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原因不明低热”问题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热这个症状在临床上很常见。但是,它的诊断和治疗有时却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困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不少“原因不明低热”的病人,其中青壮年女性患者较多,最常见的症状有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气短和关节酸痛等。一些因之休养时期较长的这样病人又多继发头晕、失眠、多梦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这类病人在客观检查时阳性所见不多,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好,长期辗转就诊于不同医院,常被怀疑为结核病、胆道感染、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等等,但治疗又不收效,多以“低热待查”而给予病假休息,以致影响参加劳动生产。由于病因不明,疗效不著,常会使病人的思想负担有增无已,有的人因而过分注意自己的体温,每当超过37℃就认为是有病而去跑医院、找医生。

其他文献
治疗盗汗通常用抑制腺体分泌药物如阿托品等,用药后每有口干、心悸等副作用。笔者自1964年起根据本草纲目29卷果部附方关于桃干(碧桃干)治疗盗汗的叙述,用碧桃干治疗盗汗50余例,证实该药确有良好止汗作用。1965年春在病房中对10例不同疾患包括肺脓肿、败血症、急性脊髓炎、溃疡病伴出血、肺原性心脏病、渗出性胸膜炎等所致的盗汗,用单味中药碧桃干15粒煎服其汁(可加红枣十粒矫味),每晚一剂,服1~3剂后即
期刊
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锑剂及砷剂对人体丝虫的杀灭作用意见还不一致,也还不肯定。一般认为大剂量的五价锑,如新斯锑波霜(Neostibosan),及近年试用的一种砷剂,胺苯胂(Arsenamide)可能杀死丝虫成虫,而枸橼酸乙胺嗪虽对微丝蚴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但对成虫的作用则不肯定。
期刊
抗菌药物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学会传染病组特地组织了一次专题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同志事先总结了本单位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期刊
患者男,19岁,江苏省人。主诉发热、咳嗽、上腹痛、衰弱感和进行性消瘦月余,腰痛28天,于1965年5月14日由某医院转入我院。
期刊
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属夹竹桃科植物。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岛和台湾等地。
期刊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暴发型流脑)病死率过去在60%以上,近三年来通过总结经验和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采取综合性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了尿素或甘露醇,使脑膜脑炎型的病死率下降到28%,暴发型败血症型下降到43%,暴发型流脑总的病死率为35.7%。
期刊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以往仅采用全身用药,不但治愈率较低,而且病程较长。本院4年多来采用腹腔放液并注入异菸肼、链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结合全身用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腹水型)41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本文总结我院收入住院的成人休克型肺炎病例。除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外,并就诊断标准及合理治疗问题加以讨论。
期刊
于1964年我们有计划地调查了82个医院及门诊部,共收集到青霉素及链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293例,其中222例由青霉素所引起,病死率为9.5%;63例由链霉素所引起,病死率为22.2%;8例系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所致,病死率为62.5%,显较前二者为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发病与年龄、性别似无特殊关系。
期刊
我们曾采用穴位封闭治疗菌痢及肠炎300余例。取穴下脘、天枢(双)、气海、足三里(双),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0.5%奴夫卡因注射,针刺入穴需求得气(酸、胀、麻)后方注射。每穴1毫升,1日1次,3~7日为1疗程。病人住院7~15日,多半7~10日治愈出院。由于本法注射时要求得气,化费时间较长,且病人感疼痛,因此,常不乐意接受治疗。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近半年来,我们将上法改成分层穴位封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