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探究巴亚格七味散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文献获得巴亚格七味散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获取酒精性肝病的疾病靶点;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有效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 去重后共获得81个化学成分及906个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GO条目510条,其中生物过程365条,细胞组成47条,分子功能98条.KEGG富集共得到106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 RI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AP2K1、MAPK1和PIK3CA等靶点可能为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靶点.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巴亚格七味散可以有效减少酒精性肝病小鼠干细胞坏死和脂滴堆积的程度,从而缓解肝组织的病变,同时可以降低MAPK1和PIK3R1的表达,与网络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初步揭示巴亚格七味散可能是通过影响MAPK1和PIK3R1的表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程度,从而起到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可为深入阐明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中所含总黄酮及其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H2O2诱导的人肝系L0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H2O2诱导损伤L02细胞的浓度、时间,并确定各干预组分的最佳给药浓度范围.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02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rolox组,50 μmol·L-1)、给药组[包括总黄酮组、金丝桃苷组、山柰酚-3-0-(6\"-乙酰基)-D-半乳糖苷组、2\',4\',5,7-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组、槲皮素组、芦丁组],给药组
目的 对金银花石油醚部位提取物抗肺纤维化药效作用进行探究,并对其药效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5 ng·mL-1转化生长因子(TGF)-31诱导A549细胞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银花石油醚部位组,RT-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后A549细胞EMT标志性基因(Col Ⅰ、Vimentin、E-cadherin、α-SMA)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将36只雄性C5
目的 研究活血消癥益气方对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TGF-β1(5 ng·mL-1)诱导AML12细胞建立凋亡模型(诱导24 h)及氧化应激模型(诱导4h),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同剂量活血消瘢益气方(0.1、0.2、0.5 g·L-1)组.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342法及Annexin V-FITC法检测药物对凋亡的影响,DCFH-DA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蛋白印
目的 研究异荭草苷(isoorientin,ISO)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神经炎症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5 mg·kg-1,腹腔注射)、异荭草苷低剂量组(25 mg·kg-1,灌胃)、异荭草苷高剂量组(50 mg·kg-1,灌胃)、氯化锂组(100 mg·kg-1,灌胃).定量RT-PCR或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皮质中诱导性一
目的 分析骆驼刺中分离富集的紫铆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CCK-8法检测紫铆素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紫铆素对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影响,RT-PCR法检测紫铆素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铆素可明显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P<0.01),紫铆素干预SiHa细胞可使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调控PI3K/Akt/HIF-1 α通路干预胃癌前病变(GPL)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200 μg· mL-1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隔日禁食法造模28周复制GPL模型.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270 mg·kg-1)、JPHY高剂量组(9 g·kg-1)和JPHY低剂量组(4.5 g·kg-1),每组18只.第15周起,各给药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0 mL·kg-1)1次,连续25周.
目的 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129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模型,并探讨莲子心新碱(Neoliensine,NeoL)对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用5、10、15 ng·mL-1的TGF-β1诱导H1299细胞构建EMT模型;以15 ng·mL-1的TGF-β1诱导H1299细胞作为EMT模型组,以法舒地尔(Fas)为阳性药,设置1、2、3μmol·L-1的莲子心新碱实验组.采
目的 基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p75营养因子受体(p75NTR)揭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发病机理,探讨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复制寒凝血瘀证痛经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布洛芬组(0.06 g·kg-1)和温经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6.
目的 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模型Raf-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和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正常组自由饮用自来水,其余5组饮用180 μg·mL-1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建立CAG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氯化纳溶液灌胃,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分别给予胃复春片和相应浓度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灌胃.连续干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楔子防治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s,AL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枳楔子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枳椇子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Metascape在线网站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枳椇子中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枳椇子活性成分40个,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