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一部贯彻中西的经典之作,它既保留了芭蕾开绷直的特点要求以及女子足尖的美丽形象,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特征及文化传统,在中国芭蕾舞剧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时代内涵、历史意义,对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本文意在详细分析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缘起因素以及舞剧中芭蕾民族化的体现。
关键词:白毛女;芭蕾舞剧;民族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0-2
一、芭蕾舞剧民族化的缘起
众所周知,芭蕾是起源于西方的舞蹈艺术。我国从1958年起成功出演芭蕾舞剧《天鹅湖》②,标志着正式开始接受西方芭蕾艺术。然而,这仅是我们对于芭蕾艺术的一个临摹,并非真正地把芭蕾变成我们自己的艺术。
直到1964年左右,我国的文艺政策要求“文艺为广大群众服务”,国家对于“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有着强烈的提倡与迫切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了勇敢的芭蕾革命。他们尝试打破芭蕾固有的模式,冲破西方芭蕾的传统教条,将中国的民俗传统、文化精髓、风格特色融入到西方芭蕾艺术,涌现出了《红色娘子军》③《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实现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对接,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足尖形象。
《白毛女》的编导胡蓉蓉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小型、中型、大型的不断创作与摸索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这部堪称经典的中国特色芭蕾舞剧。
二、《白毛女》中民族化的体现
(一)独具中国风的舞蹈元素
1.中国特色的舞段
在《白毛女》中,编导用心地设计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中国风舞段,如第一场的窗花舞、参军舞,第四场的杨各庄红枣舞、毛巾舞、大刀舞、八路军舞、儿童舞以及第七场的烧地契、红缨枪舞、秧歌舞等等。这些舞段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独属于中国民族、充满着中国传统特色与文化的,是最贴近百姓生活、最接地气儿的芭蕾舞。编导通过这些舞段,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呈现出当时时代所独具的革命气息,刻画出当时大众所生活的环境,真正响应了“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的文艺方针,真正地运用芭蕾传达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揭示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与场面,令整个舞剧凝聚出一股浓厚的中国色彩。
2.京剧戏曲的运用
在编排大型《白毛女》的时候,编导专门请了京剧大师周信芳以及表演艺术家刘斌坤老师亲临指导,两位老师经验丰富,为每一个角色都认真仔细地刻画形象、设计造型动作。在加入了中国的戏曲手法后,使舞剧中的表演手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演员的表演也更加自如。使整个舞剧中融入了中国独有的京剧戏曲元素,更加彰显出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
3.中国古典舞的贯通
在舞剧《白毛女》中,还有不少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融入其中,如小蹦子、点地翻身、倒踢紫金冠、云门大卷等经典的古典舞技巧动作。这些动作干脆有力、急促干净,更加生动地刻画出演员的角色形象,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及特色。
(二)独具时代意义的中国风音乐
在西方芭蕾舞剧中,我们所听到的大都是气势恢宏、旋律优美的交响乐,然而《白毛女》却有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其不但直接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还将戏曲音乐的素材、唱腔、表演手法、技巧等用到音乐创作上,使整部舞剧洋溢出丰厚的革命激情。同时,舞剧把歌剧中已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小白菜”等都保留了下来,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怀旧情结,使群众感到无比的亲切与熟悉,令舞剧更贴近大众生活。这些歌剧素材及民间音乐素材,与民族化风格的舞蹈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三)人物刻画
在《白毛女》中,不论是正面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情还是反面角色的狼狈丑态,都是编导精心设计安排、用心琢磨后的产物。编导在芭蕾的基本要求上,融入每个角色、每个场景的需要,刻画出生动经典的人物形象。在编排中,大至一个舞段,小至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揣摩与推敲。比如黄世仁⑥看卖身契的一段,为了勾画地主阴险毒辣的面目,则要求演员出演时,用二指夹住卖身契,右手一甩、左手一接,一气呵成,看时需要耸目张眉、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摇头晃脑,体现出得意之味。经过这样的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四)服装道具的运用
1.服装
《白毛女》中的服装与道具,也是对西方芭蕾中人物形象与穿着打扮的一次突破。与西方芭蕾中王子公主的形象、宫殿花园的华丽相比,《白毛女》所揭示的是另外一个社会阶层的故事。它的服装是最淳朴、简单的白头巾、长辫子、打上补丁的粗布衣裤,不似西方的层层纱裙、紧身华丽的服饰,却体现出了中国人最平常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淳朴干净的魅力。而地主的穿着则锦衣玉帛,与百姓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对当时社会阶层的一种揭示,对“斗地主”思想的一种体现。
2.道具
在道具方面,有着代表中国传统风俗的“喜字窗花”“红头绳”“米袋子”“斧头”以及地主手中的“拐杖”、仆人手中的“大灯笼”等等。这些道具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曾出现也不会出现的,这样大胆的融入、勇敢的创新是值得我们鼓励与学习的。有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具贯穿始终,整个舞剧的效果笼罩在一种浓浓的中国味道之中。
(五)素材的选取
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选材是由一个根据白毛仙姑改编的歌剧而来,其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感人故事。这样纯粹地选取中国的民间故事作为剧情展开,也注定了整个舞剧的民族色彩。这一次,它并不是在演绎西方的故事,不是在诉说离我们遥远的情怀;它所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我们眼睛所能及、耳朵所能听到的故事;它所传达的,也是我们自己民族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它所要揭示的,也正是我们眼前的、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样的作品,是距离百姓生活最亲近的,是群众最容易接纳、最容易理解的,是最容易感动群众的;这样的作品,是独属于我们国家的,是展现我们的文化底蕴的,是具有无上的艺术价值与意义的。它突破了西方芭蕾的传统,开启了一条中国芭蕾的道路,追求用芭蕾艺术来反映中国人的思想内涵、文化渊源,是无法复制的经典、不朽的民族芭蕾传奇。 注释:
①《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多人创作了歌剧《白毛女》。1951年初上映了电影《白毛女》。1965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蔡国英、茅惠芳饰喜儿;顾峡美、石钟琴饰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在1980年代沉寂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又多次上演。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演出过该剧。
②《天鹅湖》原为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③“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担当编导,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出单位演出的芭蕾舞剧。
④《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出品的一部中国电影,由张艺谋导演。电影剧本是由倪震根据1990年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2001年前后,这部电影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成同名芭蕾舞剧,导演依然是张艺谋。
⑤胡蓉蓉是我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她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改编了多部国产芭蕾舞剧,如《雷雨》《红色娘子军》,并带到国外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⑥黄世仁是《白毛女》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反派角色,地主形象,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压榨贫苦百姓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国俊.与《白毛女》相伴的日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
[2]唐玲.论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音乐特色[J].戏剧之家,2011,(01).
[3]勒波.浅析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4]印丹萍.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EB/OL].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
邬雨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白毛女;芭蕾舞剧;民族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0-2
一、芭蕾舞剧民族化的缘起
众所周知,芭蕾是起源于西方的舞蹈艺术。我国从1958年起成功出演芭蕾舞剧《天鹅湖》②,标志着正式开始接受西方芭蕾艺术。然而,这仅是我们对于芭蕾艺术的一个临摹,并非真正地把芭蕾变成我们自己的艺术。
直到1964年左右,我国的文艺政策要求“文艺为广大群众服务”,国家对于“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有着强烈的提倡与迫切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了勇敢的芭蕾革命。他们尝试打破芭蕾固有的模式,冲破西方芭蕾的传统教条,将中国的民俗传统、文化精髓、风格特色融入到西方芭蕾艺术,涌现出了《红色娘子军》③《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实现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对接,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足尖形象。
《白毛女》的编导胡蓉蓉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小型、中型、大型的不断创作与摸索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这部堪称经典的中国特色芭蕾舞剧。
二、《白毛女》中民族化的体现
(一)独具中国风的舞蹈元素
1.中国特色的舞段
在《白毛女》中,编导用心地设计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中国风舞段,如第一场的窗花舞、参军舞,第四场的杨各庄红枣舞、毛巾舞、大刀舞、八路军舞、儿童舞以及第七场的烧地契、红缨枪舞、秧歌舞等等。这些舞段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独属于中国民族、充满着中国传统特色与文化的,是最贴近百姓生活、最接地气儿的芭蕾舞。编导通过这些舞段,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呈现出当时时代所独具的革命气息,刻画出当时大众所生活的环境,真正响应了“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的文艺方针,真正地运用芭蕾传达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揭示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与场面,令整个舞剧凝聚出一股浓厚的中国色彩。
2.京剧戏曲的运用
在编排大型《白毛女》的时候,编导专门请了京剧大师周信芳以及表演艺术家刘斌坤老师亲临指导,两位老师经验丰富,为每一个角色都认真仔细地刻画形象、设计造型动作。在加入了中国的戏曲手法后,使舞剧中的表演手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演员的表演也更加自如。使整个舞剧中融入了中国独有的京剧戏曲元素,更加彰显出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
3.中国古典舞的贯通
在舞剧《白毛女》中,还有不少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融入其中,如小蹦子、点地翻身、倒踢紫金冠、云门大卷等经典的古典舞技巧动作。这些动作干脆有力、急促干净,更加生动地刻画出演员的角色形象,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及特色。
(二)独具时代意义的中国风音乐
在西方芭蕾舞剧中,我们所听到的大都是气势恢宏、旋律优美的交响乐,然而《白毛女》却有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其不但直接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还将戏曲音乐的素材、唱腔、表演手法、技巧等用到音乐创作上,使整部舞剧洋溢出丰厚的革命激情。同时,舞剧把歌剧中已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小白菜”等都保留了下来,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怀旧情结,使群众感到无比的亲切与熟悉,令舞剧更贴近大众生活。这些歌剧素材及民间音乐素材,与民族化风格的舞蹈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三)人物刻画
在《白毛女》中,不论是正面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情还是反面角色的狼狈丑态,都是编导精心设计安排、用心琢磨后的产物。编导在芭蕾的基本要求上,融入每个角色、每个场景的需要,刻画出生动经典的人物形象。在编排中,大至一个舞段,小至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揣摩与推敲。比如黄世仁⑥看卖身契的一段,为了勾画地主阴险毒辣的面目,则要求演员出演时,用二指夹住卖身契,右手一甩、左手一接,一气呵成,看时需要耸目张眉、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摇头晃脑,体现出得意之味。经过这样的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四)服装道具的运用
1.服装
《白毛女》中的服装与道具,也是对西方芭蕾中人物形象与穿着打扮的一次突破。与西方芭蕾中王子公主的形象、宫殿花园的华丽相比,《白毛女》所揭示的是另外一个社会阶层的故事。它的服装是最淳朴、简单的白头巾、长辫子、打上补丁的粗布衣裤,不似西方的层层纱裙、紧身华丽的服饰,却体现出了中国人最平常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淳朴干净的魅力。而地主的穿着则锦衣玉帛,与百姓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对当时社会阶层的一种揭示,对“斗地主”思想的一种体现。
2.道具
在道具方面,有着代表中国传统风俗的“喜字窗花”“红头绳”“米袋子”“斧头”以及地主手中的“拐杖”、仆人手中的“大灯笼”等等。这些道具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曾出现也不会出现的,这样大胆的融入、勇敢的创新是值得我们鼓励与学习的。有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具贯穿始终,整个舞剧的效果笼罩在一种浓浓的中国味道之中。
(五)素材的选取
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选材是由一个根据白毛仙姑改编的歌剧而来,其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感人故事。这样纯粹地选取中国的民间故事作为剧情展开,也注定了整个舞剧的民族色彩。这一次,它并不是在演绎西方的故事,不是在诉说离我们遥远的情怀;它所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我们眼睛所能及、耳朵所能听到的故事;它所传达的,也是我们自己民族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它所要揭示的,也正是我们眼前的、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样的作品,是距离百姓生活最亲近的,是群众最容易接纳、最容易理解的,是最容易感动群众的;这样的作品,是独属于我们国家的,是展现我们的文化底蕴的,是具有无上的艺术价值与意义的。它突破了西方芭蕾的传统,开启了一条中国芭蕾的道路,追求用芭蕾艺术来反映中国人的思想内涵、文化渊源,是无法复制的经典、不朽的民族芭蕾传奇。 注释:
①《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多人创作了歌剧《白毛女》。1951年初上映了电影《白毛女》。1965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蔡国英、茅惠芳饰喜儿;顾峡美、石钟琴饰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在1980年代沉寂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又多次上演。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演出过该剧。
②《天鹅湖》原为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③“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担当编导,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出单位演出的芭蕾舞剧。
④《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出品的一部中国电影,由张艺谋导演。电影剧本是由倪震根据1990年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2001年前后,这部电影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成同名芭蕾舞剧,导演依然是张艺谋。
⑤胡蓉蓉是我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她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改编了多部国产芭蕾舞剧,如《雷雨》《红色娘子军》,并带到国外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⑥黄世仁是《白毛女》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反派角色,地主形象,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压榨贫苦百姓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国俊.与《白毛女》相伴的日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
[2]唐玲.论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音乐特色[J].戏剧之家,2011,(01).
[3]勒波.浅析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4]印丹萍.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EB/OL].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
邬雨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