错误:  生1: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4厘米,因为从刻度2到刻度5有2、3、4、5四
皮肤干燥是因为缺少湿度的干燥气候不但无法正常补足表肤表面所失去的水分,反而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容易流向空气,加上秋冬季节风较大,流动的空气促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加速被带走。因此,秋冬季节皮肤失去水分的速度很快,而且随着温度降低,毛孔和汗孔收缩,汗水和皮脂的分泌减少,表皮水分的供应也相对减少,皮肤就会变得干燥。  失去水分的皮肤,不但没有弹性,还容易起干纹,表面角质层在缺水的状况下,也会变得干燥脆弱;失去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解决有关百分率问题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百分率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有关百分率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准确、迅速地解答有关百分率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近期,我发现不少同学学习比过去认真多了,刘老师替你们高兴,但现在是冬天,可要注意参加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前天,我看到了花园小学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
体态婀娜,舞姿轻盈,令观者赏心悦目,也令习舞者气质更佳,于是,跳舞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的首选项目。不过,近年来跳舞姿势不当引发运动损伤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在做下腰等高难度动作后,致下肢瘫痪的悲剧。舞蹈练习要循序渐进  儿童青少年参加适当的运动对身体是有利的,而且舞蹈对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性、空间定位感是有帮助的,但年龄越小学习舞蹈越存在隐患。儿童青少年因为骨骼还未发育成熟,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宝故事书》  编著:宋晔  ISBN:978-7-5113-7893-4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61页  定价:4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如今,不论是走进国家博物馆,还是步入地方博物馆,在琳琅满目的藏品中,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高有许多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强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2016年11月30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他又谆谆教导:“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在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
日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活动中,响水县张林林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实为本的教学作风,纯正精练的教学语言,尤其是那精彩有效的活动设计,令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几个精彩片断,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片断一:    (课始)师:小朋友们,想交新朋友吗?(想)这节课,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咱们一起来交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