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指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施教后,其效应和状态随着时间的延续不同程度的又回到了施教前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社会调查数据进行考证,对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危害,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试图提出如何走出和突破这一“怪圈“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怪圈” 渗透式 捆绑式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的个体,对其自身的能力都必须要经受严格的训练和授教,主要表现为个人技能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的个人技能和生存能力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在形形色色的社会职业训练中,人们更愿意将大量受教育时间投放在文化科目或者职业技能中。另外,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的传统施教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注: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以下同)在价值观特别是在个人利益选择方面产生的强烈冲撞,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怪圈”现象的出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发生
  我们先来界定几个定义。
  第一个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会引起受教育者亦即教育客体的思想状况和社会行为发生一定改变。而客体思想状况发生变化前后,总会有一个明确的原因直接导致客体自身的思想发生变化,这种原因所引起客体自身思想变化的结果也称为效应。
  第二个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状态很不稳定,甚至会出现消退或又回到受教前的状态。具体看,就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期间、以及稍后一段时间内,能够理解、把握甚至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求。但在一段时期特别是脱离学校教育以后,曾经接受过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道德理念、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倒退。有一组数字表明,“我国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占全部案件的10%左右,总体上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①
  通常在理想状态下,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了对客体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必然会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身思想正向变化。但实际情况却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正向变化的期望,存在着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即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所产生的效果的存续时间不确定,也许会存续很长时间,也许会在短暂的时间里,瞬间就又回到了被影响之前的状态了。前述例子中提到的我国14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接受过从小学到中学的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施教的效果由于受到其个体自身以及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而消退或消失。
  从教育效果看,“在思想教育即思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情绪影响,传递级差影响,环境干扰影响,还有思想接受活动中,受者由于情绪参与,想象力参与,价值观参与,会出现对教者所传递的思想信息的联想性,筛选性,放大性,微缩性的变异,从而出现接受变量,这种变异有逆向性,顺向性,同位性,有自变量,他变量。”②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数量有多有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自身因素都有其不同之处。这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施教后的效应差异性。在同一个群体中,不同受教者之间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三种可能性,其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好的受教者会影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应差的人,其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良者会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较好的受教者在交流中产生不良影响,其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者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良者之间均化,即良好者的被施教效应有所降低,不良者的被施教效应会有所提高。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不同个体所发生的施教效应有所不同,不同受教者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也会淡漠以至于逐渐消退思想政治教育施教预期的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后,真正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比较少。大多数人是出于考试等自身的目的需要,或者畏惧规章制度,当社会真正需要这种被施教效应发生作用的时候,很少有人真正主动第一反应。原因是,教育客体在碰见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施教的效应时,在自身内心深处会做一个衡量,会有一个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之间的选择与对比。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受教者自身一种隐性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接受活动是在相应需要动力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但是,需要动力系统在介入教育对象接受的过程之后,自身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③这种本身就以目的性存在的受教过程,在未和个人目的发生任何联系的选择情景下,受教育者自然而然会出现犹豫和选择的状态。例如根据社会调查“以争取明天的幸福,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真本事,挣大钱,争取考研,为幸福的家庭做好铺垫为目标的分别占56.0%,29.2%,25.3%,21.4%,19.8%”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过程大部分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和考核或者出于自己利益出发而勉强接受,在既定的任务和考核完成后或者在自己个人目的达到后就会完全淡漠以至于消退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施教的影响。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受教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施教后的受教育者的状态比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相差很大,或者,出现受教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在未来的若干时间里,又回到到了受教育前的状态,即从原地出发又回到原地的毫无进步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危害
  “人的思想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人的思想来源于社会,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决定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不仅为社会所决定,而且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社会意识形态所直接决定”⑤。现阶段社会中文化发展多样化,每一个人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形式的思想影响,比如网络文化,国外流入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开展,关系到党和人民的思想高度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危害。
  首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造成了很多受教育者在经受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后仍然是空白的结局,施教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不是很明显或者又回到了初始状态。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着会对自己毫无进展的劳动结果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逐渐消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也变得程式化和任务化,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于施教后的状态和结果不予理睬。这种只为了完成任务和达到个人本身的目的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主要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出现,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
  其次,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质与量呈反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列宁提出的灌输思想,以灌输的方式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例如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⑥。可见,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出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既定的时期内施教后,得到的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量亦即工作量不相符合,甚至出现反向增长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呈增长趋势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随着施教中以及施教后的时间延续呈减弱趋势。例如某大学的一个数据调查显示:关于入党动机“42.1%的大学生认为入党动机是增强就业竞争力,27.9%的大学生认为入党是谋求仕途发展,还有17.7%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⑦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数量虽然多,但结果得出的质却是和量不相符合,量的发展和质的增长显然是反方向发展的。
  最后,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讲求“有的放矢”,与时俱进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环境和时空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求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目的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怪圈”造成了反复施教的情况,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于同一个体不同成长时期和所处时空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出现,致使施教到空白,再由空白到施教的重复现象,造成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不同情境中的反复强调。最后的结果都是通过了考试和考核后,又都回到了施教前的状态。尤其在目前社会状态下,“在社会转型中,原来计划体制下同质化的利益结构被多元化的利益结构所取代,国家不再是社会利益的唯一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价值冲突”⑧。每个个体都为着自己不同的价值观而努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施教效应,基本上都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被局限在“怪圈”中,如果不突破,很难得到发展。
  三、如何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不良的发展趋向,恶性循环,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也会造成每一个个体谈及思想政治教育都感觉枯燥乏味,不愿意主动接受整个施教过程。为了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发展,必须要从全方位改革创新,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
  第一,开展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规定的时空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主题以另外一种施教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加以巩固性施教。在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时空当中,将周围的环境加以修饰,或者以文字广告形式展示于众,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渗透到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心深处,不仅可以对定期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巩固,也是防止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发生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开展捆绑式思想政治教育。捆绑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已经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施教的客体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看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要求完成了所要完成的施教,达到了自己修学分或者加薪水的目的之后,对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期效应不加关心,甚至很快又回到施教前的状态,也就是走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针对此类情况,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不同的形式捆绑到其它课程中或者会议中,或者捆绑到其它娱乐活动即影视文化和音乐文化当中,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将部分考核和考题融合到其它专业的专业考试或者年度考核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始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思想的协调统一。在不同的时空中时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就会避免走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怪圈”。
  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化整为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单纯地对某一群体施教,会显得枯燥,乏味。如何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受教者的兴趣?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较乏味的理论化整为零,糅合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支持政治,也能提高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品德和素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尤其“仁义礼智信”对人的品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化整为零,分散到关于人的自身道德品质大知识框架内,即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习和接受兴趣。不仅促使每一个个体充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施教后,表现在个体的举止行为中,成为了每一个人生活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可以避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发展中迷失方向和走入“怪圈”。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最注重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应,如果施教前后变化不大或者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的徒劳,就会成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怪圈”现象。这种“怪圈”现象严重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且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危及国家思想统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怪圈”现象的发生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开展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被局限在了一个阶段或者一个时期,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并且在个人利益突出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受教后,往往会趋向于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核心思想。因此为了避免走入思想政治教育“怪圈”,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方式和方法,在核心主题和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力开展渗透式和捆绑式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构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化整为零,使更多更广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轻松受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发展之最大化,全面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203页
  ②张世欣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轮》,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第115页
  ③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
  ④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第238页
  ⑤郝文清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第200页
  ⑥《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247页
  ⑦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355页
  ⑧姜正国著《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第59页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重视课堂前三分钟,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前三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序曲,是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不仅要给学生带来新鲜、引人入胜的感受,还要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进入“我要学”的最
期刊
有些中学生在学语文时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死板,错别字连篇、懒惰、贪玩、厌学等。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学语文有以下诀窍。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要做好每一件事,都应该对该事物有兴趣,惟有兴趣才能产生动力。青年学生对未知领域是很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好奇,在培养兴趣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例如,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声音展示,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
期刊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中职学校要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师队伍 建设    在学习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期刊
许多未成年人年龄小,胆子大,思想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易冲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甚至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因此,如何教育未成年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教育难题。  有关未成年人最典型的案例有:“迷恋网络”、“谈情说爱”、“饮酒闹事”、“聚众赌博”、“语言粗俗”、“殴打父母”、“行凶杀人”等等,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
期刊
[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与实际社会需求脱离的现象。本文在对我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可借鉴性,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从多个方面提出了
期刊
学生的操行评语对学生、家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操行评语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重要德育手段,也是方便学生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各方面表现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具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如何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是每一位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传统的评语常写成以下形式:“该生能够努力学习,成绩较好”,“希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更大进步”,陷于一个模式.似出一辙,有如
期刊
[摘要]很多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往往是囿于教者课堂上分析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归纳写作特点,课堂完全以教师包办,至于做这些有何意义,没人去思考,更无人去体会,因此,学生仍旧不能独立解决课外的阅读分析,这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道理。  [关键词]完整 阅读 感受 意境    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进行整体阅读。迁移课内知识解
期刊
很多初中的同学都感到学习数学很头疼,总是觉得理不清思路,上课听得似懂非懂,下课一做题就错。在这里谈谈自己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不是单方面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内驱力的形成 ,要着力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方向的把握和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上。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要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美感教育。让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生美,追求美,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小学 小学生 语文 美 美感 教育     语文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