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高校在促使这一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可完善的方面,如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的不一、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不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的矛盾凸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与科研方面压力过大等问题。本文在理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教材
自2007年春季开始,义乌工商学院正式接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1年7月,学院已接受来自近50个国家796名留学生。2011年3月,义乌被国务院列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我国第十个经济新特区。随着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更多外商涌入,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学院仍处在对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摸索与调整期,不可避免地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存在着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生源,制约了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扩大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高校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需求与教学目的不一
需求(needs)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体倾向性(冯惠敏,1994)。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留学生的访谈调查及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期限、学习能力及学成之后的工作情况等了解,我们发现留学生对日常的汉语学习需求与学院所选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冲突。零起点学生的教材最初选用由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在教学初期缺乏对汉语语音的系统性教学,对汉字的教学导入过快,话题多选用学院的场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留学生更客观地融入现实语境进行交流。而后选用由吴中文主编的《当代中文》则相对有所改善,但因迄今为止只出版了初级水平的教材,在教材持续选用上又有明显的不足。
汉语不同于拉丁语系,除以拼音表音之外,兼有汉字表义。这样的语言体系,结合来校就读的学生国别,主要以阿拉伯语国家的学生为主。相比留学生母语,汉字这一套独立的文字体系阻碍了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留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部分留学生依然无法克服对汉字的恐惧心理。这一部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汉字依旧持畏惧心理。然而,这些学生在汉语口语的应用方面却相比其他学生兴趣浓厚。他们迫切地想融入日常生活语境,以期在与人交流中克服沟通的障碍。学院对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平均用力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院采用对短期生、中长期生、中途插班生“一刀切”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走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前言的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以及浙江省内留学生招生人数名列前十的大学,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均开设了符合当地及本校教学语境的汉语学习班,其招生对象明确,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学校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背景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将培养高层次的留学生和培训普通汉语交际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如暨南大学开设汉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汉语速成班、商贸汉语班、粤语班、短期汉语班及各种类型的夏(冬)令营班,为海外学子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浙江大学除在每年的春、秋学期开设汉语言进修班外,还在每年暑期开设为期4周的短期汉语言进修班,汉语言进修班的课程以综合汉语为主,进行强化训练。而义乌工商学院自2007年办学至今,依旧对留学生采取统一管理、协同培养的方法,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够清晰。
(二)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不强
在语言学习中,词语的复现和重复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巩固所学,并利于学生开发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了数字之后,进行时间、金钱、日期等相关话题的连续教学。
以零起点留学生为例,学院的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及写字课的教材采用完全不同的编者所编写的教材,缺乏一个体系编排下的衔接性。学生在综合课第三课学到的词,在听力课可能第一课就学到,或者在第十课才得以复习,这无疑加重了语言初学者的学习负担。对语言技能课的教学及操练而言,初级听力课的教学难度不可避免地最大。在尚未对汉语拼音系统拥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的情况下,学生学习陌生的语音承载的陌生的语义不具任何意义,因为语义在陌生的语音承载下形成的还是陌生的、无法被理解的语义。这时就对其中的舌面音、舌尖音、舌根音进行区别性听力训练,甚至对简短的对话进行语流测试,可想而知,意义不大。初学汉语的留学生通过语音接受到的陌生信息无法在他们原有的语言系统里被成功解码,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另外,留学生开设的四个水平班,即零起点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教材未能实现持续性教学。比如零起点班综合课采用《新实用汉语1》,初级班就改为《发展汉语1》,教材体例的编排差别大,话题的重复、所学词语未能充分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对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比较高,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对这一要求相对薄弱。
(三)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矛盾加剧
权变理论是一种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这一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和普遍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1]这一理论诞生之初虽主要用以支持企业管理,主张用“变”的思维来面对管理,并加以处理,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也有其可借鉴之处。按照权变管理的方法来解析留学生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统筹管理的高度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尽早解决。
高校对留学生的教学不等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教学。留学生这一群体本身存在着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留学生年龄差距大、母语文化背景不一、受教育程度不一、学习认知能力差别甚大等,留学生本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也直接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些变因对对外汉语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的矛盾表现也十分突出。为确保学习效率,对这批后进的留学生进行再分班教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及教学,有效地推进汉语教学。但这种方法,在师资的分配、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学成本。
(四)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重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留学生的去留及学院留学生教育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这一特殊团体,年龄参差不齐,水平差距较大、学习态度波动性较强、对课堂教学喜恶明显,因此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不应完全等同于中国学生。学院近几年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方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HSK通过率明显提高,然而对零起点的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监控相对薄弱,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零起点中后期插班的留学生上。
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留学生课堂表现上。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可以推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加强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声誉。
(五)教师的教学、管理与科研三重压力过大
高校教师集教学、管理与科研为一体,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的教学周课时平均为18课时,除此仍需兼顾留学生的部分日常管理,远远高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因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发展的出路是市场化道路,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生源,学院任命课时较多的专业教师担任该职,主要是基于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接触频繁,对学生的衣食住行了解较多,这有助于班主任与留学生的交流,增强师生情谊。同时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沟通的不顺畅,会加重教师的管理压力。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科研方面都相对处于弱势。
二、解决现阶段留学生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留学生教育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继创业、创意之后的第三大办学特色。因其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所难免。这些问题会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特色的凸显、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效果的提高而得到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基于学生需求上的分层次、分目标培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需依据学生的学术研究、专业学习、求职、经商等不同的需求,为学生设立不同的课程,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院扩大办学规模而服务。
其次,学院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短期语言生与长期进修生,区分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非学历生仍是义乌工商职业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重点,学历生的课程设置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在理清留学生的学费来源、学习期待等基础上,研究适合于在义乌生活从商的外国人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实行物流、市场营销等语言学习的品牌策略。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理清留学生的兴趣点,在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区分汉语口语教学和汉语书面语教学,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
(二)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本校留学生的汉语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目标培养的基础上,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本校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由于汉语教材的编写涉及到编者对整个汉语体系,包括语音、语法、文字、文化渗透等各个方面,编者需在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顶层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一整套完整、科学而实用的教材。因此,不盲目地开展教材开发,科学地规划留学生的汉语教材就显得十分必要。教材需要凸显一定的地域性,又不单纯受限于地域,需将汉语的语言结构、功能和文化统一,又必须结合留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编著,是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高校需要发掘出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协作能力强的团队,方能更好地解决教材的问题。
(三)以权变理论应对教学与管理中的突发状况
权变理论的核心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的环境。[2]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高校的留学生在数量、类别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与管理的工作难度就相应加大,因此,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对待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突发状况,需要以“变”的思想加以监管。如在开学初期,预留部分师资,为中期的分班、新开班而准备;以团体申请入学的,则在开设上午班的同时,适当增加下午班,确保团体班在短期的培训中飞速提高汉语水平;依据不同水平的留学生的语言实践需求,开展不同的语言活动,将语言教学与语言实践有效地统一起来等等。
(四)完善留学生汉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监控体系
提倡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目的是为了督促教师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教学,避免课堂的随意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跟踪,准确有效地将占主导地位的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管理者,视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丰富教学技能。对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监控,需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评估体系。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项技能,留学生是否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是否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并将课堂所学融入到社会语境,是语言学习者能否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
一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者,是语境的制造者,也是留学生疑问的解答者,是话题的抛砖引玉者,也是创新各种交际方式的开拓者,因此,教师要灵活能动地帮助留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话题的表达,解决留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困惑,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的阐述应当明确、简洁而清晰,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确保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明确职能分工并深化教学科研
对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有效地同涉外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心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避免工作重复。只有首先明确职能分配,并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留学生管理是一件非常琐碎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各个部门统筹合作。
明确对外汉语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挖掘教师的个体潜能,努力做到专业化、最优化,也是高校专业教师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管理与科研,三管齐下,有所偏颇,有所侧重,方能将教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除此以外,高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开拓教学科研人员的视野,以提高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留学生的需求和学院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义乌这座国际性商贸城市的优势,吸引更多留学生入校学习,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1030。)
注释:
[1]姜杰等.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8~99.
[2]赵志军.管理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3.
参考文献:
[1]赵秀霞,王松梅.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励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2]刘庆委.坚持创新努力完善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机制[J].南方
论刊,2010,(8).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6]徐为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1.
[7]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
的数据[J].高等教育与研究,2010,(6).
(王惠莲 李炜浙江义乌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22000)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教材
自2007年春季开始,义乌工商学院正式接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1年7月,学院已接受来自近50个国家796名留学生。2011年3月,义乌被国务院列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我国第十个经济新特区。随着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更多外商涌入,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学院仍处在对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摸索与调整期,不可避免地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存在着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生源,制约了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扩大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高校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需求与教学目的不一
需求(needs)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体倾向性(冯惠敏,1994)。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留学生的访谈调查及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期限、学习能力及学成之后的工作情况等了解,我们发现留学生对日常的汉语学习需求与学院所选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冲突。零起点学生的教材最初选用由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在教学初期缺乏对汉语语音的系统性教学,对汉字的教学导入过快,话题多选用学院的场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留学生更客观地融入现实语境进行交流。而后选用由吴中文主编的《当代中文》则相对有所改善,但因迄今为止只出版了初级水平的教材,在教材持续选用上又有明显的不足。
汉语不同于拉丁语系,除以拼音表音之外,兼有汉字表义。这样的语言体系,结合来校就读的学生国别,主要以阿拉伯语国家的学生为主。相比留学生母语,汉字这一套独立的文字体系阻碍了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留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部分留学生依然无法克服对汉字的恐惧心理。这一部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汉字依旧持畏惧心理。然而,这些学生在汉语口语的应用方面却相比其他学生兴趣浓厚。他们迫切地想融入日常生活语境,以期在与人交流中克服沟通的障碍。学院对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平均用力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院采用对短期生、中长期生、中途插班生“一刀切”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走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前言的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以及浙江省内留学生招生人数名列前十的大学,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均开设了符合当地及本校教学语境的汉语学习班,其招生对象明确,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学校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背景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将培养高层次的留学生和培训普通汉语交际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如暨南大学开设汉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汉语速成班、商贸汉语班、粤语班、短期汉语班及各种类型的夏(冬)令营班,为海外学子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浙江大学除在每年的春、秋学期开设汉语言进修班外,还在每年暑期开设为期4周的短期汉语言进修班,汉语言进修班的课程以综合汉语为主,进行强化训练。而义乌工商学院自2007年办学至今,依旧对留学生采取统一管理、协同培养的方法,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够清晰。
(二)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不强
在语言学习中,词语的复现和重复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巩固所学,并利于学生开发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了数字之后,进行时间、金钱、日期等相关话题的连续教学。
以零起点留学生为例,学院的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及写字课的教材采用完全不同的编者所编写的教材,缺乏一个体系编排下的衔接性。学生在综合课第三课学到的词,在听力课可能第一课就学到,或者在第十课才得以复习,这无疑加重了语言初学者的学习负担。对语言技能课的教学及操练而言,初级听力课的教学难度不可避免地最大。在尚未对汉语拼音系统拥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的情况下,学生学习陌生的语音承载的陌生的语义不具任何意义,因为语义在陌生的语音承载下形成的还是陌生的、无法被理解的语义。这时就对其中的舌面音、舌尖音、舌根音进行区别性听力训练,甚至对简短的对话进行语流测试,可想而知,意义不大。初学汉语的留学生通过语音接受到的陌生信息无法在他们原有的语言系统里被成功解码,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另外,留学生开设的四个水平班,即零起点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教材未能实现持续性教学。比如零起点班综合课采用《新实用汉语1》,初级班就改为《发展汉语1》,教材体例的编排差别大,话题的重复、所学词语未能充分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对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比较高,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对这一要求相对薄弱。
(三)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矛盾加剧
权变理论是一种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这一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和普遍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1]这一理论诞生之初虽主要用以支持企业管理,主张用“变”的思维来面对管理,并加以处理,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也有其可借鉴之处。按照权变管理的方法来解析留学生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统筹管理的高度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尽早解决。
高校对留学生的教学不等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教学。留学生这一群体本身存在着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留学生年龄差距大、母语文化背景不一、受教育程度不一、学习认知能力差别甚大等,留学生本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也直接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些变因对对外汉语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的矛盾表现也十分突出。为确保学习效率,对这批后进的留学生进行再分班教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及教学,有效地推进汉语教学。但这种方法,在师资的分配、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学成本。
(四)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重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留学生的去留及学院留学生教育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这一特殊团体,年龄参差不齐,水平差距较大、学习态度波动性较强、对课堂教学喜恶明显,因此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不应完全等同于中国学生。学院近几年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方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HSK通过率明显提高,然而对零起点的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监控相对薄弱,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零起点中后期插班的留学生上。
教学效果与质量监控,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留学生课堂表现上。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可以推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加强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声誉。
(五)教师的教学、管理与科研三重压力过大
高校教师集教学、管理与科研为一体,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的教学周课时平均为18课时,除此仍需兼顾留学生的部分日常管理,远远高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因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发展的出路是市场化道路,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生源,学院任命课时较多的专业教师担任该职,主要是基于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接触频繁,对学生的衣食住行了解较多,这有助于班主任与留学生的交流,增强师生情谊。同时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沟通的不顺畅,会加重教师的管理压力。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科研方面都相对处于弱势。
二、解决现阶段留学生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留学生教育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继创业、创意之后的第三大办学特色。因其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所难免。这些问题会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特色的凸显、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效果的提高而得到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基于学生需求上的分层次、分目标培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需依据学生的学术研究、专业学习、求职、经商等不同的需求,为学生设立不同的课程,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院扩大办学规模而服务。
其次,学院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短期语言生与长期进修生,区分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非学历生仍是义乌工商职业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重点,学历生的课程设置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在理清留学生的学费来源、学习期待等基础上,研究适合于在义乌生活从商的外国人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实行物流、市场营销等语言学习的品牌策略。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理清留学生的兴趣点,在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区分汉语口语教学和汉语书面语教学,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
(二)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本校留学生的汉语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目标培养的基础上,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本校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由于汉语教材的编写涉及到编者对整个汉语体系,包括语音、语法、文字、文化渗透等各个方面,编者需在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顶层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一整套完整、科学而实用的教材。因此,不盲目地开展教材开发,科学地规划留学生的汉语教材就显得十分必要。教材需要凸显一定的地域性,又不单纯受限于地域,需将汉语的语言结构、功能和文化统一,又必须结合留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编著,是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高校需要发掘出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协作能力强的团队,方能更好地解决教材的问题。
(三)以权变理论应对教学与管理中的突发状况
权变理论的核心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的环境。[2]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高校的留学生在数量、类别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与管理的工作难度就相应加大,因此,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对待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突发状况,需要以“变”的思想加以监管。如在开学初期,预留部分师资,为中期的分班、新开班而准备;以团体申请入学的,则在开设上午班的同时,适当增加下午班,确保团体班在短期的培训中飞速提高汉语水平;依据不同水平的留学生的语言实践需求,开展不同的语言活动,将语言教学与语言实践有效地统一起来等等。
(四)完善留学生汉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监控体系
提倡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目的是为了督促教师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教学,避免课堂的随意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跟踪,准确有效地将占主导地位的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管理者,视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丰富教学技能。对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监控,需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评估体系。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项技能,留学生是否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是否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并将课堂所学融入到社会语境,是语言学习者能否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
一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者,是语境的制造者,也是留学生疑问的解答者,是话题的抛砖引玉者,也是创新各种交际方式的开拓者,因此,教师要灵活能动地帮助留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话题的表达,解决留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困惑,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的阐述应当明确、简洁而清晰,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确保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明确职能分工并深化教学科研
对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有效地同涉外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心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避免工作重复。只有首先明确职能分配,并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留学生管理是一件非常琐碎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各个部门统筹合作。
明确对外汉语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挖掘教师的个体潜能,努力做到专业化、最优化,也是高校专业教师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管理与科研,三管齐下,有所偏颇,有所侧重,方能将教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除此以外,高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开拓教学科研人员的视野,以提高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留学生的需求和学院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义乌这座国际性商贸城市的优势,吸引更多留学生入校学习,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1030。)
注释:
[1]姜杰等.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8~99.
[2]赵志军.管理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3.
参考文献:
[1]赵秀霞,王松梅.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励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2]刘庆委.坚持创新努力完善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机制[J].南方
论刊,2010,(8).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6]徐为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1.
[7]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
的数据[J].高等教育与研究,2010,(6).
(王惠莲 李炜浙江义乌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