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综述不同类型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载药缓释载体的性能、特性以及对装载药物的释放行为影响,并对SF载药缓释载体目前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讨论.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关于SF载药缓释载体的文献,从缓释载体类型、药物释放特性、适用范围、存在的优点及不足、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制备的SF载药缓释载体主要分为SF微颗粒、SF支架、SF膜、SF水凝胶、SF纳米纤维、SF海绵等;各类型SF载药缓释载体有各自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是药物初期突释现象,通过改善制备工艺、调整材料配比参数等可有效解决药物初期突释.通过联合使用多种不同材料可制备出不同类型复合载药缓释载体,实现不同条件下的适用范围及不同的药物释放行为.结论 SF是组织工程良好的药物载体,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材料结构等方式可解决药物初期突释问题;通过对多种类型SF载药缓释载体优点进行结合,有望制备出符合不同临床需要的SF载药缓释载体.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3D打印椎间融合器(Cage)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并行ACCF联合ACDF治疗的2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与3D打印Cage (3D打印组),16例
目的 比较夹心椎与普通邻椎的再骨折风险,探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10月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并形成夹心椎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27例,女88例;年龄53~ 89岁,平均73.9岁.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椎体强化术相关指标以及夹心椎相关指标;对患者T4~L5范围内夹心椎与普通邻椎从椎体水平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夹心椎与普通邻椎再骨折风险曲线及不发生再骨折的概率,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再骨折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椎体强化术后获随访
目的 探讨性别及年龄对正常成人后颅窝线性容积及小脑扁桃体下缘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检中心行颈椎MRI检查的正常成人180例,男90例,女90例;年龄20~79岁,平均50.4岁.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于颈椎MRI T2加权像正中矢状位层面上行后颅窝线性容积及小脑扁桃体下缘位置影像学测量.后颅窝线性容积指标包括:斜坡长度(AB)、枕骨大孔前后径(BC)、枕骨鳞部长度(CD)、后颅窝矢状径(DA)、后颅窝高径(BE)、斜坡倾斜角(∠α);小脑扁桃体下缘位置指标为MN,即小脑扁桃体下缘至基线的距离.比较男女性别组
我国是全球棘球蚴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从有限的科学研究起步,到开展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又在防控试点的基础上启动国家棘球蚴病防治项目,科学防治和科技创新贯穿我国棘球蚴病防控始终.用理念和机制创新探索出的重度流行区棘球蚴病防控模式和成功经验推动了我国棘球蚴病防治成果不断扩大.同时,积极走出去与其他棘球蚴病流行国家开展联防联控、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全球控制棘球蚴病、保障人类健康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儿童指动脉缺损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20年10月,采用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儿童指动脉缺损创面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13岁,平均6.8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5例,绞伤4例.其中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2例,小指1例.创面范围为1.8 cm×1.5 cm ~ 4.0 cm×2.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3~8.6h,平均4.8h.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1.6 cm
目的 探讨自由式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大腿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12例大腿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8~65岁,中位数38.5岁.其中皮肤基底细胞癌3例,鳞状细胞癌7例,纤维肉瘤1例,黑色素瘤1例.病程5个月~10年,中位数7.5年.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至少1条穿支血管备用.术中行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 8.5 cm×6.5 cm.在病灶缘1~3cm范围自深筋膜深面再次探查确认穿支
目的 探讨优化设计分叶背阔肌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64例单侧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4~50岁,平均41.3岁.病程6~32个月,平均12.3个月.原发肿瘤直径4.8~14.2 cm,平均8.59 cm.首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遗留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6 cm×15 cm~20 cm×20 cm;采用顺行法(34例)或逆行法(30例)设计并切取分叶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缺损,皮岛切取范围为13 cm×5 cm~17 cm×6
目的 总结股骨外侧髁切迹征(lateral femoral notch sign,LFNS)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的关系.方法 回顾近年国内外LFNS相关研究文献,对其发生机制、诊断ACL断裂的标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LFNS的出现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相关,作为ACL断裂的间接征象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在诊断ACL断裂伴外侧半月板损伤方面.结论 LFNS用于诊断ACL断裂的标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尚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认知存在不足,形成诊疗规范对促进疾病预后意义重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会定期发布《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总结骨肿瘤的最新治疗进展.在2020年11月最新发布的指南中描述,软骨肉瘤、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Ewing肉瘤和骨肉瘤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免疫治疗可用于治疗骨高级别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对于复发性肿瘤,可以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进行控制.新版指南为骨肿瘤的规范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1年7月31日,原定于上海举行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及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全体委员第一次工作会议,因为疫情影响,临时改为线上会议成功召开.会议由第八届编委会主编沈彬教授主持,全国各地130余名编委和青年编委参加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钟铁军副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曹谊林教授及候任主任委员章一新教授出席了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