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身份认证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来源 :三晋基层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e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其身份的识别与认定,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有效履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身份认证管理大致经历了1949年至1989年的原始凭证管理阶段、1989年至2015年的多码(证)并行管理阶段、2015年至今的一码(证)管理阶段,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身份认证管理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电子化轨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绘制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的宏伟蓝图,谋划了一条符合山西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代表人民利益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不仅鲜明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也对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明确要求,号召党员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坚持久久为功的价值追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伟大时代的一场壮阔实践,党员干部建功立业,必须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要求,在精神状态上有一个彻底的大转变.
太行精神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蕴含了理想信念的力量,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情怀,凸显了使命担当的感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教育价值.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其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格局,这对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历史记忆是政治认同的参照性资源.历史纪念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力图捍卫过去以便为现在和将来服务,具有重大的政治认同价值.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活动上的致辞进行内容分析及词频统计后发现:核心词“人民、同志、群众、中国、伟大、社会主义”等,属于“纪念什么”的语义范畴,表明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指向,即人民群众和党员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核心词“革命、历史、社会、发展、建设”等,属于“为什么纪念”的语义范畴,阐明政治认同的依据,即革命是政治认同的奠基之
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重要启示,科学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定位,是引领山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山西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鲜明提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把各项部署转化为有效管用的举措和狠抓落实的自觉行动,不断开创山西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习主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但也是我们理顺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保持工作动力的有力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存在的现实,在抓练兵备战、推动强军兴军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破解阻碍战斗力生成的各类难题.
期刊
“官无二业,事不并济”出自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意思是说为官者不能兼做其他职业,许多事情不可并行不悖.张衡给出的理由是:“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在他看来,世上很多事情存在此消彼长或顾此失彼的关系,很难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为官者尤须慎之又慎.
期刊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后,农村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不仅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也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但是,农村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面临着精准识别困难、帮扶机制统一困难、贫困治理长期性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治理机制设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保障力度和产业发展上多措并举,实现农村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在抓细抓小中夯实治理基础,为国家治理探索方法、提供经验样本.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向强基固本要融合,抓实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向良法善治要保障,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向深度融合要精度,抓强基层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