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校探索“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合作探究”对于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无效或低效的表现,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校这一课改模式,本文指出课改中常见的几类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合作探究;无病呻吟;撒手不管;包产到户;形而上学
本校在新课改中探索了“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作为省级课题研究已经结题,成绩斐然。作为一线教师,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参加各学科的赛课评课活动,对这一模式自然有些感悟和体验。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是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过程。它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探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显然,“合作探究”好处甚多,如果贯彻得好,落实到位,确实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无病呻吟型合作探究
无病呻吟型,指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开展的合作探究问题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要么太简单,要么对于本课学习没有什么意义。比如,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环节,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读文中将军与文官的对话,找出体现两人心理变化的词语。”结果学生都去读课文,而且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几个词语。还比如,在历史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为什么秦能灭六国统一中国?”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很显然无论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是本课内容学习需要,这个问题是没有合作探究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学生去了解。要避免开展没有必要的合作探究,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两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你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如果他们个体都能完成的就没必要开展“合作”;如果是他们能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就更没必要要开展“探究”了。其次,要认真备课,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撒手不管型合作探究
撒手不管型,指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到最后只问学生要结果。这样做是不妥的,其结果是要么是一部分学生因自觉欠缺而不参与合作探究,要么是学生因缺少方法而进行杂乱无序的低效合作探究。曾听过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认识问题的“合作探究”,采用的形式是辩论赛,老师把辩题“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抛给学生后,只将学生简单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小组,之后老师再没给予更多的指导,其间学生的发言出现杂乱无序、重复啰嗦等问题,老师也没有及时修正,以致耽误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因而,“合作探究”应该都有老师的指导,复杂一些的问题甚至要在课前几天就要培训学生,指导学生,既使是不太难的问题教师在给出问题后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
包产到户型合作探究
包产到户型,指在课堂教学中有多个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老师将问题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各小组对某个问题实行承包制。这一模式常常是老师因为要探究的问题太多,担心完成不了课任务而采用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它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处理不好问题也很严重。比如,有的老师过分强调问题包干,甚至为了强化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还叮嘱学生“只种自己的责任田”“别帮他人除草”等。这样下来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中只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个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对其他问题不闻不问,一节课下来学生会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一知半解,就如盲人摸象一样。所以,要兴利除弊,我认为最好少用这一模式,如果偶尔要用也要尽量引导学生不仅要“种好责任田”,还要多去“串串门”。比如可以这样做: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形而上学型合作探究
形而上学型,指在教学中教师把“合作探究”看作一孤立的环节,是固定不变的模式,片面地追求其表面形式的一种教学行为。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让听课老师认为他是运用了“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就某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但没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没有在乎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老师也不管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到头来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对着问题进行讲解。所以要克服这种“形而上学型”的弊病,我们还要做到:一是通过课改培训增进教师对“合作探究”理解,强调其与我们整个新课堂的关联性,使它根植于每一个教师心中。二是各学科教研组通过相互听评课和教研活动的交流,明确“合作探究”在本学科中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多多运用它。
“合作探究”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和自身实际,兴利除弊,有效实施。使它为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带领着学生翱翔知识的天空。
(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
关键词:合作探究;无病呻吟;撒手不管;包产到户;形而上学
本校在新课改中探索了“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作为省级课题研究已经结题,成绩斐然。作为一线教师,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参加各学科的赛课评课活动,对这一模式自然有些感悟和体验。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是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过程。它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探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显然,“合作探究”好处甚多,如果贯彻得好,落实到位,确实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无病呻吟型合作探究
无病呻吟型,指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开展的合作探究问题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要么太简单,要么对于本课学习没有什么意义。比如,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环节,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读文中将军与文官的对话,找出体现两人心理变化的词语。”结果学生都去读课文,而且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几个词语。还比如,在历史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为什么秦能灭六国统一中国?”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很显然无论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是本课内容学习需要,这个问题是没有合作探究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学生去了解。要避免开展没有必要的合作探究,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两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你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如果他们个体都能完成的就没必要开展“合作”;如果是他们能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就更没必要要开展“探究”了。其次,要认真备课,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撒手不管型合作探究
撒手不管型,指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到最后只问学生要结果。这样做是不妥的,其结果是要么是一部分学生因自觉欠缺而不参与合作探究,要么是学生因缺少方法而进行杂乱无序的低效合作探究。曾听过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认识问题的“合作探究”,采用的形式是辩论赛,老师把辩题“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抛给学生后,只将学生简单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小组,之后老师再没给予更多的指导,其间学生的发言出现杂乱无序、重复啰嗦等问题,老师也没有及时修正,以致耽误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因而,“合作探究”应该都有老师的指导,复杂一些的问题甚至要在课前几天就要培训学生,指导学生,既使是不太难的问题教师在给出问题后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
包产到户型合作探究
包产到户型,指在课堂教学中有多个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老师将问题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各小组对某个问题实行承包制。这一模式常常是老师因为要探究的问题太多,担心完成不了课任务而采用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它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处理不好问题也很严重。比如,有的老师过分强调问题包干,甚至为了强化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还叮嘱学生“只种自己的责任田”“别帮他人除草”等。这样下来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中只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个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对其他问题不闻不问,一节课下来学生会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一知半解,就如盲人摸象一样。所以,要兴利除弊,我认为最好少用这一模式,如果偶尔要用也要尽量引导学生不仅要“种好责任田”,还要多去“串串门”。比如可以这样做: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形而上学型合作探究
形而上学型,指在教学中教师把“合作探究”看作一孤立的环节,是固定不变的模式,片面地追求其表面形式的一种教学行为。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让听课老师认为他是运用了“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就某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但没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没有在乎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老师也不管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到头来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对着问题进行讲解。所以要克服这种“形而上学型”的弊病,我们还要做到:一是通过课改培训增进教师对“合作探究”理解,强调其与我们整个新课堂的关联性,使它根植于每一个教师心中。二是各学科教研组通过相互听评课和教研活动的交流,明确“合作探究”在本学科中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多多运用它。
“合作探究”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和自身实际,兴利除弊,有效实施。使它为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带领着学生翱翔知识的天空。
(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