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论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科学理论,以及利用生物多样性科学理论实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系统循环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如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环境及景观等。而且目前这些研究应用得最多的是在农业领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理论实践已逐渐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
1.1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众多生物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稻田景观内有蜘蛛23 科109 属373 种,全为捕食性。稻田植食性昆虫624 种、其它动物71 种,常见的为害种类在局部造成较大损失的仅65 种昆虫、2 种植食螨和9 种鼠类,约占总数的11%; 而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仅5 种,约占总数的0.72%; 另有天敌1303 种,其中节肢动物1187 种,对抑制绝大多数植食性昆虫种群起了巨大作用。
1.2生物多样性的巨大环境效应或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稳定和改善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的为害程度。大面积的森林和植被既能保蓄水分,又能调节水分和湿度,维持着自然界的水循环。因此,保护森林和植被也间接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的根本——土地及物种和生态系統多样性。第二,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森林还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第三,绿色植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可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减少污染物毒害作用。
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我国农业丰富的立体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有利于粮食、瓜果、林果、药材等种植业和各种畜、禽、水产等养殖的发展。农业部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明确的农业发展思路及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基础。目前,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过量采集等因素,农业主产区的生物多样性急剧破坏。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大量野生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物种稀少,结构和功能单一化,致使某些农业物种的专业性增强,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药残留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有机物分解,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逐渐减少甚至灭绝。
3.农业生物多样性实践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对策
3.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向科技、时间、空间要产量、要效益、要发展。根据空间异质性学说,种植结构要多元化、立体化,合理安排作物的时空格局(不同作物混搭) ,采用轮作、快熟品种、休耕养地等措施,进行间断性单作。通过成功套种模式,集成创新了作物生产新技术,展现了农业供给侧发展良好的增产潜力。
3.2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应用,农药是影响农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喷洒的农药中,真正对病虫害起作用的农药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的99.9%进入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农业地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推广少耕或免耕制度,走“以虫治虫”的病虫害生物防治道路。此外,化肥的大量施用可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农家肥和种植绿肥等作物,培育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过分依赖,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可通过使用生物酵素来改善土壤的质量及生态结构,因为酵素液里面不但含有植物喜欢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益生菌,比如酵母菌、固氮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益生菌可以与芒果树共生,寄生于农作物根部,它们的生长繁殖会慢慢的改善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驱赶、杀灭土壤里面的大量有害微生物,保护农作物根系健康,致使作物不生病或者少生病,而且它还能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把贫瘠的土地转变成肥沃地,对技术的大力推广来逐步代替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的使用,为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埋下伏笔,同时也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控制面源污染物的同时,还要控制“工业三废”等外源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用污水灌溉农田不仅降低农区的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寻求低投入、高效益、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当今世界许多科学家、决策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通过生物防治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爆发,有利于通过调节土壤生物的活动以实现营养的优化循环和保持土壤肥力。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就是改造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人们可以在时间上通过合理轮作和安排前后茬作物,在空间上通过覆盖作物、套种、混搭等形式,以改变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致使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的尴尬局面,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总之,农业生物多样性,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674800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农业局)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系统循环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如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环境及景观等。而且目前这些研究应用得最多的是在农业领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理论实践已逐渐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
1.1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众多生物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稻田景观内有蜘蛛23 科109 属373 种,全为捕食性。稻田植食性昆虫624 种、其它动物71 种,常见的为害种类在局部造成较大损失的仅65 种昆虫、2 种植食螨和9 种鼠类,约占总数的11%; 而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仅5 种,约占总数的0.72%; 另有天敌1303 种,其中节肢动物1187 种,对抑制绝大多数植食性昆虫种群起了巨大作用。
1.2生物多样性的巨大环境效应或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稳定和改善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的为害程度。大面积的森林和植被既能保蓄水分,又能调节水分和湿度,维持着自然界的水循环。因此,保护森林和植被也间接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的根本——土地及物种和生态系統多样性。第二,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森林还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第三,绿色植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可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减少污染物毒害作用。
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我国农业丰富的立体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有利于粮食、瓜果、林果、药材等种植业和各种畜、禽、水产等养殖的发展。农业部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明确的农业发展思路及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基础。目前,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过量采集等因素,农业主产区的生物多样性急剧破坏。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大量野生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物种稀少,结构和功能单一化,致使某些农业物种的专业性增强,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药残留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有机物分解,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逐渐减少甚至灭绝。
3.农业生物多样性实践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对策
3.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向科技、时间、空间要产量、要效益、要发展。根据空间异质性学说,种植结构要多元化、立体化,合理安排作物的时空格局(不同作物混搭) ,采用轮作、快熟品种、休耕养地等措施,进行间断性单作。通过成功套种模式,集成创新了作物生产新技术,展现了农业供给侧发展良好的增产潜力。
3.2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应用,农药是影响农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喷洒的农药中,真正对病虫害起作用的农药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的99.9%进入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农业地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推广少耕或免耕制度,走“以虫治虫”的病虫害生物防治道路。此外,化肥的大量施用可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农家肥和种植绿肥等作物,培育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过分依赖,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可通过使用生物酵素来改善土壤的质量及生态结构,因为酵素液里面不但含有植物喜欢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益生菌,比如酵母菌、固氮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益生菌可以与芒果树共生,寄生于农作物根部,它们的生长繁殖会慢慢的改善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驱赶、杀灭土壤里面的大量有害微生物,保护农作物根系健康,致使作物不生病或者少生病,而且它还能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把贫瘠的土地转变成肥沃地,对技术的大力推广来逐步代替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的使用,为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埋下伏笔,同时也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控制面源污染物的同时,还要控制“工业三废”等外源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用污水灌溉农田不仅降低农区的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寻求低投入、高效益、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当今世界许多科学家、决策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通过生物防治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爆发,有利于通过调节土壤生物的活动以实现营养的优化循环和保持土壤肥力。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就是改造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人们可以在时间上通过合理轮作和安排前后茬作物,在空间上通过覆盖作物、套种、混搭等形式,以改变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致使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的尴尬局面,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总之,农业生物多样性,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674800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