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更多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占40%多,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进行阅读训练,限定时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学生 阅读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吸取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是更多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35%。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在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占40%多,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是如何做的。
  一、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进行阅读训练
  对学生来讲,语文课堂是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所以搞好课堂教学,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学好每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只有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才能培养起来。在知识的海洋,老师是教不完的,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代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学习,这是最宝贵的。” 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后,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不仅眼前受益,而且终身受益。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助于学生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考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为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精心设计好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速读一遍,让他们自己尽快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找到自己在阅读文章时发现的不解之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我常常采取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现在的学生特别爱讨论,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讲解课文时,就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学生阅读课文时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句,对于这些词句,我往往让学生讨论,然后做出总结,把知识的讲解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起来。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限定时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资料太多。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限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高效速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训练前,教师按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好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好测试题目。先简单,后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对于语文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不看原文,凭记忆复述。学生互说互评,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对于文中的难点,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来讲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我常常找些课外阅读文章,这些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快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要求学生每天轮流讲故事,也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好办法。几年来,我坚持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讲故事。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增强时间观念,尤其是参加者都有一种竞争心理,看谁读书多,知道的故事多,讲得好。培养了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三、开展语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课堂上的45钟时间、课本里有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我开展了语文第二课堂,利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的选择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使所选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当。阅读材料要求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富有内涵,这样便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强的文章为主。比如:每册书后提到的文学名著,让学生能基本读懂,领会文章的大意,能大概了解故事的情节即可。
  到了九年级,阅读材料的篇幅可逐渐加大,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上、课下有机地配合,产生了良性循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2.阅读效果的检查要及时到位
  对一些中差生来说,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他们有时根本不去完成。因此,教师认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检查,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对阅读反馈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文章的来源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一定要阅读好,读到能基本成诵。因为这些是最易让学生接受的,它们是阅读其他文章的基础,课文学好了,就能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阅读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的文章也是一个很好的来源,这些文章,篇幅不长,所选材料与课本联系比较紧密。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书报、杂志。比如,中外名著、《语文学习报》、《中学生阅读》等。要求他们互换,做到互通有无,通过这种形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广泛接触有关人文、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有很多美文可供学生参考。学生读后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学教师,从学生升入初中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生阅读时,要求集中注意力,在快速阅读时,要求学生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回看”。回看是学生在阅读时由于没有理解句子的含义,返回去看或重读句子。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回视以至养成了一种习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只好再回头看前面的。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段落和全文的含义,读了半天还不知所云,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遇到生字就查字典,这样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也差,读完一篇文章,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查字典。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应要求学生避免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 遇到新文章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并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中碰上不理解的词句怎么办?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词意、句意的办法。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分段细读。泛读是对阅读材料不作全面、精细、认真的分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泛读教学,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粗读和跳读相结合。粗读是通过寻找主旨句, 获取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跳读是在文章中只寻找所需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根据阅读要求,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主旨句。
  按一定的方法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探索,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到那时定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是引导学生多看、多读。阅读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阅读方法、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同时阅读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进一步开发了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自己将来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但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难事。
其他文献
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即将面临就业或升入大学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的中职生,将很难接受社会的挑战。而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就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健康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上和社会上都处于良好的理想状态。”  一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写作是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但教师对初中写作往往认识不足或缺乏对教学方法策略的思考,致使学生总是望写作而兴叹,从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优化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有利于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英语写作 应用    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质与量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来,英语教学忽左
期刊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更要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那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使毕业会考优生率达80%以上。  关键词:初中 生物实验课 教学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内容研究者,转变理念,以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学习,勇做课改先行者。  关键词:互动教学,和谐气氛,感动思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融洽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  在这一过
期刊
[摘要] 本文探讨了构建生动—互动—感动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阅读前,营造生动的氛围,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阅读中,立足课堂,活用教材,快乐互动;阅读后,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内容,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感动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 生动 互动 感动 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至今仍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长
期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职校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
期刊
在田径比赛中,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参赛运动员能否发挥出真实水平,是取得优异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作为一名教练员,应当充分运用体育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工作,重视和改进赛前的准备活动,圆满完成比赛任务,不断提高比赛成绩,力争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一、赛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   在做准备活动后,体温略有升高,身体会感到微热,适度地增强体温可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使肌肉粘滞性降低,提高血液中红细胞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