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二十余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时代,经历了课改前与课改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无数次地问: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减负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真真切切地上好每一堂课,关键还是认真有效地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有效课堂源于有效备课,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着眼于教师高效备课的研究,在这里,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课前预设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案,这就如同打仗,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前提。所以要强调备课,下面谈其中的三点。
1.在“备教材”上下工夫。(1)要看教参,一定要细读,必须把握好教学的目的、重难点和教材上每个环节的用意。(2)要看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资料。一些可用的知识点可以填充到课程里,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学习透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当学生将凸透镜靠近书本时,发现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像;当通过凸透镜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3)最后再看两篇现成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参考别人上这节课的精彩环节,同时又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为了缩短教师与学生在认识教材上的距离,教师备课时应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习本节内容。例如,小实验“纸杯烧水”。实验前,由于生活经验的原因,许多学生觉得:用纸杯怎么能把水烧开呢?然而实验事实是水被烧至沸腾,而纸杯未燃烧。学生在惊讶之余,必然想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总之,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优化“课堂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带着新问题去。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很多,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自制教具,从生活中找实验材料。例如,用装满水的玻璃杯验证大气压的作用;用“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教学光的折射;用“鸡蛋落入水杯”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等。对于新课的教学设计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1)抓住主题,理清思路;(2)注重过程,引导参与,加强训练。设计巩固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练习题设计成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题,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一堂好课不仅要巧设导入,还应该处理好结尾,让学生觉得课已尽而余味无穷。
二、课堂生成备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课堂是活生生的课堂,课堂是每个学生能动的课堂,课堂上随时会有意外发生,教师光有课前备课,不足以应对课堂上产生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课堂备课的思想。
事实上,“变”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重要特征。新课改要求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一来,课堂“变数”就增多,不可预知的内容就增加。而此时,如果一味地依据教案上课、照搬教条上课,那就是刻舟求剑。只有一切依从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方向、有目标地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变”的精神,做到求变、会变、善变,在变化、调整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课后辅助备课
教学是连贯性、承接性很强的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弄懂吃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这就产生了课后备课的问题。事实上,课后备课不仅是为了辅导而备课,还可以对课堂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反思,并及时反馈到课前教案之中,以充实、提升教案,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问题重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所以,课后的反思是备课的延续。反思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反思教师的教。这包括总结本节课的亮点、积累成功经验,查找不足、探索对应策略。第二,反思学生的学。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和创新见解。
当然,“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尽”,如何使备课更科学、更高效,大家都要想办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寻到一条更加符合科学规律的高效备课之路,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课前预设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案,这就如同打仗,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前提。所以要强调备课,下面谈其中的三点。
1.在“备教材”上下工夫。(1)要看教参,一定要细读,必须把握好教学的目的、重难点和教材上每个环节的用意。(2)要看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资料。一些可用的知识点可以填充到课程里,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学习透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当学生将凸透镜靠近书本时,发现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像;当通过凸透镜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3)最后再看两篇现成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参考别人上这节课的精彩环节,同时又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为了缩短教师与学生在认识教材上的距离,教师备课时应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习本节内容。例如,小实验“纸杯烧水”。实验前,由于生活经验的原因,许多学生觉得:用纸杯怎么能把水烧开呢?然而实验事实是水被烧至沸腾,而纸杯未燃烧。学生在惊讶之余,必然想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总之,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优化“课堂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带着新问题去。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很多,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自制教具,从生活中找实验材料。例如,用装满水的玻璃杯验证大气压的作用;用“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教学光的折射;用“鸡蛋落入水杯”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等。对于新课的教学设计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1)抓住主题,理清思路;(2)注重过程,引导参与,加强训练。设计巩固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练习题设计成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题,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一堂好课不仅要巧设导入,还应该处理好结尾,让学生觉得课已尽而余味无穷。
二、课堂生成备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课堂是活生生的课堂,课堂是每个学生能动的课堂,课堂上随时会有意外发生,教师光有课前备课,不足以应对课堂上产生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课堂备课的思想。
事实上,“变”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重要特征。新课改要求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一来,课堂“变数”就增多,不可预知的内容就增加。而此时,如果一味地依据教案上课、照搬教条上课,那就是刻舟求剑。只有一切依从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方向、有目标地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变”的精神,做到求变、会变、善变,在变化、调整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课后辅助备课
教学是连贯性、承接性很强的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弄懂吃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这就产生了课后备课的问题。事实上,课后备课不仅是为了辅导而备课,还可以对课堂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反思,并及时反馈到课前教案之中,以充实、提升教案,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问题重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所以,课后的反思是备课的延续。反思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反思教师的教。这包括总结本节课的亮点、积累成功经验,查找不足、探索对应策略。第二,反思学生的学。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和创新见解。
当然,“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尽”,如何使备课更科学、更高效,大家都要想办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寻到一条更加符合科学规律的高效备课之路,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