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习惯;数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20
  一、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什么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具有看书并读懂其中内容的能力。什么是數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这样,“数学阅读”就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阅读,它还具有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当然,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题,解题时很多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阅读题目不认真、不重视“数学阅读”等,从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出现。从这一角度来看,“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解题和数学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点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入手,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进行“数学阅读”。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引导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养成“数学阅读”习惯,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对“数学阅读”意识进行渗透,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
  例题1.已知甲比乙大了15岁,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那么乙现在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前,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题的思考,教师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题目,再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阐述如何求解这道数学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习题练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在学生解题过后,教师随机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为全班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讲解。
  学生1:我们设甲的年龄为y,乙的年龄为x,因为“甲比乙大了15岁”,那么就可以得出y-x=15。又因为“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我们可以得出y=2x,从而可以得出x的值为15,那么y的值为30,所以乙的年龄为15岁。
  教师:这位学生的想法十分清晰,答案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一看,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就是不认真阅读题目,没有看到“五年前”这三个字吗?我们同样是设甲的年龄为y,乙的年龄为x,因为“甲比乙大了15岁”,那么就可以得出y-x=15。又因为“五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我们可以得出y-5=2(x-5),通过计算可以得出y-2x=-5,这样通过对方程组进行求解,我们就可以得到x=20,所以我们能够得出最后的答案乙的年龄为20岁。
  在教师的启发下,有位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2:这位学生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求了y的值,题目并没有提问甲的年龄,而且在求解乙的年龄时也不需要求解甲的年龄,如果还计算甲的年龄,不是耽误计算的时间吗?
  教师在肯定学生2的举手发言后继续引导学生。
  教师:因此,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不但要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还需要看清题目需要的结论,这样才能够正确地、高效地解题,从而完成数学解题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在进行数学解题教学时,通过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问题渗透“数学阅读”意识,强化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2.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进行培养。在解题过程中,“数学阅读”技巧能够让学生搜集到题目中有用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解题。
  例题2.已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3,4),那么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多少?
  教师:从已知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3,4)。
  教师:没错,这里的点坐标并不是点P的坐标,而是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那么我们题目问的是什么?
  学生:这里问的也不是P点的坐标,问的是点P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
  教师:这道数学题有两个“坑”,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算前面的“坑”看到了,后面的“坑”也会掉进去。为了能够得到最后的答案,我们应该首先求出点P的坐标,根据已知条件,题目是关于x轴对称,所以x轴坐标不变,y轴左边取相反数就可以了,所以点P的坐标为(3,-4),那么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就是y轴坐标不变,x轴坐标取相反数为(-3,-4),这样解析我们能成功得出这道题的答案了。
  教师通过对数学题进行试题讲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3.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练习
  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时,学生的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数学阅读”练习作业,这样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所犯的数学阅读错误进行指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2]。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不但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本文通过数学解题,提出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三条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审题中的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数学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冬.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5-6.
  [2]袁晓.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2):43-43,4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361107)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科目,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观察能力作为提升写作水平的基础能力,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写作教学;观察能力;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词汇和语法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彻底搞明白英语语法,积累更多实用性较强的英语单词,并能够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才算是真正学好了英语,也能够更好地符合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需求。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穿插语法知识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更扎实地学好英语语法。  关键词:语法教学;新课程;教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关注中间生,合理运用提升转化策略,大力营造个性化的班级激励文化,科学地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促进中
摘要:看图写作是对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看图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根据不同的图片和写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方法指导。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看图写作;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14  许多学生在看图写作时存在图意解读不到位、语言简单、
合作教学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创建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教学环境,有效地提
为什么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rn地球上沧海桑田,天上却始终是那同一轮明月.曾经照耀着宋代苏轼的月亮,今天依然照耀着我们.rn尽管人类发射了很多人造卫星,然而地球真正的天然
期刊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们遵循的是地球自转的节律.春华秋实,大自然遵循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节律.rn生物为何要按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节律昼出夜伏,一岁一枯荣呢?这是生
期刊
摘要:肢体语言是由形体动作、表情动作和语言动作组成的,同时可以传递许多信息,是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肢体语言开展教学,能弥补很多口语表达和多媒体课件上的不足,拉近学生和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肢体语言教学的创新应用。本文从肢体语言的优势出发,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提出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肢体
对于新时代的人才来讲,优秀的品质和出色的能力同样重要.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促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确保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内容有效融合。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重要举措。教师只有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