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日针对我市农时制订阶段播放计划,安排了一定比重的水稻种植技术课件。随后,笔者在一次下乡中,有老乡向我反映:“你们安排的那个课件太老套了,前年播的这个片,去年播的这个片,今年还播这个片,想让我们看多少遍啊?”笔者闻言,尴尬不已。不是笔者盲目应付,实在是适用课件太少,不知不觉就拿以往播过的老课件充了数。不得不说,我们的教学资源建设速度已经有落后于百姓学习需求的嫌疑。
  在基层单位,教学资源建设有“三难”:一曰内容单一规划难,同一个选题、同一种类型,你做我也做,今年做完明年接着做。比如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拍先进村支书事迹,结果这个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制作资源,各地均无余力制作别的类型片,造成了教学资源从类型到内容上的单一化、同质化。二曰力量单薄资金少,远程办的制作团队人力有限、资金不足,有的区县级远程办甚至根本没有专门的制片人才和制作经费,导致不少基层单位在教学资源开发上裹足不前。三曰动力不足无人做,做了片子没奖励,不做片子没处罚,做与不做一个样,结果很多基层单位干脆就不做,导致教学资源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削弱。这“三难”就如套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上的三道“紧箍咒”,经常使我们“片到用时方恨少”。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源头活水,不解决资源建设开发上的矛盾和困难,远程教育就会丧失与时俱进的动力,甚至最终失去市场。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加强基层单位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能力和力度。
  首先,应制定规划绕过课件同质化陷阱。当前,有些类型的课件大量累积、重复拍摄,而有些类型的课件却相对匮乏、更新缓慢,课件开发制作多是任务型的“一阵风”,导致课件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应结合实际,每年统一编制详细的教学资源规划及开发制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课件开发制作的任务目标,分解制作任务,细化课件类型。制定这样的规划,应充分考虑现有课件类型分布、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各成员单位制作能力,从而做到有总有分,整体上有序,细节上制胜。
  其次,应整合资源挖掘课件制作开发潜力。只靠组织部门自有的拍摄力量是不够的,甚至加上本地电视台也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分散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压力,让更多单位投入到资源建设大军中来。应大力推广课件共做共享与阵地共建共用的教学资源整合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涉农项目的资源,形成合力弥补自身制作力量的不足。还应与图书馆、人社局、农业局、计生委、林业和畜牧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合作形成共同开发格局,分散制作压力,拓展课件来源。
  第三,应实施有效奖惩督促课件开发工作力度。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甚至做好不如做坏、做了不如不做,是以往打消基层单位课件制作积极性的主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合理引入相关补贴政策和奖惩机制,实行绩效考核。一方面,要实行课件制作补贴制度,将课件按内容划分为专门制作和资源整合制作两种类型予以适度资金补贴,减轻基层单位负担的同时增强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奖惩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课件评比确定奖惩对象予以适度奖惩,对完成任务好、课件质量高、制作数量多的单位,尤其是课件被市级以上远教平台和党建栏目采用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评优时加分;反之则通报批评,评优减分。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远教是“事”,远教教学资源就是至关重要的“器”。我们不能临阵磨枪,等到没有合适的课件资源可用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而要未雨绸缪,将问题消弭于萌芽,将建设贯穿于始终。教学资源建设尚任重而道远,广大远教工作者仍需上下而求索。
  (作者为江西省萍乡市远程办干部)
其他文献
案例链接:某县远程办接到部里的一项紧急制片任务,由于想在制片上有所创新,便没有像以往的工作流程那样进行先期案头工作,而是直接投入了拍摄,在现场直接策划并选材。虽然拍摄很顺利,然而部领导在审片时,却对成片很不满意,批评远程办拍得“没有政治性”。与此事形成对照的是,某区远程办严格按照制片流程,每次制片前都要写好解说词文字脚本并送审,但由于送审耽误了一定时间,导致每部片子的拍摄进程都显得“急匆匆”的,如
期刊
重庆市潼南县采取有效措施,夯实远程教育工作基础。一是立足载体抓建设。以“双创双争”活动为契机,抓好站点建设评选工作。目前,已建成市级示范站点3个、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基地3个,培养市级优秀站点管理5人、学用标兵2人。二是严格督查抓管理。采取商家巡查、镇党委自查、县委抽查的“三查”方式,即对设备供应商、信号接入商对站点运行情况和信号传输情况进行定期巡查;镇党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辖站点运行情况开展自查;
期刊
画面是电视传播中最基本的界面,而色彩又是电视画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由此可见色彩之于专题片的重要程度。色彩的有效把握不仅能丰富画面内容,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感觉符号,如能恰当运用,它就会胜过无数的文字描述,而让人直观地体会到电视片主人公身处的情境及编导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尽管色彩算不上电视专题片成败的决定因素,但其为专题片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还是极为重要的。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色调的运用在
期刊
专题片在叙事时,或因编导独特的构思,或由于全片时长的客观限制,或出于对整体结构比例的考虑,往往会出现跳跃性叙事(也称省略性叙事),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叙事空白。这些空白除了编导有意为之的留白外,其他的实质上等于叙事的缺失,会导致观众在收看时产生理解障碍。因此,针对这类空白,必须进行适度的“补白”,来保证全片整体叙事的完整性。  文补白  文补白,就是采用解说词、字幕、同期采访等专题片中的文字形
期刊
说到台湾金马奖,那可是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项之一,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不必说,人们对入围金马奖影片的第一印象也往往会倾向于大导演、大制作。如果把金马奖和党教片联系到一起,估计不少人都会大跌眼镜。然而,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政法委、公安局组织拍摄的影片《神探亨特张》却将这“不可思议”变作现实,一举在第49届金马奖的争夺中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剪辑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影片以其反映的崇高的人性光辉和深刻
期刊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西城社区利用远教将社区打造成文化活动之“家”,让居民在茶余饭后感受到学习之乐、活动之趣与和谐之风。  依靠组织集中学习来提高文化水平的传统方法,在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多元发展的今天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西城社区别开蹊径,采取“三参加、三带动”的措施,筑起引领社区文化生活的“学习之家”。首先,老党员参加,带动新党员。每天上午,组织
期刊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会犹豫彷徨。”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优秀大学生村官高康的一句话。然而,人生的道路充满波折,难免有彷徨的时候,高康又岂能例外。而高康的优秀之处在于,彷徨中他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方向。  关于价值的顿悟  怀着浪漫的幻想来到唐山市丰南区西崔坨村担任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的高康,在到岗几天后便进入了人生的“空窗期”。当时的西崔坨村贫困落后,环境脏乱差,使高康心目中关于农村的美好想象轰
期刊
●作品简介  《鄂尔多斯星空》是一部用电视纪实手法反映鄂尔多斯市党建及组织工作的电视片,从2012年5月开始创作到2013年7月完成,历时一年多时间。摄制组先后深入鄂尔多斯市260多处采访点实地拍摄300余组镜头,录制同期声、现场音50多个,累计拍摄高清视频素材37小时,整理出两万多字采访笔记,翻阅核对近5万字的文稿及200余张照片,经过后期包装制作,形成上下两集共50分钟的电视片。在2013年的
期刊
1. 真实。就是真实自然,有真情实感。如,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创作的《做一辈子志愿者》,反映志愿援助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的老党员叶如陵退休后长期志愿为孤寡、伤残老人上门看病的典型事迹。淡淡的几个字,以真挚的情感色彩,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真实是专题片的生命,拟定设计片名也不例外,那种假大空、小题大做,甚至装腔作势的片名会让观众嗤之以鼻。  2. 准确。就是紧扣内容,确切地表达中心思想,不跑题。如,山
期刊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如何做好新闻节目,如何创新新闻节目的报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传统电视媒体区别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传统媒体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块重要阵地。  一、央视新闻节目创新之处  1. 用数据说话,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直观  以央视的各档新闻节目为例,“两会”期间除了《新闻联播》推出的《两会大数据》之外,午间的重点新闻节目《新闻30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