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关注学生活动,要关注学生思维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无庸质疑,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的情况下,甚至有人认为凡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在这种思潮的误导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领域却刮起了一股疯狂的“活动教学”之风。现在,在我们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但在对这些活动耐心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又会感到活动中又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那就是——“思维不足”。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以后,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下面就这个问题想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因为很多科学教育者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
  有些人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了。虽然两者都倡导学生的主体性,都提倡体验式学习。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它不否认对知识的学习,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同时也承认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形式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而“动手做”提倡的是“做了才能理解”的理念,非常重视第一经验的学习。由此可见,“动手做”更强调的是动手,而科学探究则更强调动脑;“动手做”重视的是第一经验的学习,甚至认为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模式,而科学探究却不否认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把探究教学理解为活动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把精力过多地考虑到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问题。我听了许多节科学课,有全国的、省级的、市级的科学比赛课,发现有的科学教师上的科学课,课堂很热闹,可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听过一节省级科学比赛课,上的是《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学准备充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教学游戏多,吹、拉、弹、唱都俱全。课堂上,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吹、拉、弹、唱,课堂上显得很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一连做了多次游戏活动,老师问学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没办法,这位科学教师只得自己把结论告诉学生。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过分强调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一味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这样的教学现状,失去了科学教学活动的价值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价值,更谈不上为学生的后继科学学习打基础了。?还有些人把科学探究机械化地理解为一种流程了。认为探究必须要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做计划、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而事实上,对问题的讨论来寻求答案、对资料的分析来提取信息也都是一种探究模式。科学探究不一定都需要动手,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来进行。我们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种机械形式,它的本质应是思维。否则,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是无法完成探究教学的。
  二、实际的课堂确是学生动手时热火朝天,交流汇报时就几个优秀学生在撑门面
  老师把动手做的做与自主探究等同起来了,当然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有目的的做是在探究,然而实际中确实多数学生盲目的,机械的操作式的,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活动中。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准备了许多常见的材料,还有粉笔,棉布等,实验中学生只是把材料放入水中,看材料的沉与浮,对于沉的过程中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沉等学生没有关注,思考。特别是粉笔,棉布,其实这两个材料非常好,他们不仅由浮到沉,而且还伴随一些现象发生,但课中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认真的关注,获取丰富的信息,造成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三、活动本身没有给学生思维的成分
  比如在《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先让学生观察了小灯泡和电池的结构,但是由于没有在连接灯泡前让学生思考怎样连接,所以学生动手操作时只是用自己以前的知识经验来连接,并没有联系灯泡和电池的结构来连接。也就是说学生在操作时没有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致使学生只想出一种连接方法,并且对“电在小灯泡里怎样流动”这个问题毫无头绪。
  四、我认为活动有余,思维不足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
  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关键在教师是否能按照新理念去设计活动,提出问题-预测-实验-发现新问题-再预测-再实验。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思维认识,学会科学探究。一开始教师可能要引导,但绝对不是控制。当学生发现新问题时,应当鼓励学生去思考,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不符,教师不是打断就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出现思维定势。
  以上是我对造成“活动有余、思维不足”这一不良现象的原因,做的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育新小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思想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得体地学以致用。  在英语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人文思想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采
期刊
当前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主要表现在思想禁锢,题材雷同化,缺乏真情实感。有人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结为:一是生活积累不够;二是阅读面不宽;三是写作技巧不高。  新创意作文研究所所长郑北京在《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天才》里反驳了这些观点,并且找到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其原文如下:  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天才  莫里哀的著作中有这样的对话——哲学教师对茹尔丹先生说:“凡不是散文的东西就是韵文,凡不是韵文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均衡程度更高一點,便于教学活动整体推进。实际上,这一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任何一个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与能力方面都是具有差异性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消除这种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开展了一些探究与尝试,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面对学生在语
期刊
【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考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现行的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的评价应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对学生的评价有针对性,用于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要求不应一刀切,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  【关键词】甄别;心里碰撞;针对性;教育功能  行为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可以,评价对一个人的重要
期刊
【摘要】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强制”。充分体现了她的必要性。在进行新课改的进程中,笔者有两点体会与大家共享: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分别从两个两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改;社会性;自主;合作;探究  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强制”
期刊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历久不衰的一种检测形式。多年来,作文的考查形式不断变换创新,评价标准也逐步完善。近年推出的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检测形式以及作文评分标准,都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体现“丰富”,不仅要求文章材料丰富,更要求文章的内涵丰富。这种考查方式给了写作一个宽松的环境,但确实也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学生的选材范围虽然广阔,学生心中却“广阔有限”——可入题的素材寥寥无几。怎样使学生的素材从无到有,并且丰富
期刊
变压器主要涉及的是交流电,而交流电中的许多问题:如功率因素及功率的计算式;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瞬时值与有效值的区别,互感、自感等等,其处理方法与稳恒电流有很大不同。这些问题在高中教学中本来不必涉及,但某些资料不仅以此命题,而且往往给以错误的答案或引导。这里,仅举一例加以分析。  例.如图1所示,导体杆AB处在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杆匀速运动,则电压表读数为零  B.若杆匀加
期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诗歌总集,早在春秋时代(距今2500年左右)就编成了。当时称《诗》,西汉时才有“经”名。这些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奴隶制时代的乐歌。  《詩经》描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面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层次、各方面的生活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题材十分广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还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染整测试教学实际,通过在印染测试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讨,初步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染整测试;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案例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理,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启发式教学,又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课
期刊
一、观察函数式,充分利用函数单调性,确立解题路径  【例1】已知函数f(x)=lnx-ax2+x(a∈R).  (1)求a的最大值,使函数f(x)在(0,+∞)内是单调函数;  (2)若对于任意的x∈(0,+∞),总有f(x)≤0,求a的取值范围.  解:(1)当a≤0时,f(x)在(0,+∞)内单调递增.  当a>0时,  方程-2ax2+x+1=0判别式Δ=1+8a>0,它有两个不等实根x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