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地理课堂旧圈拓宽学生求知的渠道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教师除了要增强自身的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放眼各学科的前沿知识,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格外,还要跳出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创设多样、生动、灵活、务实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求知的渠道,造就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学生只知结果,不知原因,教师就得提醒学生多留心身边发生的现象,多问问为什么。如为什么离日最近时却是我们最冷的冬季?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极光和光环有何异同?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质疑,哪怕这些问题与地理毫不相干。学期结束时,对每位学生的提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评比,且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依据之一,这样做能唤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虽然学生提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但老师绝不可嘲笑他们,哪怕是再含蓄的。否则刚培养的一丁点兴趣会被你扼杀在摇篮中。尽管有些问题暂时还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或是根本不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清楚,或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切不可置之不理。传统的教学都习惯于自上而下,即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决定的,学生毫无选择的余地,但学生也有自己的思维,也有不同的求知欲,其中的部分学生也不满足于“师讲生听”的僵硬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说地理课应该怎么上?上什么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后提供哪些服务,或者同学间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书籍、电视节目等可以相互推荐。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备课、上课,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教学的针对性也大大增强,可以在同等的时间内学到更实惠的知识。
  二、从课堂走向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传统的地理教学习惯于“师讲生听”的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依赖于教师的讲述,教学信息的流向偏向“从师到生”的单一方向,教学环境基本局限于课堂之内,多数课还是注入式的“满堂灌”,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庸才。地理学不仅仅是以讲述和解释地理事实为目的的科学,新时代的地理学更注重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原理和空洞的理论,不如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身体验一下身边发生的一切。笔者曾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上社会,去发现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写出简短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有的学生写了家乡一条小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些学生写了当地城市和工业布局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比较简单,但还是触及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虽然他们的观点还不太成熟,但这是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这总比课本上空洞的理论强得多。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办地理园或地理教室,让学生参与地理园或地理教室的设计和制作,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成为直观教学的基地;成为地理教学的乐园。
  三、联系时事和现实,培养正确的地理观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最终将应用其理论、技术和人才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和全球问题的解决。高考综合科目命题的宗旨在于考查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当然要突出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中学地理正是以这些全球性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这些重大现实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协同进化;利己与利他、当代和后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土整治、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热点问题,如“绿色革命”、“白色污染”、“温室效应”、“地区冲突”等等。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人类的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多关心时事、注重现实。所以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学内容过分专业化和学术化的状况,减少过多过难的地理原理和地理理论的讲解,增加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特别要增加人地关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了解基本国情,懂得基本国策,理解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学地理教育绝不是仅为培养地理专业人才服务,更不是使学生具有较为精深的地理专业知识,而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及国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但应当是智力的,而且还应当是品德的、体质的、心理的(即全面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开发和培养。所有这些仅仅想依靠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目的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使地理教育真正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使中学地理学科的地位得到升华。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中学地理教育的又一个崭新的春天的到来。
其他文献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晋中地区位于太行山中段,是一个拥有近300万人口的农业大区。从1996年以来,我区连续遭受了洪灾和持续高温干旱的影响,给全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校园区域网已经是普遍存在了,网上教学也即将成为一种现实。特别是高中阶段新教材的改革,使得教育教学成为一种无纲无界的运用性和开拓性工作,教师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所学的知识。由于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上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三尺讲台,铸就人生理想”,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学生在探索求学中找寻自己人生的方向,班级就成为实现这些的主要阵地,成为人生目标的重要场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是组织者的教育生活群体,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帮助的合作关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得知识,同时也在班集体中建立起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很多时候扮演着多种
城庄沟林场开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李海庆张枝烈近年来,黑茶山森林经营局城庄沟林场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改革,两个文明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而,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要像春风一样能触动学生的心扉,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像春光一样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渗透,触动学生心扉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积
改革面貌新管理出效益——太行林局纤维板厂生产经营情况剖析续河元卢居峰张改英太行林局纤维板厂位于和顺县城内,现有职工225人,其中正式职工155人,临时工45人,离退休人员25人。占地面积约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流传千古,脍灸人口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这样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