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人的“六面体”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一生都在被“有所作为”的信念驱使。我从小在世界著名的耶胡迪·梅纽因音乐学校(Yehudi Menuhin School)学习,它坐落在英国乡村翠绿的山野之间,是许多怀揣音乐梦想的少年的学习圣地。我当时渴望成为小提琴家,每天练琴4~6小时。我拉得不错,但这很功利、机械。我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为了找寻可以点燃内心激情的火花,我放弃了音乐学习,一头扎进了个人发展的世界。我再次发现自己想“做”大事,我渴望著书立说,滔滔不绝地演讲,成为领导力专家。此后,我出版了个人专著,与全球化企业合作,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客户,但我的首要关注点仍旧是“做事”。我执着于完成任务清单上的所有事情,结果在永无休止的工作中筋疲力尽。我忘记了人之为人,重点在于“成为什么样的人”(human beings),而非“做成什么样的事”(human doings)。如果眼睛只是紧盯着一桩一桩的任务,那么人性就容易丧失,人会变得机械刻板、急功近利。
  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从儿时开始,获得奖励与认可的依据都是“做了什么”,从孩提之时的牙牙学语,蹒跚习步,到读书期间的考试得分。工作后,成功与进步更是看工作业绩。总结起来三句话:出成果,完成项目,把事情办完。
  我们如今身处数字化、自动化时代,广泛的不确定性与高企的心理预期并存,仅仅做事情还不够。根据神经科学家的估算,人体每秒向大脑发出1,100万条信息,但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只能处理其中的50%,另有一半要由潜意识来处理。为了帮助人们更快地解读信息,节约决策过程的能量消耗,大脑会构建捷径。这时人们需要借助历史经验,当遇到类似的情形或人物时,我们会自动建立联系。如果我们过去的经验以“做事”为主,那么大脑的自动导航系统就会默认采用这一反应。
  可是这一方式难以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需要。我们得想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成为谦卑恭逊之人


  达伦是一个不讲情面的运营负责人,以完成任务不计成本出名。有一回,一个技术部门遭遇危机,他被派去救火。达伦到任后,按照自己的一贯作风,先开掉了几个被认为对问题负有部分责任的刺头。这样一来,他的威信就按计划树立了起来。他独断专行,经常对下属颐指气使,很少认真倾听,只顾着快马加鞭玩命干,结果弄得一片混乱。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请我帮忙。我和达伦的第一次会谈结果并不理想。他还是一副傲慢模样,认为我提出的一些意见“过于软性,纯粹浪费时间”。不过他允许我和管理团队会谈,来找出更多问题。团队向我抱怨工作气氛“可怕透顶”“糟糕极了”:公司里人人自危,同时存在偏听偏信的现象。能干之人因压力过大而病倒,甚至有员工因疲惫而昏倒在工作岗位上。

  我把听到的情况反映给达伦,同时询问他对部门的未来展望。他回答我说,希望这里是个包容的工作环境,所有人都不断地学习,并为工作上的进步变化而欢欣鼓舞。我对达伦说,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趋势下去,他的愿景肯定落空。失败的可能性让达伦开始关注部门的问题。
  但是要扭转这一局面难度非常大,因为这需要达伦来个180度大转弯,以前怎么做,现在完全反着来。他主动与属下的经理碰头,交流新的想法,并提出新的工作方式建议。在和团队会谈时,他分享了之前的部门状况,坦率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解释了改变工作方式的用意,以及需要下属给予的配合。达伦安排了一个全员大会,在会上他和管理团队一起,描述了他们希望实现怎样的未来。他组建了意见傾听小组,这样每个部门员工都可以提出改正企业问题的建议,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点燃了所有人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谦卑是可以培养的,但这需要开诚布公和主动做出改变的意愿。这首先需要当事人有一个学习的心态,在与他人互动时保持彼此关联,而非单向输出,同时要积极寻求反馈,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对自己的感受。

成为专注当下之人


  伊莲年近50,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首席财务官,她的生活似乎非常圆满:在富时指数(FTSE)成分股企业董事会任要职,夫妻恩爱,养育了三个孩子,社交生活非常活跃。但我为她做辅导时,她感慨自己常有一种生命不由自主的无力感。她总是感觉到身上背负了许多期待,精力无法集中,导致她失去了关注当下、聚焦重点的能力。
  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来自团队成员、客户、消费者、股东的期待,时时刻刻都在催促着我们,科技让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专注当下的能力成为应对复杂局面和不确定性的基本技能。希斯罗机场(Heathrow)的首席人力官葆拉·斯坦内特(Paula Stannett)谈到专注当下的重要作用时很有感触,她认为专注当下能够让领导人“看清现状”“明白自己面临的真实状况”。她特别强调:“能读懂人们言外之意的领导,可以感受到下属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这对于领导者稳步引领变革非常重要。只有专注当下的领导才能够胜任这一要求。”

  专注当下要从培养意念力开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正念内观,也就是集中注意力。举例来说,领导力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倾听——如果一个领导无法专注当下,那他是做不到充分倾听的。试着让自己注意他人说话,不仅是他的言谈,还有他的表情举止,有意识地感受一下自己专注度提高了多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成为灵活应变之人


  我所到之处,越来越要求企业、团队和领导者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处理政治与安全领域的风险。21世纪的头20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崛起,国际金融体系的挫败只是开了个头,之后的全球疫情更是带来了无比复杂的变局。不知变局之下,你适应得如何?   好奇心非常重要。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CEO基思·巴尔(Keith Barr)认为:“我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要保持好奇心。要用好奇心来平衡个人直觉。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有未知领域需要探究。我21岁时,曾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而现在我认识到自己有太多事情不知晓。”
  巴尔指出,挑战在于让组织在面对变化之时保持好奇心。“当所有事情都在快速变化,组织必须时时刻刻以一种应变心态来面对,要随时准备挑战现状。视野要宽广,竞争、技术、人才、系统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积极探索。”

成为联系广泛之人


  有一回我到新加坡,为一家全球化公司新成立的区域领导团队主持一项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公司CEO帕姆之前的团队紧紧地以她为核心开展工作,但这回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帕姆现在的团队中有一半的成员分布在亚洲、中东及非洲。
  我在和团队成员做访谈时感觉到,大家对有机会一起共事非常兴奋,但同时对分处不同地点、时区、文化环境,工作方式也不同,如何保持工作积极性感到担忧。我和帕姆一致认为,能否为团队精诚合作创造条件是成败关键所在。
  团队要合作,首先大家要对工作结果有共识。如果缺乏共同负责的具体目标,密切合作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帕姆的团队首先确定了在未来三年的五大努力方向,然后对于具体工作中如何开展密切合作设定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团队提出了四个简单的概念:方向明确,彼此了解工作重点和角色定位;全力执行,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带头推进;开诚布公,可以从任何渠道获取思路想法;彼此沟通,交流渠道可以多样化。
  合作基础牢固了,团队联系就更加便利了。

成为有好奇心之人


  在剧变的时代,人们该如何跟上变化的脚步?在林林总总的选项中,如果说有一件事情是必需的,我认为那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见解的基础,后者通常被科学家称作“大脑营養”。但是解锁好奇心需要投入时间。开始的时候问题多,答案少。有了好奇心,会导致犹豫不决并质疑现状。如果此时工作压力大,急于找到答案、快速行动,那么好奇心会增添烦恼。但如果丢失了好奇心,人就会变得只能机械工作,由此面临巨大的风险。

  2016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院长詹姆斯·瑞安(James Ryan)在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影响远远超出毕业礼堂,引发广泛共鸣。瑞安在演讲中提供了5个激发好奇心的问题,虽然简单但应用广泛,很有效。在对话中,如果需要中断片刻来澄清问题、加深理解,人们可以询问对方:“稍等,您说的是?”而“我的疑问是……?”有利于拓宽思维;“我能做些什么呢?”意味着伸出援手的本能反应中进行思考;“我们能不能先做到……?”是打破僵局的建议;最后“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则提醒人们在忙于日常事务时不要忽略那些根本性的问题。

成为雄心勃勃之人


  领导者如何激励下属?无论某领导人是否拥有奥普拉式的热情,或乔布斯那般改变世界的执念,要激励他人,首先必须激励自己。你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愿景,展现出能够让你兴奋并愿意为之拼搏的理想未来。在创造愿景时,我们可以透过四个不同视角来考察。
  1.身体感觉 什么能够让你精力充沛?让你热情洋溢?又有什么能够滋养你的幸福感?你的生命活力从何而来?
  2.情感体验 什么是你所爱?什么能让你快乐?又有什么能够让你兴致勃勃?
  3.智力活动 有什么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有什么能够激励你学习?有什么能够让你寻求不同的见解?有什么能够开拓你的思维?
  4.精神感受 什么是你的目标使命?什么能够给你带来生命意义?什么可以滋养你的灵魂?你最珍视什么?
  当上述四个方面都顾及到了,你就可以创造出一个鼓舞人心的完整愿景,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就有了。
  今日世界复杂多变,充满挑战。身为领导者,想要有所作为,这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内心冲动,但我们必须克制冲动。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深思熟虑,决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及为此我们应当如何去做。这是驰骋今日世界的唯一出发点。
  翻译:彭建辉

  作者简介:本·伦肖,领导力教练及演说家,他著有Being: The Six Principles For Leading in an Age of Fast Change(LID出版社,2020年)一书。
其他文献
机械假肢的发展,正在使人与机器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将重新定义自己。  在所有参加2012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来自南非的奥斯卡·皮斯托瑞斯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由于天生缺少腓骨和踝骨,皮斯托瑞斯在11岁时被截断了膝盖以下的腿部。然而这个缺少了双腿的年轻人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了一名职业短跑运动员。  17岁时,因为装上了类似于刀片的J形假肢,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伦敦奥运上
期刊
随着人群的细分和酒店行业的纵深发展,特色酒店将成为酒店行业新的蓝海。  宜家要进军经济型酒店了!  这家世界上最大家具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团以90亿欧元购入其品牌的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时宣布,计划在欧洲不同地点开设100家连锁经济型酒店,首家酒店会在德国开业,时间定为2014年。  艺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达180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155亿元,占该市场8
期刊
以第四轮融资为节点,大众点评已经在用户数量上形成了同行难以超越的壁垒,结合移动端的优势帮助商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营销则是下一阶段更大的机会。  8月10日,大众点评宣布已经完成D轮6000万美元融资,称估值不低于上一轮10亿美元,这也是在资本低迷,团购行业加速洗牌的最近一年里少有的大手笔融资。  对于大众点评来说,今年8月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这个月,大众点评的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突破4000万,是
期刊
是什么原因使亚太酿酒吸引如此多样化的并购者,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答案就在亚太酿酒过去23年来遵循的主要策略——不走全球化路线,而反其道选择区域化的策略,集中精力在亚太地区的竞争。  最近几周,全球几大啤酒厂商争相竞标亚太酿酒集团(Asia Pacific Breweries,简称亚太酿酒)的消息占据了许多新闻头条。亚太酿酒以虎牌和力加啤酒而闻名,是一个总部设在人口不多的新加坡公司,但拥有超过100
期刊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能够否定社交化与移动化这两股来势汹涌的大潮了。一项ITValue联合ValueResearch 展开的调查显示,以社交化移动化为主的和移动应用以71%的比重独占鳌头,成为CIO当前最关心的IT技术热点。  移动应用在生活和商业中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里,早期移动应用是由信息化团队牵头并落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务部门主动要求把部分业务转移到移动应用上。这好比信息化团队点燃了星
期刊
不久前,《经济学人》杂志一篇短短的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企业界极大的关注,文章中为经济未来走向和趋势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但是限于篇幅,很多问题并没有充分展开。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杰里米·里夫金的同名著作就值得一读。在这本书里,里夫金不仅谈到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会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更是谈到了这种能源民主化之后,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格局、经济理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  下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和挑战下,企业信息化也将进行二次革命,从传统IT化走向互联网化。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外包这4个技术将成为实现二次革命的关键路径。  “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移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对商业世界的影响,将重塑传统商业!”橡果国际总裁路鹏说。2012年8月16日,在三亚召开的“2012IT价值峰会——IT新视野”上,路鹏的这一观点得到了来自两岸
期刊
《三体》对人类道德和生存问题在极端环境下进行了科幻式描写,令无数人着迷,更是引发了不少商界人士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无穷的思考。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在森林中带枪的猎人,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三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部科幻佳作,作者刘慈欣对人类道德和生存问题在极端环境下进行了科幻式描写,令无数人着迷,更是引发了不少商界人士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无穷的思考。  7月31日
期刊
流行加流汗还不能算是Heyrobics的全部意义,你要一边流汗的同时一边微笑才对。  第一次见到Linus Holmsater,是在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的活动上,这位瑞典金发帅哥正带领跑友做跑前热身,跑友围成一圈,Linus教练在中央,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迈开步伐,挥动手臂,移动身体。教练不时调转方向,面向每位学员,大家兴奋地运动、互动,热情也随汗水升温,笑容渐渐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后来,
期刊
近期,社区团购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骤雨。7月7日,有过8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的同程生活宣布破产。3周后,另一家知名企业食享会也“人去楼空”。其他巨头如十荟团、美菜网等纷纷大规模裁员,关停多个高亏损地区的业务……短短一年多时间,社区团购就从热火朝天演变成一地鸡毛,仿佛共享单车大战的戏码重演。面对这样疯狂而又戏剧性的乱象,面对资本和人力的巨大浪费,企业界需要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下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