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民:我的奥运故事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uch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德民档案
  李德民,男,河南遂平人。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历任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韬奋新闻奖等。2000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2001年,任《人民日报》编委会委员。著有《新闻评论探索》、《新闻评论学讲义》、《评论写作》和《庙堂与江湖》等。
  
  1993年9月23日晚上,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蒙特卡洛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的消息,成败与否,即见分晓! 有一个人却全神贯注地埋头伏案,正在为两篇社论挥动如椽巨笔,奋疾如飞!他就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李德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日期的日益临近,让我们走进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奥运故事,了解当年申奥背后的新闻故事。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临近,你曾提笔为北京申奥鼓舌呐喊。1993年撰写过《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请给我们介绍当时的写作情况。
  李德民:《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是1993年9月23日为北京申办2000 年第27届奥运会的结果而写的《人民日报》社论。当时首都许多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作了两手准备。成功,发一套稿子;失败,发另一套稿子。《人民日报》也是一样,作好两手准备。撰写评论的任务交给了我。得,发一篇社论;失,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总之,得也评论,失也评论。
  接受任务之后,我到北京奥申委采访新闻发言人吴重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权威人士,是专家,必须虚心向他请教。我问:“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得或是失?”他不敢下结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也说不准。毫无疑问,我热切盼望申办成功,但对于不成功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此,我下功夫准备了两篇评论,一篇是祝贺申办成功的社论《北京感谢世界》 ,一篇是不成功后发表的社论《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这两篇,到底发哪一篇呢?是个难解之谜。“谜底”在国际奥委会第101 次全体会议。1993 年9 月24 日凌晨2 时27 分40 秒,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悉尼申办成功。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去了机会。非常遗憾!9 月24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记者:《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德民:在社论中,我写到:“我们尊重国际奥委会的选择,祝贺悉尼申办成功。同时对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申办工作的支持,一如既往充满感激之情,对全世界也一如既往充满友好之情。今后中国将更加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客,广交五洲朋友,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办奥运,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后,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得而不骄,失而不馁,这是中国人民应有的气度和风范。‘风物长宜放眼量’,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我们相信,在这个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家,奥运会五环旗高高飘起的日子,不会是很遥远的。同胞们,让我们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继续努力!”
  这篇评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气度和风范,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原来对我们颇有微词的海外传媒,也说了不少好话。
  记者:那篇未发的《北京感谢世界》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德民:那篇社论全名是《北京感谢世界——热烈祝贺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社论开头,我写道:“我们成功了! 从昨天深夜到今日凌晨,从遥远边陲到首都北京,亿万中国人民心潮起伏,翘首以待,终于盼来了蒙特卡洛的好消息:国际奥委会第101 次全体会议通过投票表决,由中国北京主办2000年第27 届奥运会。”
  接着,我写道:“众盼奥运,梦想成真。北京感谢世界!第27届奥运会是在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之际举行的一次盛会,具有跨世纪的意义。千载难逢,举世瞩目。国际奥委会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给中国以崇高的荣誉和宝贵的机会。中国人民将不负重托,全力以赴,交出一份令全世界人民满意的答卷。”
  社论着重阐明了奥运申办成功的意义:“今天,机会已经出现,中国面向未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埋头苦干,昂首阔步走强国之路。‘东亚病夫’的耻辱已经洗去,朝气蓬勃是公认的现实。‘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中国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但有勇气申办奥运会,而且有能力主办奥运会。申办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可以相信,通过这一盛举,将大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国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举办奥运会,也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加速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契机。奥运给中国以机会,中国为奥运添光彩。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使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社论最后说:“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同胞们,让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迎接2000——一个新的奥林匹克地平线!”
  但是,这篇评论只能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了。时时想起,深感遗憾。
  记者:真的,很遗憾!但除了遗憾,还有其他吗?
  李德民:这件事过去了。想想自己在人民日报写评论,碰上这种写两篇发一篇的事,还是头一回,也是荣幸。时时想到在党报这个神圣舞台上,作为一个评论员,面对着近12 亿甚至更多的读者,绝不能凭个人义气,随心所欲,只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代表祖国和人民发言。
  记者: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当时您的心情怎样?回顾这段历史,当时有什么感受?
  李德民:魂牵梦绕,八年了,梦想成真。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我提笔写了《八年前我起草了为申奥成败准备的两篇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当时我是海外版的负责人。这篇评论追述了自己的奥运情怀。我在文中写到:“从1993年9月24日晨2时27分,到2001年7月13日夜22时08分,8年了!北京申奥终于走出了蒙特卡洛失利的阴影,迎来了莫斯科胜利的笑声。这8年,是中国人民翘首等待的8年,更是卧薪尝胆的8年、奋发有为的8年。”我还写道:8年之后,北京再次申办。中国的新闻媒体根据莫斯科投票或得或失的两种结果,同样准备了两种“版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回,中国新闻媒体推出的是万众欢腾、举国同庆的“版本”。《人民日报》在7月14日头版醒目位置,隆重推出祝贺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成功的社论《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这篇社论,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同志起草的。我羡慕他们的机遇,分享他们的欢乐。为申办失败准备的那一篇,永无发表之日了。
  两次申办,历时8年。中国人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翻过了“火焰山”,渡过了“通天河”,迎来了自己的荣誉。8年是个过程,8年是个锤炼。为了祖国伟大的事业,为了人民美好的明天,在今后的岁月里,奋斗的历程也将同申奥一样,艰难而又壮观。
  (责编:张国栋)
其他文献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李某,女,79岁,以反复恶心呕吐3天,心悸头晕1天为主诉入院。急查血钾为3.12mmmol/L,心电监护下频发室早,入院诊断:①急性胃肠炎;②低钾血症;③心律失常,频
1 美国批准Velcade用于治疗皮层细胞淋巴瘤Millennium制药公司已经接到美国FDA批准其蛋白酶抑制剂Velcade(bortezomib)扩大应用于治疗皮层细胞淋巴瘤的文件。
在矿山保有储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稳产的条件下,根据矿体的成因及赋存条件,在不违背地质探矿规律的前提下,依靠探采结合进行矿山深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特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 CHI)是新生儿持续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特点是与低血糖水平不符的高胰岛素分泌,同时有低酮体血症。由于新生儿时期反复
无症状脑梗死系指既往无脑卒中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而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MRI)或尸检时发现脑实质内有梗死灶的存在;或虽有脑卒中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发现了不能解释其症状及体
银屑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银屑病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治疗银屑病的一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环孢素A、他克莫司、辣椒辣素、抗角蛋白抗体、转
论述了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案例的局限性,指出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采用,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由于超过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或伴有颅内出血等原因未能及时行溶栓治疗,而这部分患者往往临床表现较复杂且严重,大多
目的:研究尿毒症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体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液相色谱-质谱(LC- MS)法测定10例尿毒症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地高辛
作者曾专门撰文,从"生态环境"一词的问题入手指出"生态环境建设"提法不科学.但近期有学者又在否定"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同时否定"生态建设"的提法.作者对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