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人社部高度重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问题,对此提出“三步走”的思路,在2016年要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根据介绍,所谓三步走,第一步是实行市级统筹,目前,市级统筹已经基本实现;第二部是解决省内异地就医问题,现在,已有27个省市能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第三步,就是要解决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按照目前的安排,今年要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将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快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建设。以金保工程业务专网为依托,以社保卡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在国家层面搭建好异地就医结算的平台。
二是指导各地做好异地就医结算的相关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做好与部级系统的对接。
三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包括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等政策。
从方便患者和改善民生的角度来讲,异地医疗直接结算是必然的趋势。然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呼吁和探索,虽然目前异地医疗直接结算有一定进展,但要做到全面覆盖似乎还有相当难度,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和代价。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异地医疗的结算背后有哪些成本?
这个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硬件成本,就是为了实施这个好事情,可能要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些系统,做数据库的建设,这都属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网络的建设问题。第二方面是软件建设,主要是过去的一些文件和规定需要重新审核或者废除,跟国家统一的标准对接起来。因为过去我们的医疗结算都是“划地为牢”的,有市的、有省的,还有合同医院的、非合同医院的等等这些规定都需要在这个制度下面进行统一清理,废止一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把全国统一起来。这项工作做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包括时间和人力的成本。
人社部表示,为了完善异地结算,人社部将会出台三方面的措施。包括体系和标准建设,医疗系统的对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真正实现异地医疗的直接结算,关键在哪儿?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关键还是标准的问题,因为目前我们是分地区、分层级来进行结算的,所以各地出台的标准是杂七杂八的。如果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就能获得突破。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个经费的支付,因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医保资金等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在资金支付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这需要全国统一筹划和安排。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医保都只能在本地的医院看病,这种情况产生,有自身的必然原因,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也反映出条块分割管理的弊端。从目前来看,以往的管理方式和现在大家的需求之间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否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方式进行解决?
这项政策主要是想把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因为我们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我们真正要建成一个全国或者异地共享的大数据网络,还是需要迈过很多的沟沟坎坎。比如这里就存在一个标准是不是需要统一、怎么来统一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医疗管理信息沟通的问题,比如各地方的医疗信息,是不是能够统一接口,统一操作的流程。还有涉及到医疗信息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传输的规则,以及社会保险的药品分类、代码等等,这些是不是都需要统一。我们现在说到的大数据也好,互联网+也好,它不是一个万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现在推出来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推出这项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有其他制度进行配套。因为医疗的需求不是基于现实资源的供给,而是基于购买力和支付水平,比如说我没有钱,可能就在县级的医院解决就医需求,如果有了钱可能就会到市级医院,然后到省级医院,如果条件更好一点,我愿意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大城市去解决。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以前因为不能异地结算,所以很多医疗的需求被迫或者说强制性的在当地来解决,现在建立一个异地就医结算,是不是以后大家就会更多地去一线城市更好的医疗机构来解决。那么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建立一些比如分级的诊疗制度,对这种医疗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
根据介绍,所谓三步走,第一步是实行市级统筹,目前,市级统筹已经基本实现;第二部是解决省内异地就医问题,现在,已有27个省市能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第三步,就是要解决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按照目前的安排,今年要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将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快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建设。以金保工程业务专网为依托,以社保卡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在国家层面搭建好异地就医结算的平台。
二是指导各地做好异地就医结算的相关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做好与部级系统的对接。
三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包括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等政策。
从方便患者和改善民生的角度来讲,异地医疗直接结算是必然的趋势。然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呼吁和探索,虽然目前异地医疗直接结算有一定进展,但要做到全面覆盖似乎还有相当难度,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和代价。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异地医疗的结算背后有哪些成本?
这个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硬件成本,就是为了实施这个好事情,可能要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些系统,做数据库的建设,这都属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网络的建设问题。第二方面是软件建设,主要是过去的一些文件和规定需要重新审核或者废除,跟国家统一的标准对接起来。因为过去我们的医疗结算都是“划地为牢”的,有市的、有省的,还有合同医院的、非合同医院的等等这些规定都需要在这个制度下面进行统一清理,废止一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把全国统一起来。这项工作做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包括时间和人力的成本。
人社部表示,为了完善异地结算,人社部将会出台三方面的措施。包括体系和标准建设,医疗系统的对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真正实现异地医疗的直接结算,关键在哪儿?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关键还是标准的问题,因为目前我们是分地区、分层级来进行结算的,所以各地出台的标准是杂七杂八的。如果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就能获得突破。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个经费的支付,因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医保资金等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在资金支付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这需要全国统一筹划和安排。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医保都只能在本地的医院看病,这种情况产生,有自身的必然原因,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也反映出条块分割管理的弊端。从目前来看,以往的管理方式和现在大家的需求之间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否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方式进行解决?
这项政策主要是想把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因为我们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我们真正要建成一个全国或者异地共享的大数据网络,还是需要迈过很多的沟沟坎坎。比如这里就存在一个标准是不是需要统一、怎么来统一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医疗管理信息沟通的问题,比如各地方的医疗信息,是不是能够统一接口,统一操作的流程。还有涉及到医疗信息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传输的规则,以及社会保险的药品分类、代码等等,这些是不是都需要统一。我们现在说到的大数据也好,互联网+也好,它不是一个万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现在推出来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推出这项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有其他制度进行配套。因为医疗的需求不是基于现实资源的供给,而是基于购买力和支付水平,比如说我没有钱,可能就在县级的医院解决就医需求,如果有了钱可能就会到市级医院,然后到省级医院,如果条件更好一点,我愿意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大城市去解决。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以前因为不能异地结算,所以很多医疗的需求被迫或者说强制性的在当地来解决,现在建立一个异地就医结算,是不是以后大家就会更多地去一线城市更好的医疗机构来解决。那么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建立一些比如分级的诊疗制度,对这种医疗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