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患者在出现癌症疼痛时,不敢向医生叙述疼痛,也不敢用止痛药。一些人担心用止痛药会“上瘾”;一些人则认为疼痛能忍则忍,也许忍一忍就会好起来;还有人认为,只有通过抗癌治疗才能缓解疼痛,担心叙述疼痛和治疗疼痛会分散医生对自己抗癌症治疗的注意力。剧烈的疼痛使他们无法入睡,无法行走,甚至无任何乐趣可言。疼痛及“忍痛”,可谓是“雪上加霜”。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统计表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占70%,其中30%患者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药物治疗是癌痛姑息治疗的首选,可使90%的患者得以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拼命“忍痛”,不敢用止痛药,更不敢用任何麻醉性镇痛药的癌症患者,并非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解除患者对癌症疼痛治疗的种种顾虑?
“忍痛”有害无益
疼痛感觉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保持性防御机制,警示机体避开外在疼痛刺激。但是,对癌症患者来说,持续存在的慢性疼痛就不再是保护防御反应,而是严重干扰生活质量的痛苦。疼痛的痛苦感受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失眠、恐惧等心理精神上的改变,严重影响他们的活动能力、生活生理能力及与他人的正常交往能力。疼痛的恶性刺激,还可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凝血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心理系统并发症。有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如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等。
疼痛发生后,癌症患者应采取合理的止痛治疗。因为“忍痛”不仅直接导致痛苦,而且还有演变成难治性疼痛的危险。从发病机制看,初期的急性疼痛大多是伤害感受性疼痛,经久不治的疼痛,将恶性刺激导致疼痛机制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转化,表现为疼痛过敏、疼痛异常、自发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变化。例如,轻轻触碰就会诱发剧烈疼痛,或不同于麻木样疼痛、放电样疼痛等异样疼痛,或伤口愈合后,仍然有自发性疼痛。当急性疼痛迁延成这些难治疗性疼痛的时候,欲控制疼痛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更大的剂量、更复杂的止痛治疗方案,以及承担更多的用药不良反应风险。
克服“上瘾”恐惧
目前,控制癌症疼痛的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止痛治疗是癌痛治疗的基本方法,可用于不同病期的癌症患者。药物止痛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止痛治疗方法。例如,当抗癌治疗可能获益和耐受时,积极抗癌可能控制疾病并缓解疼痛。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药物止痛治疗可能是唯一可能获益,甚至唯一可能耐受的止痛治疗方法。而在止痛药物中,麻醉性疼痛药,即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相比较于非甾体类止痛药,麻醉性镇痛药不仅止痛作用强,而且长期用药不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肝脏毒性及肾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性镇痛药是“双刃箭”,合理用药安全有效,滥用则可能“上瘾”。所谓“上瘾”是医学术语所指药物的精神依赖性。一般地说,“上瘾”仅发生于未按医疗原则的滥用药物。例如,非法注射海洛因等毒品。然而,在医生指导下,遵循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不仅能有效、方便、经济、安全控制疼痛,而且能避免发生用药“上瘾”等不良后果。例如,相对于静脉或肌肉注射而言,口服途径给药,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突然上升所致的“上瘾”般的欣快感;按时给药,可以维持理想止痛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发作所致的痛苦及情绪低落。
总之,疼痛发生后,不必“忍痛”。合理止痛治疗,安全有效。
支招 癌症患者一旦发生疼痛,不必忍痛,因为“忍痛”有害无益。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疼痛是患者的自我感受,世界上尚无任何仪器可以准确测出疼痛及疼痛程度。因此,患者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疼痛,主动参与疼痛评估,这是止痛治疗的良好开端。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统计表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占70%,其中30%患者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药物治疗是癌痛姑息治疗的首选,可使90%的患者得以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拼命“忍痛”,不敢用止痛药,更不敢用任何麻醉性镇痛药的癌症患者,并非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解除患者对癌症疼痛治疗的种种顾虑?
“忍痛”有害无益
疼痛感觉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保持性防御机制,警示机体避开外在疼痛刺激。但是,对癌症患者来说,持续存在的慢性疼痛就不再是保护防御反应,而是严重干扰生活质量的痛苦。疼痛的痛苦感受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失眠、恐惧等心理精神上的改变,严重影响他们的活动能力、生活生理能力及与他人的正常交往能力。疼痛的恶性刺激,还可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凝血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心理系统并发症。有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如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等。
疼痛发生后,癌症患者应采取合理的止痛治疗。因为“忍痛”不仅直接导致痛苦,而且还有演变成难治性疼痛的危险。从发病机制看,初期的急性疼痛大多是伤害感受性疼痛,经久不治的疼痛,将恶性刺激导致疼痛机制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转化,表现为疼痛过敏、疼痛异常、自发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变化。例如,轻轻触碰就会诱发剧烈疼痛,或不同于麻木样疼痛、放电样疼痛等异样疼痛,或伤口愈合后,仍然有自发性疼痛。当急性疼痛迁延成这些难治疗性疼痛的时候,欲控制疼痛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更大的剂量、更复杂的止痛治疗方案,以及承担更多的用药不良反应风险。
克服“上瘾”恐惧
目前,控制癌症疼痛的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止痛治疗是癌痛治疗的基本方法,可用于不同病期的癌症患者。药物止痛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止痛治疗方法。例如,当抗癌治疗可能获益和耐受时,积极抗癌可能控制疾病并缓解疼痛。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药物止痛治疗可能是唯一可能获益,甚至唯一可能耐受的止痛治疗方法。而在止痛药物中,麻醉性疼痛药,即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相比较于非甾体类止痛药,麻醉性镇痛药不仅止痛作用强,而且长期用药不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肝脏毒性及肾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性镇痛药是“双刃箭”,合理用药安全有效,滥用则可能“上瘾”。所谓“上瘾”是医学术语所指药物的精神依赖性。一般地说,“上瘾”仅发生于未按医疗原则的滥用药物。例如,非法注射海洛因等毒品。然而,在医生指导下,遵循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不仅能有效、方便、经济、安全控制疼痛,而且能避免发生用药“上瘾”等不良后果。例如,相对于静脉或肌肉注射而言,口服途径给药,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突然上升所致的“上瘾”般的欣快感;按时给药,可以维持理想止痛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发作所致的痛苦及情绪低落。
总之,疼痛发生后,不必“忍痛”。合理止痛治疗,安全有效。
支招 癌症患者一旦发生疼痛,不必忍痛,因为“忍痛”有害无益。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疼痛是患者的自我感受,世界上尚无任何仪器可以准确测出疼痛及疼痛程度。因此,患者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疼痛,主动参与疼痛评估,这是止痛治疗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