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文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气息。在教学中,用感悟这座桥梁,把学生外在的读和内在的丰富精神世界受到教育,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连接在一起。因此,教学中强调和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感悟;桥梁;精神世界;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感悟的内容,表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不管是从图画中、写作中还是课文人物的描写上,处处都能体现语言文字与情感的统一。只要你留心,与文本对话,这座桥梁随时都能架起,带着老师和学生们走进人物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心灵的启迪,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去构建这座桥梁呢?
一、品读人物的动作,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作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使用了大量细致的描写,使人读了感到真实可信,受到感染。在学生细细地品读中,不仅感到作者的善于观察,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身心的触动,从而感悟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月下桨声》一课中,红衣女孩取钱的动作:“撩起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从这句描写可见,女孩多么珍惜这些劳动所得。她深知这些钱挣来得不容易,包了那么多层,那么紧地贴在腰间,就是怕钱丢了。可就是这点钱,她也要固执地从中找出多收的一块,还给买鱼人,这是多么诚实的美德啊。她知道即使是很少的一块钱,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能起贪心而占为己有。不管多麻烦也要还给人家。这种淳朴的品质又是多么可贵啊!这种固执的坚持,也是高尚品德的坚守,真的让学生们很感动。联系生活中的自己,面对诱惑或困难,能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吗?学生们有些愧疚,想到自己的违纪现象而没有改掉,与女孩相比,相差太远。这种对比引起的心灵震颤,不是一种感悟吗?所唤起的自省的心,不正是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吗?
二、精读人物的神态,感悟人性的美
人的美好心灵能鼓舞人、感化人和引导人,人的品质越好,应该说是心灵越美好。感悟人类美好的心灵,去以自己善良的心发现别人的人性美,这是小学生从小应该培养的,也是他们所缺乏的。我在课上抓住阅读时机,让学生精读这样的内容,切身感悟。如《体育课》中瘦弱的涅利爬横木时的神态描写:“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我让学生设想,如果你是涅利,谈一谈此时的心情。有的同学说:“我一定要爬上去,让妈妈看看,我能行,我和别人一样能上体育课。”有的同学说:“哎呀,真累呀,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我就不信了我上不去,我一定能上去的……”有的学生说:“你们爱怎么笑就怎么笑吧,看我的。”还有的说:“老师,你别担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受涅利在困难的考验下,表现的坚定、自强、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们谈着,联想自己,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涅利身上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而受到向上、不断进取精神的教育。
三、设身处地去读,感悟人物的伟大精神
教材中出现的文章,有的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左公柳》中的最后一段,直接抒情,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歌颂左公柳不仅是刚强之树,更是精神之樹,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的爱国热忱,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品格。而有的文章是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来突出英雄人物的内心,从而体现人物的伟大精神。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就让学生想,假如你就是趴在邱少云附近的战友,你怎样读作者的内心活动?学生经适当点拨,都读得感情充沛入情入境,从而体会到邱少云会这样想: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忍一忍……再想一想烈火烧到身上的滋味,而且烧了半个多小时,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那又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但是邱少云硬是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多么伟大的意志力呀!学生谈到这里深深受到震撼。联系自身的实际,与邱少云相比实在太渺小了。自己平时烫一下就大喊大叫,课堂上不听讲小声说话……又是多么脆弱的表现。从而深深感悟到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力应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中去。那么这种读中感悟,这种心灵的震撼,怎能说不是一种教育呢?
四、结语
总之,感悟的方法有很多,从人物的语言中、环境描写中、科学幻想中等等。它是达到教育目的桥梁。读是前提,没有读就没有感,没有感又哪来的悟呢?没有感悟又怎能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呢?当然感悟不仅仅是指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陶冶情操,还包括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简练、准确和优美。它不仅运用于阅读中,也能运用于习作和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由感而悟,由悟而发。同时,感悟又是内化的纽带。熟读成诵,诵读于口,领悟于心,结合于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被内化的东西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教育之所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和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郭恒)
【关键词】语文;感悟;桥梁;精神世界;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感悟的内容,表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不管是从图画中、写作中还是课文人物的描写上,处处都能体现语言文字与情感的统一。只要你留心,与文本对话,这座桥梁随时都能架起,带着老师和学生们走进人物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心灵的启迪,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去构建这座桥梁呢?
一、品读人物的动作,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作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使用了大量细致的描写,使人读了感到真实可信,受到感染。在学生细细地品读中,不仅感到作者的善于观察,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身心的触动,从而感悟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月下桨声》一课中,红衣女孩取钱的动作:“撩起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从这句描写可见,女孩多么珍惜这些劳动所得。她深知这些钱挣来得不容易,包了那么多层,那么紧地贴在腰间,就是怕钱丢了。可就是这点钱,她也要固执地从中找出多收的一块,还给买鱼人,这是多么诚实的美德啊。她知道即使是很少的一块钱,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能起贪心而占为己有。不管多麻烦也要还给人家。这种淳朴的品质又是多么可贵啊!这种固执的坚持,也是高尚品德的坚守,真的让学生们很感动。联系生活中的自己,面对诱惑或困难,能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吗?学生们有些愧疚,想到自己的违纪现象而没有改掉,与女孩相比,相差太远。这种对比引起的心灵震颤,不是一种感悟吗?所唤起的自省的心,不正是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吗?
二、精读人物的神态,感悟人性的美
人的美好心灵能鼓舞人、感化人和引导人,人的品质越好,应该说是心灵越美好。感悟人类美好的心灵,去以自己善良的心发现别人的人性美,这是小学生从小应该培养的,也是他们所缺乏的。我在课上抓住阅读时机,让学生精读这样的内容,切身感悟。如《体育课》中瘦弱的涅利爬横木时的神态描写:“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我让学生设想,如果你是涅利,谈一谈此时的心情。有的同学说:“我一定要爬上去,让妈妈看看,我能行,我和别人一样能上体育课。”有的同学说:“哎呀,真累呀,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我就不信了我上不去,我一定能上去的……”有的学生说:“你们爱怎么笑就怎么笑吧,看我的。”还有的说:“老师,你别担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受涅利在困难的考验下,表现的坚定、自强、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们谈着,联想自己,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涅利身上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而受到向上、不断进取精神的教育。
三、设身处地去读,感悟人物的伟大精神
教材中出现的文章,有的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左公柳》中的最后一段,直接抒情,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歌颂左公柳不仅是刚强之树,更是精神之樹,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的爱国热忱,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品格。而有的文章是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来突出英雄人物的内心,从而体现人物的伟大精神。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就让学生想,假如你就是趴在邱少云附近的战友,你怎样读作者的内心活动?学生经适当点拨,都读得感情充沛入情入境,从而体会到邱少云会这样想: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忍一忍……再想一想烈火烧到身上的滋味,而且烧了半个多小时,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那又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但是邱少云硬是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多么伟大的意志力呀!学生谈到这里深深受到震撼。联系自身的实际,与邱少云相比实在太渺小了。自己平时烫一下就大喊大叫,课堂上不听讲小声说话……又是多么脆弱的表现。从而深深感悟到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力应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中去。那么这种读中感悟,这种心灵的震撼,怎能说不是一种教育呢?
四、结语
总之,感悟的方法有很多,从人物的语言中、环境描写中、科学幻想中等等。它是达到教育目的桥梁。读是前提,没有读就没有感,没有感又哪来的悟呢?没有感悟又怎能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呢?当然感悟不仅仅是指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陶冶情操,还包括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简练、准确和优美。它不仅运用于阅读中,也能运用于习作和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由感而悟,由悟而发。同时,感悟又是内化的纽带。熟读成诵,诵读于口,领悟于心,结合于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被内化的东西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教育之所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和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