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现在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教育教学中,网络信息资源则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提供极大的便利,并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精心制作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过去很单调、枯燥的内容制成课件(幻灯片),充分发挥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生动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百闻不如一见,当学生读完课文再看幻灯片时,就能真正身临其境了,注意力自然而然相当集中,学习兴致倍增,进而学习热情极高,求知欲得到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过程,提高成绩和能力就不在话下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习节奏,诱发学习激情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特别是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各单元知识点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而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都不一定说得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用FLASH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优美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结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仿佛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又如在学习《贝多芬》一课时,使用多媒体播放其代表曲《命运交响曲》,学生在听的同时,提示学生注意: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能听出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和内心的痛苦,也能体会当命运的灾难降临时,他内心的奋发与激情,那是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上《月满西楼》时,学生们提前收集了一些关于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许多关于月亮的图片,伴随着优扬婉转的旋律,看着朦胧的月光,听老师范读这首词,似乎使我们都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全班学生特别安静、投入,个别学生甚至还眼含热泪。是古曲将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具体的耐人寻味的意境,因而打动了听众的内心,引起了共鸣。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影像,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三、采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采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让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非常有乐趣的事,进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展示。同时让学生多动手,克服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有助于养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让学生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瓴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独特的优越性不言而喻。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拓展、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使我们从传统教学走了出来,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开启了语文教学的新篇章,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知平台。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已成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时代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不被信息时代淘汰的人、一个具有全方面高素质均衡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新课程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显灵”。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
期刊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
期刊
摘 要: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独有的特点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找好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由主转变为平等中的一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者、探究者,做学生的“父母”、“朋友”。  关键词:高效课堂改革 教师角色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道出了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见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影响有多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这只指出了教师职业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上的要求。然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仅仅做到有“德”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那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敬佩你、热爱你,甚至崇拜你;那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做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期刊
中学生习作,往往少年心事当老成,着笔于大,大人物大事大天地,结果往往操纵不好,写得干瘪、空洞,画虎不成反类犬,面目可憎,达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学生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皆可入文。以小见大是写作实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法。老子《道德经》六十章上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他以烹小鲜为例,说明治国应以清静的原则,应以“道”的原则,万不可任意搅扰百姓。  高考学生作文规定800字可谓小鲜,一个小时
期刊
摘 要: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让学生作自学与讲课的尝试,使之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锻炼,在尝试中提高,即提高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辩驳、书写等综合能力。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真实体现。这也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又能大面积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
期刊
谈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总是离不开表扬和批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教育。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相融而生。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的批评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由于心理上受到刺激,产生对抗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把握好尺度。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批评的尺度呢?  一、教师的教育态度要亲切、平
期刊
美感是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情感,主要是一种愉悦身心、和谐自然的情感体验。美育,及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地理教学中适时进行美育,让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地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倡导“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地理审美教育是感性与理性、趣味与人格的教育,是充分利用地理学
期刊
摘 要:“纵向合作·横向竞争·主动愉悦”英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课堂始终围绕着四大组之间的竞争与同桌、四人组、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主动参与、愉悦体验的课堂效果。其中“横向竞争”主要是起到激励、调动、反馈的作用,一般是对各大组的组内成员表现情况,采用鼓励为主的加分方法。而“纵向合作”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策略则因课型而异。  关键词:纵向合作 横向竞争 主动愉悦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