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葬花罢,舞雩咏归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先生曾说: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与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与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能称之为美好。在我看来也是如此,在我们人生的每个过程中体会到美好才是最重要的,读书也不例外。
  我读《红楼梦》时,便体会到了许多美好——宝黛初见时的“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宝玉哄黛玉开心时讲的“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还有湘云在芍药花丛中熟睡的场景……微风细拂,花影斑驳,溪水潺潺,颦儿在那场花与佳人同痴的梦里,用她柔弱的香肩荷起秀锄,敛起散落的残花。
  幼年初见,共读西厢,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再到花落人亡,宝黛的生命中,已不知不觉有了彼此的烙印。这种烙印,是袭人和宝钗无法印刻的,这烙印是她们生命的苦楚,也是他们至纯至真的美好——这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陶醉和满足的时刻。犹记那日,星月正朗,颦儿起身径直回屋,与宝玉争闹时那句“我为的说是我的心”。宝玉一怔,答:“我又何尝不是为了我的心!”霎时,愁云退去……这次第,有苦楚,有陶醉,更有满足。正因有过这样的刻骨铭心,所以哪怕是黛玉之死,也是凄美的。哪怕是宝玉入空门,也是遗憾却率真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我看来,不只是黛玉的孤高自清,更是她对世事的释然。森罗万象,万事万物终不过随风散,黛玉,自然明白,因而即便她没有登临舞雩台,也选择了一词作罢,罢而咏归。
  常人道《红楼梦》声声悲音、字字血泪,一首《葬花吟》就极具代表性,富察明义在《题红楼词》中写道:“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早在黛玉吟罢《葬花吟》时,宝黛悲剧已是隐喻的显然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是黛玉爱情的哀绝,也是她生命的哀绝;“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本来,颦儿可以一直是颦儿,宝哥哥也可以一直是宝哥哥,但理易昭灼,道且恍惚,香巢初筑,卻梁倾巢空,落得“花落人亡两不知”,剩个“一朝漂泊难寻觅”。但真情如此难觅,即使他们没能长久地相依相偎,但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拥有了这样让人嗟叹的感情,无疑,是美好的。
  《红楼梦》中的美好还有很多,宝钗扑蝶是一种美好,晴雯撕扇是一种美好,黛玉焚稿也是一种美好……我们每个人的读书体验中,一定都有过美好的感受,或青涩纯真似“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或炽热渴切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抑或苍凉隽永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诚然,人生不若书本,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过程的陶醉与满足便是报酬,便是美好。把握住每一点每一滴的美好,肆意怅然,舞雩咏归,人生或许就能变得更让人满足。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总能仰啸咏叹,感受到各种美好,我想,这便是我与读书的最重要的体味。
  (指导老师:陈健)
其他文献
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军迷朋友都对苏联在1985年拍摄的战争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印象深刻,这部传世巨作全景反映了苏德战争初期的交战历程,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有很多经典
期刊
期刊
期刊
他说,穷男人都没劲儿。但想想天下还是穷男人多,都只有一个老婆,心里也就平衡了。所以来世我还娶你!我问:是娶上瘾了么? 一对穷人的爱情,曾深深打动过我。去年冬天,在大连港
香菇悬挂式栽培,可充分利用菇棚和菇房的有效面积,菌筒、菌块上菌丝分泌的黄水可自然下滴,喷淋、管理和采收均较方便.气温低时可用锅炉蒸汽加温调节温、湿度,有利于冬季多产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受教育者多种感官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加了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实践性。在网络环境下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情境创设的策略的运用,正确的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政治学习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中国的月亮和外国的月亮其实是一个月亮……抛下这所有的争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WTO等国际游戏规则日益发挥
北宋时期,自然灾荒频发,在中国古代各个王朝中,北宋王朝对于民间灾荒的赈济和对民众的救恤政策,可谓极为周全详备。在这些救济措施中,“以工代赈”方式是一个亮点。从北宋时
期刊
我以为无厘头会像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或者说,文化的流行现象,打个喷嚏就过去了.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将无厘头大无畏精神发扬到底.说完他就掏出了一本书和一