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其他文献
人工选择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人工选择产生了适合人类需要的物种。物种在其形成过程中和以后人们的养育下,大都快速的退化而失去了自然生存能力。不科学的饮食和舒适
<正>中国雕塑界集中了三十年代留法、五十年代留苏及本土传统中培育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三代雕塑家,三股力量汇合,奠定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现实主义雕塑体系,新中国的现
在师专类学校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马上施行实验课的单元性与开放式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中耐挫折能力较差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根据问题产生根源,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和建议。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基本尺度,是关系到一个图书馆馆藏开发利用程度与用户水准的决定因素之一。如何选择更新和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许多大
本文对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方法钠熔法实验的异常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解释。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巳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尝试用政策性原因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全球意识、提高意识、能力意识、道德意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数学建模竞争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指出了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独到作用,积极倡导数学建模竞争在大学和中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