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概况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干知识整合]
  [命题方向分析]
  从知识考查上看,对人文地理的考查是重点,命题内容主要涉及工业、农业、交通、旅游、城市等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主要作为地理要素分析和判断依据。从能力要求上看,客观题考查主要体现综合性,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主观题考查主要侧重区域性,主要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拓展]
  考点一、中国地形相关问题
  1 主要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脉空间定位示意图。
  利用主要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地形空间格局 从而实现区域微观定位是解题的基础环节。如下页图所示(粗线表示山脉):
  图示说明:(1)高原:I为內蒙古高原;Ⅱ为黄土高原;Ⅲ为青藏高原;Ⅳ为云貴高原。(2)平原:A为松嫩平原;B为辽河平原;C为三江平原;D为华北平原;E为长江申下游平原;F为珠江三角洲。(3)丘陵:①为山东丘陵;②为东南沿海丘陵;③为辽东丘陵;④为两广丘陵。(4)盆地:a为准噶尔盆地;b为塔里木盆地;c为吐鲁番盆地;d为柴迭木盆地;c为四川盆地。
  
  2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气候等的影响。
  从位置看,我国既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又有跨越经度多的特点。从地势看,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从地形类型看,具有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从地形分布看,具有东部多平原与丘陵、西部多高原和山地的特点。这样的位置与地形 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增强了气候的大陆性,使我国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产生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季风气候显著;增大了热量的南北差异和水分的东西差异,形成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更为复杂多样;便于海洋上暖湿气体深入,形成降水,也使气流遇地形抬升,造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导致高原气候区的形成和气候垂直差异性的产生;阻碍气流运行,使夏季湿润气体难以深入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加大西北内陆区的干旱程度;减弱了冬季南下冷空气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2)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向东流人大海;山脉成为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高大山地终年积雪,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补给水源。
  (3)对植被、土壤的影响:造成土壤和植被存在山脉阴、阳坡的差异;植被和土壤的水平及垂直差异。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能带来便利的海运,便于与海外各国交往,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这也使我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造成东耕西牧的农业生产差异,东密西疏的交通网差异和人口分布差异。
  
  考点二、中国气候问题
  1 中国气温分布及成因分析。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原因是: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太阳光热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南北光热差异小。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总体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由于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 降水分布及成因分析。
  (1)空间分布——地区差异:
  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季风的影响(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东部 西南季风只影响到我国南部及中部)。
  (2)时间分布:
  特点: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的夏、秋两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南方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有关。
  
  3 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①表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水热组合好。
  ②成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大风、严寒、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等。
  (2)气候复杂多样:
  ①表现: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成因:跨纬度广;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考点三、中国河流问题
  1 河流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河流特征描述一般分为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描述内容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等。河流水文特征侧重描述:年径流量;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2 河流水能开发条件分析。
  河流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地段水能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还需有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
  3 河流航运价值分析。
  (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降水丰沛均匀,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河道深且宽阔,航运条件好;
  (2)社会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大。
  注竞: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纬度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流域内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运输量小的河流 航运价值不大。
  4 大江大河综合治理问题:
  
  
  
  
  考点四、中国分区地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中国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进行综合命题,命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涉及主要内容有: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及农业生产方式比较。②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及农业生产方式比较。③三大经济带的主要特征及区域差异 比较等。
  [原创试题赏析]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观察到该校园的树影一年中有两次如图1所示的现象。读图回答1~2题。
  1 该学校位于 ( )
  A 北京市 B 福州市 C 海口市 D 昆明市
  2 该学校学生观察到这两次图示现象出现的大致日期和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 5月5日12:00和8月10日11:00
  B 5月5日12:40和8月lO日12:40
  C 6月10日12:00和7月5日12:00
  D 6月10日12:40和7月5日12:40
  图2所示区域为我国某河流流域面积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 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 天山北麓 B 阴山北麓 C 贺兰山西麓 D 祁连山南麓
  4 在绿洲的边缘区域(I)和内部区域(Ⅱ)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I-土地沙化严重、Ⅱ-土壤盐渍化严重
  B I-水土流失严重、Ⅱ-土壤盐渍化严重
  C I-土地沙化严重、Ⅱ-水土流失严重
  D I-土壤盐渍化严重、Ⅱ-土地沙化严重
  材料一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束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如图3)。
  根据材料回答5~7题。
  5 图3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C 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6 下列关于材料一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一年五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 下列关于青藏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 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扩大放牧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 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下表为我国甲、乙、丙三城市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8~11题。
  8 下面四幅日照和降水变化图中,比较符合甲城市特征的是
  (
  )
  9 甲、乙、丙三城市的1月份乎均气温分别是
  ( )
  A 3.6℃ 5.6℃-2.3t B 5.6℃-2.3% 3.6℃
  C 3.6℃-2.3℃ 5.6℃ D -2.3℃ 5.6℃ 3.6℃
  10 甲、乙、丙三城市年均降水量分别是
  ( )
  A 453 9mm 976 mm
  1 400 7mm B Ⅱ400 7mm 976 mm 453 9/11/11
  C 976mm
  l 400 7mm
  453 9mm D 453 9mm
  l 400 7mm 976mm
  11 甲、乙、丙三城市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 以水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以牧草地为主
  B 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C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以牧草地为主
  D。以牧草地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图4为我国某山地南北坡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一Ⅱ3题。
  12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
  A 甲处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 B 乙处多气孔构造
  C 丙处可能有化石存在
  D 该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地堑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该山地以北可以看到“一道道岭来,一道道川”②该山地以北可以欣赏到“丝路花雨,大漠敦煌”③该山地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该山地以南可以欣赏到“大河奔流,麦浪轻翻”的美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环渤海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辽宁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向北推进的又一经济发展中心。(资料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2009 3)
  读图表回答14-15题。
  14 1998--2007年间,环渤海区域
  ( )-
  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年变化率约为4 7%②水域面积变化最大 年变化-率约为8 63%③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因居民点及工矿建设用地的建设占用④耕地快速减少时期正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建设快速增长时期⑤水域面积变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所致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购④
  15,从该区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未利用地面积增大的原因。
  16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试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点拨
  
  1 C 椰子树属热带植物;“树影同心”一年中出现两次,说明该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只有海口(20N,110’E)符合题意。
  2 D 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约需4天(仅适用于粗略估算)。图中树木的阴影正好在其“脚下”,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该校,110~E的地方时为12时,可求出北京时间为12:4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每移动1‘约需4天,据此可推算出由赤道(3月21日)移到20‘N需80天,日期大致是6月10日左右,北半球同一纬度太阳两次直射的时间关于6月22日对称。故下次直射时间应在7月5日左右。
  3 A 该流域有绿洲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应位于天山北麓。
  4 A 绿洲边缘植被破坏、水资源匮乏,导致土地沙化严重;绿洲内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5 D 可用排除法,其中内外流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最好确定。
  6 C 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西宁位于河谷地带,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西宁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7 D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光照资源充足,但热量不足 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该地区存在草场退化问题,畜草矛盾突出;影响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8 A 甲位于东南沿海(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7、8月份有伏旱,降水量相对减少,这时光照条件好。
  9 A 甲位于东南沿海(杭州),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乙位于四川盆地,冬季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小,故1月份甲地气温低于乙地;丙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同纬度甲、乙两城市更低。
  10 B 甲、乙两地虽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甲受海洋的影响更大,降水量大;丙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可以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体的影响,但降水量较小。
  11。A 甲、乙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均以水田农业为主,广泛种植水稻;丙地位于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12 A 石灰岩属沉积岩。表示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多气孔构造;花岗岩属侵入岩,致密坚硬。结合断层线可知该山地属地垒。
  13 C 该山为阴山山脉,北部为坦荡的内蒙古高原。“一道道岭来,一道道川”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写照;“丝路花雨,大漠敦煌”在河西走廊;阴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14 A 计算可知,耕地面积年变化率约为-0.47%,排除①;水域面积年变化率约为-8.63%。造成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如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对水域面积不合理地占用等。
  15 未利用地面积的增长与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渤海海岸主要为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和三角洲海岸(辽河、黄河三角洲),沿岸有黄河、海河、辽河等多条河流注入,人海泥沙大量沉积使沿海地区的未利用地面积增大。
  16 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其他文献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2012年8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尹建国、肖文荪主编。
评价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作用”、“影响”等引导词来提问,要求考生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2岁.因持续性呃逆1周于2004-04-07入院.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史及近期服任何药物史.查体:BP 15/8kPa(113/60mmHg),神清,心肺腹(-).语明,脑神经(-).四肢肌力
月见草,俗称山芝麻、夜来香.是我国长白山区特有的野生香料、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经过研究,现已明确月见草种子油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Y—亚麻酸,该酸具有特
我们选择年轻女性产褥期脑梗死26例,以探讨此类病人的病因、临床特点,并提出如何减少此病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的看法.
背景材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1月~2000年11月住院的3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灯盏花素,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同
我院自1997年1月以来共收治小脑出血病人3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24例,缺血性卒中史3例,糖尿病史者
文章从油田企业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普遍存在的产量递减速度快,成本上升刚性强,投入产出剪刀差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入手,分析成因,创新性地提出树立战略理念,创新降本思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文献已有许多报道[1],但合并脑梗死者尚未有报道.我们总结了16例脑梗死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人,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