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营养关注和防控儿童肥胖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肥胖与成年慢性病密切相关.3岁前是人体脂肪聚集的第一关键期,儿童生长发育快速增长期是0~1岁.从怀孕至出生后1 000 d的营养关注和干预可获得最高效益,以关键期和快速增长期为切入点对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营养膳食与生命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学作用,生命早期营养关注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导致儿童肥胖的暴露因素.应将防控对策聚焦于母儿生长模式和膳食结构,细化生命早期孕妇婴幼儿生长发育模式,使母儿体重适宜性生长.准确的体重增长监测与科学的膳食营养指导,是实现儿童肥胖零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预防儿童肥胖强调社会、环境、母亲、医生均是母儿体重增长决定因素,并要求人们适应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体重营养管理内涵,落实高危母儿无缝衔接和全局追访,探索多方面生命早期进程的社区—家庭—母儿综合干预的有效工作模式.
其他文献
补骨脂是传统的补肾助阳的中药,其用途非常广泛,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经常被应用在临床复方制剂中.研究表明,补骨脂不仅具有抗炎的作用、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还具有抗癌活性,并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补骨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补骨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补骨脂在口腔疾病中也有多方面的用途.本文就补骨脂及其活性成分(补骨脂的主要成分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酚等)在口腔疾病中发挥的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极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饮食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现代人生活条件的提升,该种疾病成为现代人健康的“隐性杀手”,在临床有着极高的发病率.虽然疾病很少在短期内致命,但可由此引发并发症累及患者身体重要器官组织,使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及时控制血糖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口服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的常见治疗措施,随着临床对疾病关注力度的增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层出不穷,大量研究证实,降糖药物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减少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产生,使
Epstein-Barr病毒(EBV)是人类普遍易感的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γ亚科,由Epstein-Barr等在幼儿中的淋巴瘤组织培养中首次发现而得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V所导致的一类急性传染性疾病,普遍易感,90%以上人类血清EBV抗体检测为阳性,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EBV传播方式多样.一般认为IM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常累及多器官及系统,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IM的症状、体征趋于多样化,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有资料显示,6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感染仅表现为无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患者出现死亡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虽然手术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出血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住院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并建立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工作,对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医疗费
脑卒中是由诸多原因导致脑血管意外造成的疾病.脑卒中在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造成了重大影响.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大量研究证实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的发病起到一定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在脑血管系统的一些病理生理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如脑细胞坏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脑卒中相关的基因位点和明确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通过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研究得以证实.目前临床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脑卒中的保护基因,从而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病媒生物防制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成区鼠、蚊、蝇、蟑螂密度达到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C级标准,重点场所防蝇设施、防鼠设施合格率达到95%等都是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和评审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各城市在完善病媒生物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完善防制设施、科学治理孳生地等卫生城市创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由于不同城市面临人员经费投入不足、重点行业发展迅猛、病媒生物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卫生创建中面临较大难度.本文通
肾下盏结石作为当前泌尿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肾下盏结石发病后可能会造成患者肾脏循环供应受阻,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为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应该以肾下盏结石患者治疗为基础,做好患者肾下盏结石的解剖特点分析,如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借助影像学筛查分析,能够从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成像、三维超声等检查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颅内肿瘤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临床上,一般将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常称为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在脑组织、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他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20~50岁为最多见.颅内肿瘤是临床少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导致患者认知及行为发生改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家属在照护中不仅看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且自身也经历着比患者更多的痛苦.因此,加
胆结石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许多患者在发病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被广泛应用到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解决了胆囊结石问题,且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维持了肝外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内镜治疗可以分为经腹腔治疗、经电子十二指肠镜治疗、经电子/纤维胆道镜治疗及保胆内镜取石治疗等,综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变化、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妇B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BSE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