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中的银行监管研究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型经济的特点是一国的经济活动跨越了国界,与别的国家建立了经济活动的联系。而一国的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来实现的。因此,也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开放型经济指的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在一国经济运行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很大的影响。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Y=AD+NX=(C+I+G)+X-M,式中,AD为国内需求,X为出口,M为进口,NX=X-M,即贸易收支盈余。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内的经济均衡不仅要受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国际间物品与资本来往的影响。一国国内经济的各种变动,包括自发的变动与政策变动,不仅影响国内经济均衡,而且还会有“溢出效应”,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本国与它国的经济关系。
其他文献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迄今已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这篇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条件;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对我国三年来实施的积极政政策作了简要评价;最后,对我国近期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重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风险丛生,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是存量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及在增量贷款中长期性资金运用(如住房担保贷款)的不断增加而形成的现金流不足的压力。通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缓解因长期性资金运用不断增加而导致的现金不畅的压力,则可以在通货紧缩的宏观背景下,建立起一个健康、灵活的银行运行机制,增强中国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冲击的免疫力。
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状况可归纳为:“较平稳的经济增长+非通货膨胀状态+正在滋长的股市泡沫+日益加重的财政负担”。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货币政策自身如何定位,又面临着“两难”选择:“一难”是为推动经济增长需要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在目前货政策传导不畅,而信贷与股市的通道增大的情况下,货币总量增加往往不能有效地带动经济总量增长,反而会助长股市泡沫;“二难”是为抑制泡沫扩大,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又会导致刚刚复苏的经济增长势头被扼杀。故当前货币政策要走出“两难”困境,必须在结构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