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校安全;法制教育;责
任;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2—0030—01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应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在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实践中,要坚持 “三个结合”:即坚持与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相结合,整合学校德育、教研等部门的力量,进行法制和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每学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安全法制专题教育活动,普及安全及法制知识;坚持师德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推行并落实“安全工作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个阶段的安全教育任务,同时,要利用好每学期一次或几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安全教育知识,让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工作;还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整顿,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安全环境。
二、细化安全责任,落实常规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细化安全责任,落实常规管理,才能使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学校校长要在强化自身安全责任的同时,细化明确班子所有成员、教职员工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让大家共同挑起学生安全监管和教育的重担。学校安全工作中,学生上体育课、开运动会、参加课外活动、下晚自习后、上实验课或劳动课,尤其是早操、课间操、集会、上下楼梯等时段,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只要我们每天把这些时段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安全就会牢固很多。
三、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预警机制
安全隐患时时存在,学校除经常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外,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排查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对各班级患有重大疾病、隐性疾病的学生,每学期要进行两到三次的排查登记,建立健全学生的健康档案,并安排班主任、科任教师随时关注这些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告知家长。同时,还要对电视、网络上报道的涉及校园安全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及流行性传染病、学生违纪违规、教师管教方法不当等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通过教职工例会、校园黑板及时进行预警通报,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多发的交通事故,突发的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和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把预防和应对这些安全灾害(难)的知识和能力教给学生,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根据我校近年的实践,“安全教育课”需要开发符合当地以及学校实际的教材作为教学支撑,内容应涉及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溺水、雷击、传染病预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校园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同时,每周应安排1—2课时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堂,增长见识,汲取教训,提高应急、自救、自护能力,使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终生受益,使学校教育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汇聚全校之力,创建“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校长的梦,是教师的梦,也是学生的梦,更是家长的梦。让学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让孩子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拥有安全的校园环境,应该是学校持之以恒、奋力追求的目标。校长要充分调动班子成员、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人人抓安全、事事想安全的良好氛围,汇聚全校师生之力,创建平安校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编辑:蔡扬宗
任;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2—0030—01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应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在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实践中,要坚持 “三个结合”:即坚持与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相结合,整合学校德育、教研等部门的力量,进行法制和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每学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安全法制专题教育活动,普及安全及法制知识;坚持师德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推行并落实“安全工作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个阶段的安全教育任务,同时,要利用好每学期一次或几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安全教育知识,让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工作;还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整顿,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安全环境。
二、细化安全责任,落实常规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细化安全责任,落实常规管理,才能使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学校校长要在强化自身安全责任的同时,细化明确班子所有成员、教职员工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让大家共同挑起学生安全监管和教育的重担。学校安全工作中,学生上体育课、开运动会、参加课外活动、下晚自习后、上实验课或劳动课,尤其是早操、课间操、集会、上下楼梯等时段,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只要我们每天把这些时段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安全就会牢固很多。
三、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预警机制
安全隐患时时存在,学校除经常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外,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排查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对各班级患有重大疾病、隐性疾病的学生,每学期要进行两到三次的排查登记,建立健全学生的健康档案,并安排班主任、科任教师随时关注这些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告知家长。同时,还要对电视、网络上报道的涉及校园安全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及流行性传染病、学生违纪违规、教师管教方法不当等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通过教职工例会、校园黑板及时进行预警通报,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多发的交通事故,突发的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和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把预防和应对这些安全灾害(难)的知识和能力教给学生,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根据我校近年的实践,“安全教育课”需要开发符合当地以及学校实际的教材作为教学支撑,内容应涉及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溺水、雷击、传染病预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校园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同时,每周应安排1—2课时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堂,增长见识,汲取教训,提高应急、自救、自护能力,使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终生受益,使学校教育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汇聚全校之力,创建“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校长的梦,是教师的梦,也是学生的梦,更是家长的梦。让学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让孩子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拥有安全的校园环境,应该是学校持之以恒、奋力追求的目标。校长要充分调动班子成员、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人人抓安全、事事想安全的良好氛围,汇聚全校师生之力,创建平安校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